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路至艰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改编自史蒂芬•金《四季奇谭》中收录的同名小说。影片讲述了年轻的银行家安迪被指控杀死妻子及其情人而含冤入狱,要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余生。安迪虽人在狱中却仍发挥着自己财务方面的才能,从帮忙记账再到做假账,他也从监狱的管理者那里为囚犯们谋取了种种好处。随着新犯人汤米的到来,安迪终于有机会证明自己的清白,然而典狱长为了不暴露自己洗黑钱的事杀死汤米、将安迪关禁闭,威胁他不要妄想。终于,一个雨夜,安迪通过自己用鹤嘴锄挖了二十年的通道逃出囚房,肮脏的下水道通向自由,在尹尹雷声中得到了自由。

看完电影的第一感觉便是震撼,震撼于男主对于自由的执着追求。安迪是个神奇的人,别人也许会屈服于压迫,他却可以做到次次反抗;别人被监狱这个笼子驯服,他却可以一直清醒地知道自己的目标;别人认为越狱绝无可能,他却一步一步走向自由。然而,即使是对安迪这个年轻有为的银行家来说,走向自由尚且需要二十年,对于我等这样的普通人,不得不说自由之路至艰。

想要走通自由之路,首先要聪明有才华。选择小巧易藏的鹤嘴锄作为前行的工具,让墙上的丽塔•海华兹为他保守秘密,手中的圣经承载着他的希望,窗台上精致的石棋子吸引着别人的目光,做下的假账成了翻盘的筹码。不得不说,安迪才智过人心思缜密,正因如此,他才能瞒天过海,走向自由。

其次,要有毅力。瑞德说用鹤嘴锄开出通向自由之路要四百年,而安迪则用行动告诉他,二十年即可。二十年,他每晚为自己开拓自由之路,一下一下将不可能变为必然。而在他决定为图书馆买新书后,他一周一封信,写了六年,终于等来了回信,他成功了。人失败了一次后会尝试再试第二次,可又有多少人会在失败无数次后继续坚持?当安迪面对“三姐妹”时,他的反抗有时成功有时失败,可永远不会影响他下一次的继续反抗。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你若有足够的毅力,终会得到一个结果,过程可能漫长而痛苦,结果也许足以慰藉。

最后,他不放弃希望。如果心放弃了对自由的向往,那再多的才华、毅力也无济于事。安迪在二十年的黑暗生活后,仍渴望外界的光明,肖申克改变不了他那颗向往自由的心,他依旧在无数黑夜中用小小的鹤嘴锄挖看不到尽头的自由之路。老布假释之后发现自己难以适应监狱外的生活,他对离开肖申克这个他住了有半辈子的监狱怀有恐惧,最终选择自杀;瑞德则告诫同伴们"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他们被肖申克“体制化”了,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他们忘掉了自由的甜美滋味,甚至忘记了希望,被局限在小小的监狱中。如果说安迪是忙着活,那他们便是忙着死。他们认为不可能逃离肖申克,然后认为自己不能离开肖申克,于是安迪让莫扎特的音乐缭绕在他们的耳畔,用图书充实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希望,让他们知道有宽广得令人害怕的太平洋,美得难以想象的墨西哥,他想要为他们的生命带去更多自由与希望的色彩。所谓强者自救,圣者渡人,安迪无疑是后者。

希望是人类最美好的拥有,只要自己不放弃,希望就会永远相伴相随。说自由之路至艰,不若说坚持希望至艰,选择放弃如此简单,以致相比之下希望像是摧残人身心的酷刑。

有人说,只有经历过失去自由的人才会懂电影带给人的震撼。只有失去方能让人意识到事物的价值,只有当我们执着探寻后,才知道自由之路至艰,并且并非死路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