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時花鳥——高強沒骨花鳥十二條屏丨私享



凡花清簡不喧譁

——高強沒骨畫之解讀

文/賈廣健(現為天津美術學院院長)

遇見清簡二字,遂想到了高強的沒骨畫,後從沈括《夢溪筆談》見此句:“氣韻閒曠,言詞清簡。”能盡我意,取來一用。

高強經過不斷求師問道、觀花讀畫、寫生琢磨,不懈地探索,他的沒骨花鳥如今已頗見個人風貌。

沒骨花鳥畫自五代北宋花鳥畫獨立成科,後不斷演變發展,探究它的歷史淵源和技法演變,對傳承發展文化與豐富中國繪畫形式的面貌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高強的沒骨花鳥探索,可以說能秉承傳統又有中西的融合,且涵蓋了當代美術文化的一些因素。

南田派淡泊又貴氣的品格,高山仰止。高強琢磨古畫,依著墨中的水分作沒骨的暈染,讓那些花草清亮而有神,每有感觸;探究南田筆法,週轉之間,總有所得。為求筆法的自然生動,高強還常讀帖,求一個視野開闊,有時甚至不是為畫而是為題字而買畫冊。一個字起承轉合之間,行止收放之間,能悟出不少意趣和理趣。遂能在用筆或題字時發現它就在筆下,於是得意,於是欣然。

當他寫生造稿,西畫的構圖行筆、國畫的格物致知,確實融匯一處不分彼此。只有在繪畫實踐中,才能真正領略古人那種幾近成空的狀態,“欲脫盡縱橫習氣,澹然天真”;才能用心觀照繪畫與萬物與自我的關係,“有處恰是無,無處恰有”;也才能把握沒骨畫在當代美術文化中應有的地位和應擔負的使命。

細讀高強的作品,看那隱去了線條勾勒的沒骨,在他筆下似乎更加清新素淨:看似繁複處,並不堆砌,層疊開放的,是花一點點一日日攢足了的美;而看似簡單處,其實最難,要畫出花的意氣,一二花枝三五花瓣便是一個驕傲的自由的生命。墨與色與水,在隱與現、有與無之間應和相融,不擁擠、不喧譁,好似世間凡花皆能在這裡得個清靜。問及高強,他則說,那裡有坦誠的對話,瞭解了花,才知道花的語言。虔誠地敬畏生命和熱愛藝術的人,總是能得到萬物更多的饋贈。

為著這種對話,他能走訪田園,尋花探草,見花便停,隨走隨拍。常有一花非常入眼,便可以放下事情,拿出速寫本或是便利紙張,勾畫花形花姿,留它入心。有時河灘荒草間遇見,有時小區籬落下相逢,若一時不能盡意,便於第二日清早便前往,為的是花朵見醒,正是精神,又不至於擾及旁舍人家;有時名勝景區裡,或有好奇圍觀者,也不避奇異目光襲來,徑自勾勒。高強也常養花。因為羨豔古人,“灌花南田,玩樂苔草,抽豪研色,以吟春風,信造化之在我矣。”看花畫花,感觸多了,他寫了《一花一草》,《說花》,都從心底流出,自然的,是畫者的眼光和心境,不同於通常作者。

這種寫生的崇尚,對話之後,筆落紙端,已有寫意的成分。寫實寫意,不能截然分開。也因此,高強的沒骨花鳥有了不同的氣息。寫生而來的東西有自然的活的氣象,不事修剪,自然隨性,稱之為高逸並不為過。他諸多作品都是如此得來,不怕江郎才盡,因為花沒有全然相同處,畫便沒有雷同者,每一張都各有其個性,各有其生命的光華。最可貴的是畫面取捨與用色,總是令人甚覺清靜悠遠,“意貴乎遠,不靜不遠也;境貴乎深,不曲不深也”,這也是高強對沒骨畫的一種不懈追求。

二月野中芳,凡花亦能香。高強的沒骨凡花,清簡不喧譁。

相信高強在沒骨畫乃至國畫領域裡會有新的成長、新的進步。

2019年仲秋

高強(南榖小蓮):1970年生於山西祁縣,畢業於山西師範大學藝術系油畫專業。1997進修於德國表現主義畫家尤麗亞 洛曼油畫研修班,2000年師從趙亭人先生。現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書畫藝術交流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畫院中國書畫課題班高強工作室導師、中國國家畫院賈廣健工作室畫家、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賈廣健工作室首屆研究生,山西省美術家協會理事、臨汾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山西當代花鳥畫研究院副院長、山西畫院院聘畫師。

出版有《設色沒骨草本花卉》《朱華清韻》《高強花鳥畫集》《平水文心》《詩經裡的植物——采采卷耳》等。

//作品賞析//

《千實》178x32cm 高強作品

《太真》178x32cm 高強作品

《懷德》178x32cm 高強作品

《忘憂》178x32cm 高強作品

《無塵》178x32cm 高強作品

《詠閒》178x32cm 高強作品

《相生》178x32cm 高強作品

《傾心》178x32cm 高強作品

《點雪》178x32cm 高強作品

《了悟》178x32cm 高強作品

《暖玉》178x32cm 高強作品

《紫煙》178x32cm 高強作品


--- END ---

出品人丨王成業

編輯丨《私享藝術》全媒體運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