崤之战,遏制了秦东进的势头,秦晋两国因此而闹掰,成为世仇

1.

“王孙满观师”后,秦军很快穿过洛阳,矛头直指滑国。滑国是郑国的附庸国,地点是现在的河南偃师一带。

恰好,一个叫弦高的郑国商人,正准备去洛阳做生意,路过滑国时,遇到了急行到此地的秦军。弦高感到秦军来者不善,有不可告人的阴谋。

爱国主义的正能量瞬间在弦高体内发力,他二话不说,把自己贩卖的牛群赶去秦军营地,当成慰问品送给了秦军。同时弦高还派人火速回郑国报信。

弦高告诉秦军主帅孟明视:

“听说你们要经过我们郑国,国君已经准备好了礼物,让我在此迎接犒劳你们。我们的军队随后就赶到,那样我们两军就能共同协作打击犯罪了。”

弦高的话绵里藏针,体现出了高超的话术。他要让孟明视认为郑国已知道秦军意图并做好了军事准备。

弦高犒师的故事就不详细叙述了,他是如何获取秦军的情报的,也没必要提及了,总之是秦军因此而止步于滑国不前了。

2.

弦高从滑国报告的消息,让郑穆公大吃一惊,原来秦国在玩无间道和谍中谍!

郑穆公派人火速赶到北门城防司令部察看。营房里,但见秦将杞子等三人及其部下人马,早已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早已做好了内应的准备工作。

郑穆公怒火中烧,但奈何弱国实力不济,只能强压愤怒,致辞说:

“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可是敝国现在遇到了困难,吃的东西快没了,请你们回去吧,不要再在这里吃苦受罪了,怎么样?”

这分明就是逐客令。留守卧底郑国北门城防司令部的三位秦军将领,只能知趣地离开了。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三人的被驱逐,让秦军里应外合的计划泡汤了。

3.

孟明视长叹一声,说:

“郑国已经发觉我军的行动,并做好了准备。没有了内应,就很难靠进攻取胜。如果包围他们,没有强有力的后援,也消耗不起啊。我们还是打道回府吧!”

于是,自觉胜利无望的孟明视决定放弃郑国。

可能是为了弥补远征的消耗,也可能是想给秦穆公一个交代,孟明视顺便就地灭亡了滑国。

滑国是弹丸之地,是郑国的属国。秦军不费吹灰之力将滑国灭了,也算是对郑国一个威慑吧。

然而,谁能想到,这场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胜利,竟然成为了压垮秦军的最后一根稻草。

一方面,灭滑,耽搁了秦军撤退的宝贵时间,为晋军在崤山的伏击赢得了时间。

另一方面,灭滑后秦军大肆劫掠,携带着大量财物不但行动不便,而且会进一步放松警惕。

与此同时,晋国的部队已经埋伏在殽山古道的阴暗处,杀机和死神在崇山峻岭中弥漫。

4.

秦军长途奔袭关东的郑国,而且还要路过晋国的地盘,这么大的动静,晋国不可能一无所知,一定能推理出秦穆公争霸中原的意图。

秦国要进入中原,必然要通过当时已在晋国控制下的“殽函通道”。如果让秦国占据了郑国,那么秦国争霸中原的胜率将大大提高,而刚失去强人晋文公的晋国的霸主地位将不保。

晋文公是死去,让继位不久的晋襄公必然都要面临稳定国内、国际局势的艰难挑战,如何处理与秦国的关系已经成为第一道考题。

在此之前,“秦晋之好”已延续了30年。晋襄公的爷爷晋献公将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秦穆公又将女儿嫁给他的父亲晋文公,并且晋国上三代国君都是秦穆公拥立的。朝廷内“亲秦派”绝不在少数,成了主流的价值观。

在晋军鹰派将军先轸的力主下,经过大量的争论合议,晋国上下取得共识,伏击秦军。晋襄公下定了决心,穿着染黑的丧服亲自出征伏击秦军。

理由有三,一是对晋襄公来说,如果能战胜秦军,很可能将一次性在国内外同时树立起威信。二是秦国趁晋国治丧期间攻打晋国的同姓国,这是无礼,道义上站不住脚。三是强国霸权的契机稍纵即逝,一旦放过秦军,会给晋国带来巨大后患。

4.

战争的过程很简单,史书只用了寥寥数字交代:秦军在殽山全军覆没,三位将军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被俘虏。

分析这场玩笑似的战争,不难发现晋国胜在达成上下思想统一的“人和”、占据殽函古道的“地利”,攻敌不备。秦国败在冒进、少谋、袭远、入险、放肆、轻敌、贪婪、松懈等一些列错误之下。

战后,在秦穆公的女儿、晋文公的妻子、晋襄公的嫡母太后文嬴的劝说下,三位将军被释放回国。此举把先轸气得不轻,他当着晋襄公的面吐口水,以示不满愤慨。

文嬴在公元前636年被晋文公接到晋国,至殽之战时已在晋国生活9年。作为有着强大母国支持的太后,她在晋国朝廷内外的势力恐怕不小。

刚继位的晋襄公不敢忤逆太后,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叫讲政治。

先轸作为军人,当然不会站在晋襄公的角度去统筹考虑事情。

5.

让人唏嘘的是,先轸在唾君后四个月,帅军抗击狄人入侵。晋军在箕(山西蒲城一带)击败狄军,俘获一名狄军首领,史称“箕之战”。

战争收尾阶段,先轸刻意脱下头盔铠甲,冲进狄军中战死,以此惩罚自己冒犯襄公的罪过。先轸留下的遗书说:

“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

意思是说,我在君主面前逞匹夫之勇,太无礼了,可是仁厚的 君主并没有因此惩罚我,我怎能恬然活着呢!

呜呼,先轸何其刚烈仁义啊!

6.

“殽之战”两年后,秦军再次派孟明视攻晋,结果在彭衙被先轸的儿子先且居打败。孟明视好不羞愧,自上囚车领罪,但秦穆公又赦免了他。

又过了一年,孟明视率领五百乘敢死队,东渡黄河伐晋。过河后,他命令战士将渡河的船全部烧掉。

现在,一提起破釜沉舟,大家都以为是霸王项羽的首创。其实,最早这么玩命,这么干的,却是秦穆公和先轸。

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晋军被秦军的疯狂吓坏了,避其锋芒坚守不出。孟明视帅军抵达殽山,安葬、祭奠了三年前阵亡于此的秦国将士。

秦穆公站在崤山之巅,为了挽回的面子,为自己的冒进自大贪婪轻敌,流下了泪水。

7.

崤之战,遏制了秦东进的势头,也狠狠地敲了秦国发热的脑袋。秦晋两国因此而闹掰,成为世仇。

秦国自知不是晋国的对手,转而启动了联楚制晋的战略。无意间,楚国成了这次战争最大的赢家。

秦穆公明白了“不是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转而向西发展,讨伐 西戎,开地千里,连克西戎,成为西方的霸主,为将来的一统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完)

注:原创文字,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