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轮台县:一处曾让汉武大帝痛心疾首的历史古地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0年至公元前87年),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更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年轻时的西汉王朝曾一度达到鼎盛时期,因此被后人称为“汉武大帝”。只是在晚年,由于连年对外用兵和肆意挥霍,最终导致西汉出现危机。

历史上著名的“轮台罪已诏”,也称轮台诏或轮台诏令,就是汉武帝于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所下的诏书。他在诏书中否决了桑弘羊等大臣在西域轮台地区屯田的提案,并对派遣李广利出征匈奴之事表示悔恨。其实对于《轮台诏》,史学界还是有着不同的评价和争议,说明汉武帝在施政方面已有了改变。

轮台,指的就是今天新疆巴州管辖的轮台县一带。诏书原文载于《汉书·西域传》史书中,具体事件也可以在《资治通鉴·汉纪十四》中有记载。再次说明的是,汉代的轮台指的就是今天的轮台县,而唐代的轮台则指的是乌鲁木齐市南的轮台城,这在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诗句中较为常见。

轮台县,以古国名命名,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城郭诸国之一的轮台国属地。汉太初三年(公元前72年),轮台国被李广利所灭。汉宣帝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复国为乌垒国。西汉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汉政府在其境内设置西域都护府,历时72年,统领西域诸国。

唐代在龟兹设施安西都护府,现在的轮台县就是龟兹都督府管辖的乌垒州。直到清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改置轮台县,此名一直延续至今。由此可见,轮台县是古丝绸之路中道上的咽喉之地,南下可抵渠犁、若羌、且末、于阗等地,西行可达龟兹(今库车一带)、姑墨(今阿克苏市、温宿县一带)、疏勒(今喀什一带)等地,地理位置和军事作用尤为重要。

前些年,大多都是途经轮台县,并没在此停留。去年七月,我到西北石油局轮台基地采访,刚好在轮台县住了近一周时间,趁此机会,亲眼目睹和了解了轮台县的现状和人文。作为新兴的石油小城,轮台县的发展今非昔比,变化可谓不小,城区建设,绿化工程等都发展不错,晚上到夜市坐坐,人来人往,可见繁华,人文气息浓郁。

在前往采油现场时,看到了广阔的戈壁沙漠,还有很多耸立在沙漠之间的片片胡杨树。那一刻,我觉得石油工人真的不容易,他们常年战斗在恶劣环境,冒着酷暑,顶着风沙和严寒,用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履行着新时代使命。他们就像大漠胡杨一样,坚守在大漠深处,奉献着青春和人生,的确值得尊敬和赞美。

站立于拉依苏烽燧遗址,望着眼前矗立着的汉唐时期的烽火台和戍堡遗址,可以想象古代的轮台县,是汉唐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也是自汉代以来中原王朝的屯田之地。当时的人们也不会想到,他们曾征战和守护的这片土地下,竟埋藏着珍贵的财富和改变这个世界及时代的资源。

在南疆,特别是沿塔里木河一带的胡杨林,轮台县、沙雅县、尉犁县、库车市等地域内的胡杨,是新疆最集中最繁茂的地方,其他地域的胡杨各不相同,景色迥异,到了秋季更是各领风骚,独占鳌头。

如果有机会到了轮台,不妨去塔里木胡杨公园、三垅沙雅丹、草湖等地探访一番人文自然。据说,轮台草湖的羊肉很鲜美哦,不过库车市塔里木草湖的羊肉也同样有名气啦。

当离开轮台县时,一个师傅专门开车送我到火车站。路上,他给我说了关于轮台县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比如,从县城到火车站,并没修宽阔的马路,有点像乡村小道,左拐右拐地就到了火车站门口。他说县里和火车站有点矛盾,就是因为当初划地皮建站的事情,所以闹得不愉快,目前火车站就那么小了。

不管司机师傅说的是不是真实情况,但走进轮台县火车站,我有点相信师傅说的话了。一处历史悠久的古地,如今的火车站显得如此小气巴拉的,这是我见到的最差的火车站了。我想作为当地的主事人,应该以大局为重,以改变当地各族人民群众的出行和交通为重;只有胸怀宽广和豁达的人,前方的路才能更宽阔,发展前景才能更长远。

轮台,不该如此;轮台,应该走得更远。因为,曾经的汉武大帝对这里的戍边屯田都痛心疾首,何况我们是新时代新社会的人类呢?对于历史,对于文化,我们都应该好好总结和回顾,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一个人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