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明明与福特不分上下,为何却惨败于66年勒芒?

《极速车王》仅仅是极速狂飙,刺激观众感官体验的年度赛车大片?还是将一代赛车人的辉煌刻在了银幕的极速表盘中,如同女排精神、国球荣耀,竞技运动绽放“纯”粹人文的魅力。

《极速车王》的双主角马特·达蒙和克里斯蒂安·贝尔分别饰演赛车界传奇人物卡罗尔·谢尔比和肯·迈尔斯。这两位传奇人物做到了如同征服珠穆朗玛峰北坡一般的壮举,击败当时风头正盛的法拉利车队。

所有的伟大壮举,都是因为大人物的一时赌气。谁能想到,因为李·艾柯卡跟福特二世学了几句法拉利·恩佐说的难堪话。就让福特“举国之力”完成了反杀法拉利的壮举。

而这时的福特双雄,被利奥·贝贝视为怪人,过于“纯”粹-“肯·迈尔斯”,不懂得配合体制,让利奥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在卡罗尔·谢尔比的斡旋,肯·迈尔斯展现出超乎超人的赛车能力和设计天赋。如同赛车历史对他的评述一样,无可挑剔的赛车技术,就是这样的天才赛车手。却遭到利奥·贝贝无情打压,让肯·迈尔斯不得不马放南山。

与此同时,由于利奥·贝贝多次“外行领导内行”的行径,将福特二世争霸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梦想几近泡影。但,领导的艺术就在于审时度势,又给了“扛黑锅”的卡罗尔·谢尔比一次机会。

同时肯·迈尔斯再一次选择相信卡罗尔,而这一年,肯不负厚望拿下了三个耐力赛桂冠。肯·迈尔斯剑指勒芒耐力赛,激动的夜不能寐,半夜走到勒芒赛道,在湿滑的赛道和卡罗尔彼此调侃起来。这一刻,我们相信两个为赛车而生的人,用最纯粹的执念为这项运动注入自己的激情和生命。

如同《灌篮高手》中对战山王的赤木刚宪,面对山呼海啸的观众,淡淡的微笑,“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

法拉利 -- 赛车界的柏林墙

无论是《极速车王》还是《极速风流》都与法拉利有着不解之缘,法拉利流淌着赛车血液,代表着F1、勒芒、FIA GT这一系列竞技体育的高度。法拉利是这一系列赛事唯一从发动机到外部设计采用自主研发的公司。

法拉利·恩佐对产品的理念和乔布斯相似度极高,不做品牌组装产品,而是自主研发。让产品独特性通过一次次赛事,后者通过一次次大会,让自己的产品不停的推向市场。

晚年的恩佐将自己的公司卖给了本土的菲亚特公司,这位“赛车之父”嘴上的功夫了得,狠狠抽了福特二世的嘴巴子。这让后者大动肝火,执意要取代法拉利在勒芒赛的霸主地位。

在福特二世的眼里这就是一场战争,父辈在欧洲战场没有输,他也如此。福特二世将面对庞大的“欧洲军团”:保时捷、阿尔法-罗密后、以及几乎完美的法拉利。

而李·艾柯卡为了贯彻自己的福特营销策略,卡罗尔·谢尔比被请到福特车队,担任车队负责人,并且全权负责“勒芒”系列赛用车的研发。

66年赛车世界的两大宿敌之争进入了白热,法拉利拿下了Monz1000公里耐力赛、Targa Florio、Nurburgring和Spa。

1966年勒芒耐力赛如约而至!法拉利派出三台 Ferrari 330 顶级赛车,而且由当时风头正盛的甘比尼领衔。当卡罗尔·谢尔比和肯·迈尔斯看到法拉利车队的时候,肯·迈尔斯和甘比尼四目相望,斗气十足,就像是一触即发的角斗士。卡罗尔转身告诉肯·迈尔斯,你能赢他!

而当肯·迈尔斯和法拉利车手并排发车时,双人怒目,互不相让,简直就是男人之间的决斗,这不是竞技。秒表一过,数车齐发,经典的红蓝对决拉开帷幕。

这时的福特二世莅临勒芒24小时耐力赛,亲自督战,势必要在这届耐力赛掀翻法拉利的霸主地位。

而这对卡罗尔·谢尔比和肯·迈尔斯来说是最后的机会,也是堵上卡罗尔所有的一届。而肯·迈尔斯一个世人无法接受的男人,一个好父亲,他们的赛车命运都凝练于此。面对强大无比的“欧洲军团”,场上的肯·迈尔斯势必放手一搏。

红蓝对决 极速狂飙

肯·迈尔斯就是个赛车疯子,参加戴通纳比赛,将福特GT40一脚踩到7000转,用自己的驾驶天赋一点点的激发赛车的潜力。而这一切少不了卡罗尔·谢尔比的鼓动,拿下此役的冠军,使谢尔比完成与福特二世的对赌。让利奥·贝贝颜面扫地,肯·迈尔斯顺利参加1966勒芒24小时耐力赛。

法拉利和福特结上了梁子,福特车队的每个车手对法拉利怒火和无法言表的斗志。在车上、在维修间、在休息室、在路上都在一种极为深沉的凝视告诉对方,这是一场战争,不是竞技比赛。

刚上场的肯·迈尔斯因为车门的问题,被法拉利为代表的欧洲军团拉开了相当大的距离。这让一旁督战的福特二世和利奥·贝贝深吸了一口凉气。而这时进场的肯·迈尔斯也是怒火中烧,幸亏菲尔·雷明以锤子将车门夯实,这才让肯·迈尔斯放下忌惮,疯狂追逐前面的法拉利车队。

由于肯·迈尔斯落后不少圈数,为了缩短车距,采用了高耗赛车的打法,加大功率,提高急转提速的频率。利奥·贝贝勒令卡罗尔·谢尔比阻止这种损耗赛车的比赛行径。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到晚上大雨倾盆,湿滑的路面,法拉利车队两位选手的赛车先后报废,让车手们开始忌惮起来

这时肯·迈尔斯的打法开始奏效,眼看就要在弯道追上甘比尼,刹车器突然出现问题,车身一拧,把赛车的底盘挂起来。好在肯·迈尔斯及时刹车稳住了车身,安全回到安全区,法拉利车队的观察员试图阻止福特车队换刹车器。让卡罗尔·谢尔比用赛车规则怼了回去。

卡罗尔·谢尔比为了让肯·迈尔斯更好的面对后半程的比赛,让肯·迈斯尔多睡了几个小时。这对迈尔斯后续的比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上场的迈尔斯,就被谢尔比再三叮嘱,对法拉利的甘比尼超车两次才能取胜。迈尔斯点了一下头,驾车而去。

完美极速 缺憾里程

迈尔斯驾驶的福特赛车,不断的加速,加速,加速,不停的和赛车交流,这个怪人把自己的信念和赛车的速度化为一体。

迈尔斯再一次的站在了和法拉利并驾齐驱的跑道上,而法拉利的转速表的峰值是9,而福特的是8.就在两人的的赛车的转速表达到峰值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迈尔斯一个换挡将发动机的转速重回7000,重新加速。而甘比尼的法拉利赛车一脚油踩到去,突然爆胎。

在观礼台的法拉利创始人—法拉利·恩佐既生气,又无奈,而这时福特的观礼台已然炸开了锅。福特二世十分欣慰的望着勒芒赛车跑道,这时利奥·贝贝则出了馊点子,让三辆福特赛车同时里程。

接下来的比赛成了迈尔斯个人表演,单圈33.6,堪称完美表现。惹的利奥·贝贝怒火中烧,亲自下来施压。

最后,迈尔斯还是没有执念于个人得失,听了卡罗尔·谢尔比的话,“全听你自己的!”

因为发车的距离不同,迈尔斯错失冠军,而商人们达到了目的,在聚光灯下开着香槟。而谢尔比和迈尔斯两人有说有笑的离开现场。目的可以一致,但追求可以不同。

极速人生 福特传奇

1966年福特车队拿下了勒芒耐力赛的桂冠,相继在1966/1967/1968用福特赛车彻底击溃了法拉利车队,并且接管了勒芒耐力赛的霸主地位。

一蹶不振的法拉利车队在1973年彻底放弃勒芒24小时耐力赛,转战F1方程式。而福特车队因勒芒赛事改变规则,于1969年福特退出该赛事,赚得盆满钵满的福特载誉而归。

而福特二世为了给法拉利一个“拒绝收购”的教训,按照专家的货币值推算,这个“教训”代价3.6亿英镑。

这一切的幕后推手皆是李·艾柯卡所为,对于这位美国商界英雄而言,这只是他传奇一生的冰上一角。他缔造了福特汽车的业绩神话,而且将濒危倒闭的克莱斯勒公司,托举成了美国第三大汽车公司。

李·艾柯卡是由乔·博恩瑟饰演,代表作《狂怒》中的黑驴。从他与福特二世、谢尔比的一系列对手戏。缺乏个人魅力,更像是做填空题的演员。影片中新款野马发布会,也成了大反派利奥·贝贝的主导。李·艾柯卡则是在一旁全程倾力说服谢尔比,试图让他站在福特二世的一边的“谋臣”。

李·艾柯卡的低调和谋断,更像是《三国》中的鲁肃,游说于福特二世(孙权),谢尔比(诸葛亮),以及小肚鸡肠的利奥·贝贝(周瑜)之间。将各方力量凝聚在一点,击穿法拉利·恩佐的“赛车巨擘”。

极速双雄 致敬车王

1966年的勒芒耐力赛,如果不是因为阿涅利家族的原因,法拉利车队赛前换下了英国传奇车手--约翰·苏提斯,法拉利车队不会在66年输的那么惨,让福特车队的肯·迈尔斯在赛场上几乎是表演式的赛车。

由于当时法拉利·恩佐将公司卖给了阿涅利家族旗下的汽车公司--菲亚特。导致车队内部复杂的政治纷争,以及法拉利参加赛车所导致的财政赤字。都使1966年的勒芒耐力赛更加的扑朔迷离。

约翰·苏提斯对赛前换人事件,当年和法拉利·恩佐先生闹得不可开交。这也是为什么菲尔·雷明提醒谢尔比,法拉利的车手是甘比尼,这也是之前为什么谢尔比告诉迈尔斯能掀翻法拉利车队。

这位被媒体誉为“风之子”的苏提斯最终选择离开,多年之后,他依旧很遗憾:“关于最终离开法拉利,我和车队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我们至少失去了一个世界冠军。”

1966年勒芒比赛之后的三个月,肯·迈尔斯在南加州沙漠里赛道测试赛车,高速行驶时出了车祸,也让福特车队蒙受了巨大损失。

如同法拉利·恩佐老先生晚年,伊莫拉赛道推广法拉利F40时,对约翰·苏提斯说的一番话。“我们必须记得曾有过的美好时光,而不是曾犯下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