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一样杯中茶,旦有岁月便不同

我的家乡在“信阳毛尖”的原产地——信阳。

这是一个家家户户都喝茶的地方。每日烧开水,第一要事即泡上新茶,这是自家日常。去串门,亲朋好友以茶待客,这是外出日常。直至外出读书前,我一直以为茶就是大中国每一个家庭的日常。

在家泡茶很随意。洗杯子、烧水、放茶叶、倒开水,讲究一点的人家,就将第一泡作为洗茶。小时候看到洗茶的水被倒掉,觉得好可惜,因为第一泡入口是清甜,多喝几口,又能带出青茶的香气缓缓充塞口腔的感受,那是茶叶在水中舒展开来的感觉,我很喜欢把这个感觉装进身体里。我当然也喜欢第二泡的味道,清冽的苦和甜混杂在一起,那是明前的茶园葱郁的样子,一口喝下去,仿佛喝下一整个春天。


彼时,我未曾接触茶道,所听过对茶最有文化的表述是来自我的高中语文老师。他说,你们看,平静时,茶叶躺在杯底里,但开水倒入后,茶叶上下翻腾,会冲上水面,也冲入杯底。再仔细观察其中一片,会看见它在杯中上下几次,才能重归平静,这其间的几番起落多像人的一生啊!年少时对时间的感觉混沌,更未曾想过杯中还有人生,但在当时听过后,心中肃然起敬。想来,那算得上是我对茶文化的第一次接触了。


往后的日子如常过,大学、硕士、工作。我的人生每向前推进一步,对茶的记忆也愈发充实起来。

一时,我认识了“千羡万羡西江水”的“茶圣”陆羽,还有“七碗茶”后“清风生”的“茶仙”卢仝。

我听不同的人说起自己眼中茶的样子。

马钰说茶乃“无为”,茶乃“自然”,茶乃“天赐休心与道家”。

蔡澜说,茶是自然随性的,越简单越好,言下对眼花缭乱的泡茶手法颇是看不上的。

余秋雨将普洱茶作为中华文化“极端”三美之一,那描述之精微,实在是让我的阅读的时候也像是跟着品了一壶壶老时光啊!


读过了许多人对茶的描述,我发现,每个人心中对茶,皆有不同理解。

茶很高级吗?是的!茶中有大道、有禅理,借由它,可以触摸世间最高的真理。

茶很寻常吗?是的!茶是最有烟火气息的饮品,它最终的面向还是普罗大众。

我于是问我自己,茶在我心里究竟是什么呢?

我喜欢老茯砖煮沸的味道,浓烈醇厚充溢满室,那是家族长者的威严温和。

我喜欢普洱泡出的味道,平和温暖,那是母亲式的关怀;

红茶,像个女孩子,是少女一般害羞的香甜。

绿茶,清冽的回甘,是青年初入社会。

这是我感受到的茶。

我爱茶,大概就是因为,每种茶的性格都不同。


拍摄:月山手卷

我的记忆中,永远都存留着这样一幅画面。

晨起,水壶里冒着白烟,爸说“泡茶!”我开始乐颠颠清理每一个茶杯,认真真放下每一片茶叶,心里估摸着“够了吗?”“再放一片吧!”“好啦!”

于我,茶,可能一直都是,幼时的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