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歪把子、三八大盖”,这家中国兵工厂并不只有欧美工程师


射击中大正11式(俗称歪把子)

作为国内抗日影视剧必备主角,日军手持的武器向来是大家津津乐道话题,诸如大正11式轻机枪、有坂步枪等,只不过国内更喜欢叫“歪把子、三八大盖”这种通俗易懂名字,而大多数人在认知上更是把这些武器局限于缴获的战利品,却不知这些武器早在抗战前就早已“落户”中国,被当时的奉天兵工厂仿制。

战地五里面的歪把子(只不过换弹方式奇葩,把整个漏斗拆下来)

当时奉天兵工厂被称为奉天军械厂,或奉天军械厂、东三省兵工厂、奉天造兵所及兵工署第90工厂,在1946年3月至11月短时间内还被称为沈阳兵工厂,在名字上也可看出该兵工厂多次易主。

时间回到1897年,当时的吉林将军延茂致函户部,想在奉天制造军火,同年户部拟准奉天设局自造军火,随后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奉旨成立奉天机器局,但并未制造军火,只是铸造银元。

1919年,奉天机器局迎来人生的转折点,当时手握东北三省大权的张作霖在机器局内增设了武器修理和弹药生产工厂,由于当时武器都依靠进口,所以工厂内只进行简单的武器修理,但这个决定起码让奉天机器局实现了创设的初衷。

当时奉天兵工厂大门

好景不长,因为国内军阀混战和利益分配问题,欧美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武器禁运,而作为条约内日本依旧通过各种借口向中国出口武器,直到1921年在条约签署国胁迫下日本也开始逐渐收敛,但是日本为了通过扶持张作霖进而控制东三省的利益驱使下,日本转而为奉天兵工厂提供各种援助,帮助其实现武器弹药自主生产。

1922年,张作霖将奉天军械厂改为东三省兵工厂,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枪、炮弹、炮等三厂,由丹麦商家文德公司承建,在技师克力敦尔弥驻厂指导安装,并从意大利、苏联、日本、德国等国进口大量的机械,还聘请包括德国、英国、日本、法国、奥地利籍等国的30多名工程师,例如建厂初期的总顾问白兴就是奥地利人,这些工程师被分配到兵工厂各个岗位。

短短两年时间,东三省兵工厂产量暴增,光是三八式步枪弹每日基础产量高达5万发,还能生产各式火炮


在欧美工程师帮助下开始仿制捷克98/22步枪,并命名辽13式步枪

但也正如前边所说,奉天兵工厂是日本变相扶持起来的企业,虽然拥有大量欧美工程师和技工,实际上对奉天兵工厂影响最大还是日本的工程师以及管理人员,在鼎盛时期兵工厂中一半以上工程师是日本人,甚至在1926年时候还发生过威逼迫击炮厂的英国工程师离职事件。

当时外籍工程师日本人就占一半以上

除了大量的日本工程师在兵工厂任职外,还不得不提到作为奉天兵工厂核心人物的“松井七夫”,这个松井七夫是出席东方会议的松井石根的弟弟,作为本庄繁的继任者,在1924年上任,以3年的合同就任张作霖的顾问,并指导奉军的军备建设,内地里则是刺探东三省的军事、内政、交通、财政经济、地理资源以及各国的关系。

松井七夫就任张作霖顾问后,就开始向奉天兵工厂提供武器制造图纸,在1925年提供三八式步枪以及三年式机关枪制式图纸,1926年提供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以及轻机枪图纸,1927年提供野战炮观测车等图纸,短短三年内就提供了92张武器图纸。

辽17轻机枪就是这时候引进并生产(注意辽17供弹器在右边)

在日本枪炮协会的从东三省兵工厂到奉天造兵所的变迁一文中也写到,作为顾问的松井七夫在奉天兵工厂影响力要比张作霖父子俩更大,这也是918事变后奉天兵工厂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原因。

图纸和工程师都是日本的,918事变对兵工厂的工人来说只不过是换了个东家,日子照常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