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时尚品牌为何屡屡违反一中政策?

外国时尚品牌、奢侈品品牌范思哲、蔻驰、纪梵希、亚瑟士、Fresh馥蕾诗、施华洛世奇等排着队发布道歉声明。

这些外国品牌被大陆网友发现,要么在其产品(比如T恤),要么在其官网上涉嫌将香港、澳门、台湾列为“国家”。事件发生后,上述公司进行了所谓的“道歉”,并有相应的整改措施, 声称“一贯尊重中国主权”。

中国是一个没有完全统一的国家,中国的主权问题高度敏感。对跨国公司来说,台湾、香港、澳门属于中国领土,这是常识;在中国进行经营活动,尤其需要尊重中国的主权,这是义务所在。即便不是常识,2018年上半年,中国民用航空局要求44家外国航空公司整改违反中国法律、违背一个中国政策的官网错误内容。这个新闻在国际上广泛传播,跨国公司不可能不知道。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这些跨国公司对涉及中国主权的问题如此轻慢,非得在中国网民作出反应的情况下,才进行整改和道歉?早前上哪儿去了?

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西方集团对中国就没有真正尊重过。笔者注意到,上述品牌主要来自美国、日本、奥地利、法国等西方集团国家。这些拥有所谓共同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西方阵营国家,它们处于同一条战壕里,一个鼻孔出气,一直以来把中国视为另类,视为需要防范和遏制的国家,从未给予足够的尊重。西方国家的政府是如此,民间也同样如此,尤其是那些跨国公司,是大财团,和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既是西方国家输出价值观的工具,也是展示西方价值观的阵地,换句话说,一个心照不宣的事实是:这些西方的跨国公司,有意无意、或明或暗地配合政府,充当了西方价值观的工具。于是,我们就毫不感到奇怪,为何在中国人对主权问题如此敏感,而中国民间又在持续关注外国和外国企业违背一个中国政策等敏感内容的前提下,西方跨国公司却置若罔闻的原因。说白了,这些西方的泛种族主义和意识形态者,和他们的政府一样,并没有在心底里尊重中国和中国人民。

其次,对这些屡犯屡错、屡错屡犯、知错不改的跨国公司而言,他们为他们的“错误”付出成本和代价过低。或许在西方跨国公司看来,一个貌似真诚的“道歉”就能够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地解决问题,这也是他们如此轻慢的原因。对外国公司,国家应该清晰地划下“一个中国政策”的红线,对违背“一个中国政策”的外国公司予以重罚,甚至予以查封,才能够让他们在利益的重大损失面前打起精神来,至少有所敬畏,学会做人。民间的抵制当然是一方面,但是国家层面的处罚则更加重要,可以让民间,也可以让外国公司清晰地明确中国的边界。一句话,不能让来自西方的跨国公司充当西方价值观的鹰犬而毫无损失。

第三,中国需要不断壮大自己的跨国公司,那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公司。对西方跨国公司来说,只有存在竞争,才会有所敬畏。当违反一个中国政策所付出的代价几乎为零时,他们是不会真正尊重中国的。如果中国自己的跨国公司能够利用外国公司的错误,抢占外国公司的份额,甚至把犯错外国公司挤出中国市场时,外国公司才会真正有所压力。

指望西方国家的民众对中国人主动予以尊重,是不可能的;还是那句话,获得尊重的唯一方式是增强实力,超越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