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貨代變身跟賣,賣家高利潤產品被“曝光”,損失慘重……

有“內鬼”,又是受傷的一天!

《華爾街日報》調查發現,亞馬遜利用第三方賣家的數據開發自己的產品,自營品牌又被推上風口浪尖。

與此同時,現在很多物流公司也會有專門在電商平臺賣貨的團隊,某賣家發現自己一直合作的貨代或者也在賣貨後,頓感靈魂都被看穿。

事實上,很多賣家人生的第一桶金都是靠跟賣得來的,某些員工離職單幹後,也會直接售賣跟前公司一模一樣的貨物,以便快速發家致富……

悲催!賣家只是某些貨代的選品工具

讓某位亞馬遜賣家沒想到的是,自己一直合作的貨代,居然也賣貨,心中瞬間有一萬隻草泥馬奔騰而過。貨代不僅收取了物流配送費,還要靠售賣自己的產品賺錢,這不是兩頭通吃嗎?

事實上,關於貨代也賣貨這個事,有很多賣家都表示見怪不怪↓↓↓

A:好多小貨代都在做亞馬遜,現在很多物流公司都有自己在做外貿。

B:小賣是大賣的產品經理,賣家是貨代的選品工具。

C:太正常了,很多服務商一條龍服務,什麼商標、稅號、申訴等等,你的信息直接全掌握。

D:我還見過競品在頁面上留自己的售後郵箱,郵箱後綴是某電商erp公司呢?這年頭遍地是賣家。

賣家表示,物流公司賣貨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小貨代也做亞馬遜,當你好不容易找到了一款高利潤好產品,做好了一切保密措施,結果猝不及防就被貨代跟賣了。

根據某位賣家自述,他曾經發現貨代“跟賣”自己的貨物後,產品先後進行了3次降價,一番鬥智鬥勇後,最後無奈放棄這款產品。碰到這種情況後該賣家也坦言,如果賣家沒有自己的核心產品,事情基本無解。

這不禁讓小編想到很多賣家在總結選品方法時不時蹦出的貨代選品法、服務商選品法,看來很多貨代以及服務商才是食物鏈頂端的人,因此大批賣家豔羨了: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都不可能打工的,我要做貨代,我要做貨代,我要做貨代!!!

意想不到,員工也會跟賣前公司產品

事實上,除了貨代賣貨,很多做亞馬遜的賣家也會去做貨代,然後收集更多信息,從而發展壯大自己的生意。

而現在還存在的普遍情況是,很多員工離職單幹後,會直接售賣跟前公司一模一樣的貨物,或者直接跟賣前公司的產品,這樣一來就能少走很多彎路。

根據賣家爆料,他有一個親戚直接靠跟賣起家,疫情期間更是賺了很多錢,現在已經打算在深圳買房了。疫情艱難時刻,聽說有些原本憎恨跟賣的公司,也開始走跟賣路線了。

利益之下,有關供應商和賣家之間的恩怨情仇也被扒了出來,根據億恩網此前報道,有賣家表示,他們團隊辛辛苦苦原創的產品,還申請了版權,沒少花錢花心思,但是產品設計原稿卻被供應商早早洩露了,並且供應商還把設計圖賣給了別人。

但是賣家卻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因為他把設計圖交給供應商時,沒有和其簽訂保密協議,而且起訴也有些困難,因為他們的版權申請有些晚,供應商將他們原創設計產品賣給別人這事發生在他們申請版權之前。

只能說,利益總能使一些賣家喪心病狂!

外媒稱亞馬遜利用第三方賣家的數據開發自己的產品

和上訴情況相比,官方自營店售賣一些第三方賣家的暢銷品這個話題只是老生常談。作為第三方賣家的競爭對手——亞馬遜自營,一直讓賣家頭痛不已。在很多賣家看來,亞馬遜的自營品牌不僅有著得天獨厚的地位,而且還會利用一些第三方賣家的數據來幫助其發展……

眾議院反托拉斯小組委員會主席戴維·西西里恩(David Cicilline)週四表示,亞馬遜去年聽證會上的證人“可能對國會撒謊”。

據瞭解,近期《華爾街日報》的一項調查發現,亞馬遜利用其龐大的第三方賣家網絡中的數據來確定它將創造哪些新產品。

調查發現,一些亞馬遜高管可以訪問賣家數據,然後這些數據可以用來發現他們可能想與之競爭的暢銷商品。

不過亞馬遜發言人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嚴格禁止我們的員工使用非公開的、特定於賣家的數據來確定要推出哪些自有品牌產品,現在我們非常認真地對待這些指控,並已展開內部調查。”

這位發言人還說,亞馬遜在確定自有品牌戰略時,會研究客戶的購物行為、整個行業的時尚和購物趨勢、製造商對新產品線的建議以及相對於競爭對手的產品分類差距。

亞馬遜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使用這些數據來構建自營產品是違反公司政策的,去年7月,在眾議院司法反壟斷小組委員會的聽證會上,亞馬遜的法律顧問Nate Sutton否認個人賣家數據被用來操縱搜索算法,以支持亞馬遜自己的產品,或者以任何其他方式直接與商家競爭。

Sutton說:“我們的動機是幫助賣家取得成功,因為我們依賴於他們,他們也有很多選擇。因此,我們對二者採用相同的標準,在決定推出自營品牌時,我們不會使用他們的個人數據。”

包括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參議員Elizabeth Warren在內的一些立法者曾表示,亞馬遜擁有不公平的優勢,第三方賣家永遠無法完全克服。另一些人則關注亞馬遜將流量引導到其批發庫存和自營產品上,從而削弱這些賣家的利潤。亞馬遜擁有越來越多的自營品牌,包括電子產品、家居用品、服裝等品類。

AmazonBasics一直是一些第三方賣家批評的對象,他們表示,亞馬遜和第三方賣家相比擁有不公平的優勢。該公司一直在其網站上大力推廣自己的品牌,包括在第三方賣家的名單上添加自己產品的鏈接。

雖然亞馬遜在冠狀病毒大流行期間,為被困在家中的市民提供食物和其他商品方面一直髮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納德勒(Nadler)在聲明中明確指出,這些努力不會使它免受反托拉斯的審查。

亞馬遜自營屢次被推上風口浪尖,據外媒報道,亞馬遜自營團隊不僅會盯上第三方賣家的暢銷產品,甚至會變著法子截胡第三方賣家的流量。

亞馬遜的這一做法也吸引了監管機構越來越多的審查,他們認為這可能是反競爭的。據瞭解,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官員已經在調查亞馬遜在零售和雲計算方面的商業行為,美國司法部和眾議院司法委員會都對大技術展開了廣泛的反壟斷審查。

作為亞馬遜賣家真的好難,不僅要提防著競爭對手的惡搞,還要防著亞馬遜自營品牌竊取流量,更要警惕供應商的一些騷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