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科动物凭什么能活到现在?

在文章的开头,我们要先弄清楚一个概念:猫科动物包括哪些呢?

在动物学上将猫科动物划分为三个亚科:豹亚科、猫亚科、猎豹亚科(现已并入猫亚科),总共有14属38种。下面我将列举几种猫科动物,和大家一起探讨探讨这个问题。

猎豹

猎豹,猫科动物中奔跑速度最快的一族,也是陆地上奔跑速度最快的哺乳动物。它们在追逐猎物时,最高时速能达到113~120公里/小时,而且启动的速度也非常快,在2秒内就能加速到72公里/小时。有趣的是它们的爪子却不能自由地伸缩,而其它的猫科动物的爪子则可以自由伸缩。

按理来说,拥有如此高的奔跑速度,它们在捕食时应该会有很高的成功率。但现实是,猎豹捕食的成功率并不高,一般需要捕食6次才能成功1次,成功率很可能不到15%。

幸运的是猎豹妈妈十分勤劳和负责,它会积极地捕食猎物以喂饱它的幼崽们,这也极大地提高了猎豹幼崽的存活率,能让猎豹一族在自然界中顽强地存活下来。

雄狮

狮子,地球上唯一一种雌雄两态的猫科动物,同时是现存平均体重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少数以群居方式生活的猫科动物,生活在热带稀树草原和草地,也出现于灌木和旱林。

在非洲大草原上,虽然狮子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但还是有少数的动物会和它们抗衡(排除人类的影响)。比如它们的邻居斑鬣狗群,斑鬣狗会猎杀幼狮和落单的母狮;甚至野牛群也会反过来威胁狮子,当野牛群遇到幼狮时,会选择杀死它们。

在狮群的分工中,母狮负责外出捕猎,公狮负责保卫领地和狮群的安全。当然,公狮偶尔也会参与到狮群的捕猎活动中,尤其是狮群在捕食长颈鹿和大象等大型哺乳动物的时候,公狮健壮的四肢和强大的咬合力会大大提高狮群捕食的成功率。

狮子虽然没有猎豹的超强奔跑速度,但它们捕猎的成功率却远远高于猎豹,这得益于狮群群居的生活方式。假设一只母狮独自捕猎的成功率在10%左右,如果狮群是集体狩猎就会把成功率提高到30%左右。此外,狮子是食腐动物,它们不会嫌弃腐败的动物尸体。这大大增加了它们的生存能力,让它们能在各种极端情况下存活下来。

东北虎

老虎,猫科动物中名头最响亮的一族。四大名著《水浒传》里就有关于老虎的描写:“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

与狮子不同,老虎是独居的山地林栖动物,喜欢水,擅长游泳。像大多数猫科动物一样,老虎是技术高超的伏击型捕猎者,它们常隐匿在灌木丛和岩石堆中,待猎物距离足够近就发动突袭。

老虎的捕食成功率一般在25%左右,猎物大多是野猪和水鹿等中大型哺乳动物。一般食肉量在20~30千克左右,当食物吃不完时,它们会把剩下的藏在水源附近,等饿了再来吃。

山林里能与成年老虎抗衡的动物少之又少,甚至强如棕熊都会被老虎捕食。在这强大的统治力之下,老虎一族在山林生态里牢牢占据着食物链的顶端位置,存活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