“量子波动速读”1分钟读10万字|被“伪科学”毁掉的孩子

01 越是焦虑的父母,越是相信“伪科学”

前不久,有一个儿童培训班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烈议论。视频的内容是,一家教育机构组织了许多6-10岁的儿童,进行了一场“量子波动速读”大赛,视频里还展现了孩子们学习时的日常情况。

视频中,孩子们围坐在大房间里不停埋头翻书,神情既专注又认真,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指尖生风。

老师们则神情严肃地注视着孩子们,似乎在做着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房间里还拉着一条横幅“给孩子补习功课,不如补习方法”。

我想,这个“方法”估计就是机构号称“1分钟读10万字”的“量子波动速读”了。

“量子波动速读”是什么?

量子,我听说过;波动,我也了解;速读,我也知道,不过,这三个词混在一起,我就懵了。

但是,就这样一个让人懵懵的培训课程,培训费用少则一万,多则五六万。价钱虽贵,但家长却热情十足,培训的行情十分火爆。

我不由得感叹,这简直就是钱多人傻啊。

这些家长真的就是钱多人傻吗?其实也并不是,他们只是对孩子寄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历来都是父母们的心声。但偏偏就是这样的厚望,让家长对孩子产生了深深的教育焦虑。

根据培训机构的理论,“量子波动速读”的原理是这样的:

“用心去感受!这是一种革命性的阅读方式。波动速读法的英文是Quantum Speed Reading,简称QSR,在波动速读过程中,你只需以高速翻动书本(类似于洗扑克牌的速度),甚至不!需!翻!开!书!本!就能理解书中内容,并复述出来!”

厉害吧?!据说学会“量子波动速读”的孩子,只要翻书几分钟就能完整阅读几十万字,并且还可以把书本内容复述出来。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培训机构宣称,学会“量子波动速读”后不仅可以速读,还能闭着眼睛就和书本发生感应,即使戴上眼罩也知道书本传达的情绪和内容。

这种“神童式的教育”,能大大地慰藉了家长的焦虑感,能让这些焦虑的家长产生一种迷之崇拜。

2018年,新浪教育曾发布过一份《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为67点,整体处于比较焦虑状态,而这种状态正呈逐年上升之势,最早从生孩子时就已经开始。

就这样,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家长的教育焦虑就在“伪科学”的鼓吹下,产生得越来越早。如今,家长的教育焦虑已经从胎教就开始了,沿着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的轨迹,占用家长的精力与财力就越来越多。与之伴随的,就是越来越浓厚的担忧与迷茫。

02 披着“伪科学”狼皮的教育,其实是懒惰的“速成教育”

有专家说过:“神童教育”在本质上是违反教育规律和人的智力发展规律的。

比如视频中“量子波动速读”,听上去既科学、又高大上,而且还能有速成的功效,但实际上它并不真实,也不合理。但家长就被“短期内能达到效果”的功利心蒙蔽了双眼,心甘情愿地花大钱。

而且,当孩子们坚持“速成教育”,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之后,但最终发现,这个目标根本没有实现,这就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不是“方法”不行,而是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进而质疑自己。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提出了一种“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是指,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存在着矛盾,在一般情况下,个体对于事物的态度以及态度和行为间是相互协调的;当出现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认知不和谐的状态,即认知失调,并会导致心里紧张。个体为了解除紧张会使用改变认知、增加新的认知、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改变行为等方法来力图重新恢复平衡。

简单说来,就是我们有一种强烈的维持“对世界的认知”与“我们的内在信念”是高度一致的倾向。

如同这个“量子波动速读”,孩子学成后真的就能一分钟读完十万字吗?其实,并没有。那么,投入了大量精力的孩子,却学无所成,孩子在面对与期待不一致的结果时,孩子就很有可能不能正确地调整自己的认识和行为,却坚持原来的看法,认为“方法”是不会有问题,问题就一定是出现在自己身上。

这样,孩子就会陷入一种“封闭思维”,只看到自己想看的,从而抑制了自己的“自我纠正”思维。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

所有的速成教育,其实都是家长懒于教育孩子,将父母教育的职责,转嫁给所谓的科学速成教育。

对于孩子的发展而言,若一味急于求成的速成教育,无异于拔苗助长式的违背自然,最终只会弄巧反拙。

03 教育理念千万条,踏实勤勉第一条

对于家长来说,什么是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千万条,踏实勤勉第一条。

心理学教授赛德兹说:“人就如同陶器一样,儿童时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它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若父母只会一味地让孩子追求速成、急功近利,成长后的孩子到底会变成什么样了,细思极恐。

孩子的学习并没有捷径,唯有踏实前行。

1.学会自律,方得成长

前几天,“清华学生的计划表”登上了微博热搜,这些清华学生的计划表都是清华大学校史馆举行的“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中的一些展品。

其中,有一份“几乎看不到空格”的计划表备受关注。

凌晨1点睡觉,清晨6点起床,6点40开始学习,晚上9点到凌晨1点全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清华学子之所以如此优秀,拼得并不是什么捷径歪道,而是靠自己的一步一个脚印拼出来的。

俗话说:“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

定计划,强执行,这才是学习的自律本质。

长期执行下来,这些人的运气都不会太差。

2.喜欢与勤奋,才是学习的源动力

杨绛先生曾说过:“许多人都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所以他读的书虽然很多,也不易遗忘。”

作为一代文学泰斗,钱钟书对待学习,用的也不是什么捷径方法论,用的也只是勤奋二字。

关于钱钟书的笔记,杨绛给他做了分类。第一类是外文笔记,有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等多国语言,笔记本178本,及一些零散的单页笔记,共34000多页。第二类是中文笔记,数量上与外文笔记相近。第三类是读书心得,共23册,2000多页。

这就是钱钟书先生过目不忘、知识渊博的见证。

钱钟书笃信爱迪生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学海无涯,书山勤为径,父母对待学习的态度端正与否,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