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谱时如何做到版面严谨规范?

江淮家谱

修家谱时如何做到版面严谨规范?

宗谱是严谨、规范的纸质载体,目前续修新谱均采用宣纸印刷和线装右翻,基本与古谱无大的差别,保留了古家谱的传统格局和庄重、质朴、典雅的外观象,对谱牒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

目前在谱牒印前设计过程中,问题严重(设计和谱文),新谱质量和文化内涵被某些人糟蹋了。

印前设计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需引起各续修新谱宗族的充分关注和重视,这对提高本宗族新谱质量有百利而无一弊。

一、谱籍尺寸的确定

宗谱是严肃、规范的宗族史典籍,因此在其尺寸的确定上应遵循严肃、庄重的原则,把握好书高和书宽的最佳比例,即所谓的“黄金分割线”,达到最为适宜、舒服的视觉效果。

但是,目前有一部分宗谱在书高和书宽的比例上随意性较大,造成书宽尺寸过窄和书宽太阔,近似于正方形。这两种情形只适宜于休闲读物,其随意无妨,但对宗谱来说是不严肃、不庄重的外观表现。

二、谱牒牌记的印刷

古籍古谱一般在封面以下第一页(即扉页)正面印书名,反面印牌记,牌记内容为本书的出书地点,印刷单位,印制时间等,看过牌记即对本书除内容以外的情况一目了然,有利于以后对该版本的鉴别,并有利于该书收藏传世的登记。

目前江淮地区的续修新谱中大部分没有扉页牌记的印刷安排。甚至全谱中找不到该谱的成谱日期,只能以“序文”的落款日期来推算,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

三、版口、版心的设计和运用

版口、版心、鱼尾、四周单边、双边等是古籍印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籍的主要特征之一。

专业的设计人员,对此设计较为规范和统一,但也有为数不多的现有续修新谱在这方面设计的似像非像,有的甚至图省事而不印制版口或版心,造成内容有找的困难和混乱,有的错码乱页,很不严肃。

四、字体的应用和排版

一部宗谱一般要运用到四到五种字体和六种左右字号,用于区别、分隔从谱名到内容、谱序到谱文、标题到落款等,从而达到大小有别、前后有隔,虚实有分,起止有序的、使人观之有赏心悦目的整体效果。但现有大部分续修宗谱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1.是字体的运用:一部宗谱一般要运用到四到五种字体和六种左右字号,用于区别、分隔从谱名到内容、谱序到谱文、标题到落款等,从而达到大小有别、前后有隔,虚实有分,起止有序的、使人观之有赏心悦目的整体效果。但现有大部分续修宗谱在这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谱序文字的应用上。谱序是谱之精髓和灵魂,最好采用毛笔手写行楷、行草。正楷字体,通过影印版的形式印刷,如没有这方面条件而采用电脑字库,则用大标宋、正楷、隶书为标题,以仿宋、行楷。行草、正楷为序文较妥。而目前有的谱序通篇用魏碑、新魏。隶体作为全文字体,有的甚至使用大黑体为序文全文的字体,黑压压、沉甸甸的一大片,蛮重压抑之感顿负双肩,完全失去使用宣纸的意义,失去了谱牒古籍的传统文化内涵。

2.是排版的不规范。出现天齐地不整,标点在额首,字距不统一,疏密无定律的凌乱幅面,有的甚至出现半句话后,下半行空格另起行和中间开天窗的严重失误,

3.是在字号大小的安排上,出现字体的题小文大,承小继大、上款小下款大的无序无规现象。

五、装订排序的建议

目前各宗族在续修的新谱中,均将资助修谱全无较大者的个人和其家属、企业等照片印制成彩页,并装订在谱首,照片的形式有个人照、办公照、全家福、生活照、休闲照、企业照、产品照等。笔者认为,资助修谱功德无量,当予表彰并存照传后,但男女老少、压在历届修谱谱序和先祖像赞前,似乎不妥。

资助者照和其家属照、企业照、编修委成员照,修谱过程中各次活动场景照(筹备会、汇报会等)、颁谱仪式、祭祖仪式等重大活动照,配上适当文字后,单独装订成一册。同时还可将本宗族文人的书法、画、篆刻、诗文、楹联等作品照片印制在内,图文并茂,一定能起到为正谱增色之效果,同时避免了照片压主、压祖之现象。

以上这些问题在宗谱中出现,降低了整部谱的质量、品位和文化内涵。当然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宗谱印刷单位在印前设计上的错误,而作为续修编委会,未能在样谱中发现问题,或者未曾认真审校、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也是造成这些问题在谱中产生的原因之一。

一部新续修的家谱,承载着这本宗族全体族人对祖先的敬仰与缅怀,承载着对后人的希冀与期望。其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全体续修委成员几年的心血和努力,大量的经费,少则几万,多则十余万,甚至几十万。努力和投入终于修成正果,而仅在印前设计的要求上,在对样谱的核审过程中未能严格把关、造成无法弥补之瑕疵,真可谓是永久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