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你为何爱得如此卑微

在恋爱或婚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类似体验:

"他总是对我发脾气,每当我要跟他分手时,他却很真诚的挽回,我心就软了。"

"结婚十年,总是隔三差五的遇到精神虐待,他把我说得一无是处,可我又离不开他。"

"觉得自己在感情的世界里就变得自卑了起来,就像张爱玲那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在不少亲密关系中,女性一直处于被虐待、被控制、被欺凌、被侮辱……

久而久之,女性的自尊心彻底瓦解,抑郁、焦躁等负面情绪接踵而来,有些人甚至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换取生命的自由。

导致这种悲惨的结局,正是因为在这些女性背后的男人——控制型伴侣!

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苏珊·福沃德曾出版了一本有关亲密关系的书——《依恋:为什么我们爱得如此卑微》!

提到这本书,不得不提起苏珊·福沃德在写这本书时的动机:

一方面是她在电视谈话节目中分享控制型男人的手段和行为,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

另一方面,很多观众的来信触动了苏珊·福沃德·福沃德博士的心事:自己也处在控制型关系里,从最初结婚时的快乐、活泼的姑娘变成了整日担心受怕、强忍眼泪的怨妇。

因此,苏珊·福沃德写下这本书,意在帮助女性在面对不健康的亲密关系中找到对策。

走进控制型男人:如何识别控制型男人?他们都有什么特点?他们喜欢对女人使用那些手段?


当女性在亲密关系中逐渐失去自己,不能做回自己时,那么,你的伴侣绝对是一个控制型男人。

那么如何判断自己身边的伴侣是不是控制型的呢?

在书中,苏珊·福沃德从这9个问题中,为我们较为详细的描述出控制型男人的画像:

他是不是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理应左右你的人生和一举一动?

为了取悦他,你有没有放弃过对你来说非常重要的活动,断绝了与亲朋好友的来往?

他是不是一贯瞧不起你的观点和感受,贬低你的成就?

一旦惹他不快,他会不会冲你大吼大叫、放狠话,或者干脆躲到一旁生闷气?

说话之前你是不是如履薄冰,一遍遍地想着该怎么说,生怕一句不慎惹他动怒?

他是不是说翻脸就翻脸,让你无所适从?

你是不是经常心乱如麻,觉得自己干了蠢事,或是配不上他?

他是不是一个醋坛子,有极强的占有欲?

在关系中,他是不是认为你是引起所有问题的罪魁祸首?

面对这些问题,如果你的回答多半是"是",那么,可以确定的是,你的另一半很可能是一个控制型男人。

除了通过上述这些准则来判断伴侣是否为控制型男人,还可以通过控制型男人身上特有的四种行为准则来判断。

你是我的伴侣,所以你应该是完美的

不用我说,你也应该明白我的心思

你是女人,所以你就应该一味的付出

你就应该是我的贤内助

控制型男人希望自己的伴侣永远是完美的,希望用不着他明说,女人就能了解他的心思和感受。

希望她能想他所想,将满足他的需要当作自己人生中的头等大事。只有能读懂他的心思,才能证明你爱他。

并且指望伴侣是一眼永不枯竭的源泉,为他奉献一切,爱他、崇拜他、关心他、支持他,还要挣钱养着他。

或许有人认为:"这并不是一种控制啊!这是作为妻子应该做的。"

然而,这样的"特有行为准则"无疑,在一步一步侵蚀着你的内心,让你陷得更深。

上述内容只是控制型男人的冰山一角,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有些手段只不过还没有用上。

正如苏珊·福沃德:"身体虐待的武器是拳头,精神虐待的武器是言语。两种虐待的唯一区别是采用的手段不同。"

在书中她向我们更进一步的揭露了控制型男人常用的精神虐待的招数:

含沙射影:含蓄地威胁对方,自己要对其动手。举个例子:比如对方在生气时,随手拿起一件东西,对其进行破坏,比如摔茶杯、碗筷,甚至将物品摔向你的身边。

言语攻击:这个就很好理解,一般的表现有提高嗓门,态度凶狠并且言语中夹杂着对你的抱怨、指责甚至人格侮辱。

冷嘲热讽:有些控制型男人,虽然不会像言语攻击那样,跟你扯着嗓子喊,但是他会用冷嘲热讽针对你,一般的表现横挑鼻子竖挑眼,各种看你不顺眼,挑刺。这是一种隐蔽的精神虐待,因为它常常打着教育女人如何为人处事的幌子。

煤气灯术:这是一种极为恐怖的心理虐待手段,指的是用不易察觉的手段逐渐操纵对方。比如,用矢口否认以及者篡改事实的方式让对方相信自己对于事情的判断出现错误。

推卸责任:这个招数是与"煤气灯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般表现为在两性关系出现锚段时,无论对错,控制型男人都会让女人相信自己有问题,才惹得他们失态。

此外,除了精神方面的虐待,控制型男人的进阶虐待招数,会让你感到活着就是一种痛苦!

武力控制:如果控制型男人自认为某件事情或者行为触及到自己利益时,理性的天平就会向暴力倾斜,进而产生家暴。

经济封锁:在钱的问题上无论是有稳定收入的"挣钱的好男人",还是认为自己怀才不遇,长期失业,靠妻子救济的"悲情英雄",还是你们双方都是能挣钱的夫妻,他们都要掌控家里的经济大权,盘问每一笔钱的去向。

控制社交:为了获得安全感,控制型男人会限制你的正常社交,只能接触他认可的朋友或家人,甚至,有的控制型男人还会控制你与家人的联系。

利用孩子:控制型男人有时会将孩子视为与他争宠的"情敌",他会愤恨和嫉妒你与孩子的关系,他会用孩子威胁你,使你做出违背自己意愿的选择。一般表现为吃孩子的醋、指责你是个不合格的妈妈……

卧室控制:在这里所谓的卧室控制实则是一种性爱控制,一般表现为性爱批评和性爱的霸道。

无论是精神虐待,还是身体虐待,实质上都是控制,其目的无非是让女性自认为无能,感到不安,从而听从男人的掌控。

你为什么无法逃脱控制型男人的魔爪


1、以爱之名,将对方不合理行为通通合理化

在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安嘉和本不仅是一名优秀医生,还挂有"十大杰出青年"的头衔,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上去温和优秀的男人,却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一面。

在面对自己的妻子时,安嘉和多疑敏感,缺乏最基本的信任,常常因为强烈的嫉妒心而对妻子残忍施暴。

他将第一任妻子逼得自杀,而他的第二任妻子已经被他折磨身心憔悴。

为什么这两个女人在遭受折磨后,不选择离开他呢?

因为她们对于伴侣的各种糟糕行为进行了合理化。

苏珊·福沃德认为:"当某件事让我们不舒服时,我们就会将它合理化,将接受不了的事变得可以接受。那些原本令人伤心的事,只要给它们找一个"好理由",我们就可以坦然面对,不会再茫然无措甚至心怀恐惧"

合理化是我们看见了情况,也承认它有煞风景,我们不是否认确有其事,而是将它重新定义,换个说法。

当一个女人说到伴侣大发脾气,又加上一句"他不过是因为……",她就是在将伴侣的行为合理化。

书中作者提到她的来访者向她诉说丈夫如何虐待自己时,她都会问一句:"那你为什么还要忍着?"

而作者得到最多的答案无外乎"因为我还爱他"或者"我不敢离开他。甚至还有人反问苏珊·福沃德一句"忍受什么?"

当女性一旦陷入这种控制型关系里,那么,她就会自我形"成爱的假象"——他这么做是因为爱我!

合理化是人的本能反应,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但是当你习惯性地将伴侣的错误行为合理化,那就真的成为问题了。随着他发脾气的频率越来越高,你也要越来越多地为他开脱才行。

2、控制性伴侣的双面让你不知所措——双面人

英国作家罗伯特·史蒂文森有一部经典小说名叫《化身博士》,书中的主人公杰基尔医生就是一个典型的双面人。

白天他是救死扶伤的医生,到了晚上他就会喝下一种药水,变成一个名叫海德的可怕恶魔。这种兼具人性的光明与阴暗的人格,被称为"双面人"。

对于那些危险的双面男人来说,他们在一通狂风暴雨式的发作之后,又会变成当初那个帅气、温和、可爱的男人。

比如,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劳拉和他的男友鲍勃去墨西哥旅行。一开始的时候,鲍勃是一位魅力先生,总是呵护着劳拉,这让劳拉感到非常温暖,他们玩得也非常尽兴。

然而,好景不长,鲍勃露出了他的另一面,突然间就变成了恶魔,他认为劳拉给出租车的小费太多了,就站在大街上开始凶劳拉。

当他们怀着郁闷的心情回到酒店时,鲍勃又开始对劳拉痛哭流涕地赔礼道歉,求得了劳拉的原谅。可是,鲍勃的"懊悔"并没有持续多久,他又开始因为一件小事而对劳拉发作。

然而,正是这种双面人,会让那些原本缺乏原则性的女性,在感情的道路上不断做出让步。

苏珊·福沃德在书中提到:"一旦你接受了一个双面人,一时恶言恶语,一时赔礼道歉,一时勃然大怒,一时风度翩翩,你恐怕就永无宁日了。"

3、如果我爱他,我就应该包容一切——讨好迎合型人格泛滥

作者苏珊·福沃德在这本书中提到了一种很典型的控制者,这种男人在面临问题时,总是会对你说:

"你要是不这么做"

"要是你能改变态度""要是你能……"

"要是你能不再……"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你能按照他所说的话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他肯定不会再发那么大的脾气。

如果你真的这么认为,那可就糟了。

很多女性都为伴侣的精神虐待开脱,把责任一股脑儿地揽到了自己身上。

她们深信,只要找到那把"魔法钥匙",也就是那些能取悦伴侣的"得体的"举止或态度,

她们就能挽回伴侣的心,让他好好地对待自己,然而这样的想法过于天真。

这种行为现象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迎合型人格障碍"。

举个例子,在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主人公松子有一个经常生病的妹妹。

父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生病的妹妹,甚至于从来没有正眼看过松子一眼。

松子为了让父亲注意到自己,想尽一切办法。

一个意外的机会,松子发现学小丑扮鬼脸可以让父亲露出笑容,于是扮鬼脸成了她讨好父亲的家常便饭。

但最后,她还是被自己的家庭所抛弃。那个时候,她已经将讨好别人当作获得幸福获得爱的唯一途径。

在感情的世界里,她爱过落魄作家彻也、有妇之夫冈野、客人小野寺、理发师板岛津相爱、甚至于自己曾经的学生龙洋一。

面对每一份感情,她全身心的讨好和付出,但现实却让她深深伤害受到伤害。

最终,她被这一切击垮了,癫狂地在那面斑驳凌乱的墙上写下:生而为人 我很抱歉。

有人说是她的命运太不好,遇上的都是不值得托付的人。

然而往往决定命运的恰恰是我们自己,松子的人格,是一种很不讨喜的人格——讨好型人格。

她努力去讨好遇到的每一个人,努力让他们爱自己,可是她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爱。

4、原生家庭的影响——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苏珊·福沃德在书中给我们提出一个深层次原因——原生家庭!

在一个幸福有爱的家庭中,父母虽然共同养育子女,但也有着不同的分工。妈妈承担的角色是哺育、安慰、照顾。而父亲承担的角色更多的是在儿女面前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

但对于控制型男人的家庭则是,父亲经常是一副冷面孔,或者充斥着坏脾气,以及家庭暴力。而母亲却因种种原因,对这种不健康的家庭关系处处做出忍让。

无数爱控制“危险男人”正是在这种男强女弱的家庭中诞生的!

苏珊·福沃德在书中举到"艾德父亲的例子"一个充满暴力的父亲,对妻子每天大吼大叫,导致艾德发誓"等我长大了,我想对谁嚷嚷就对谁嚷嚷,想对谁吼就对谁吼,这样才像个男人。"

所以,在原生家庭中,不健康的夫妻关系回事可影响着孩子形成错误价值观。

孩子会从父亲对待目前的行为中来获取信息,进而会过上不幸福的生活。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若是孩子是以控制型父亲为榜样,那么在他们之后的婚姻生活中,男孩子则会变成控制型丈夫,而女孩从他们母亲那里学会"不惜任何代价维持婚姻"。

不得不说,父亲暴虐、母亲受虐待,亦或者,父亲忍气吞声、母亲强势,是控制型男人成长的最常见的家庭背景。

收回你的权力——如何走出控制型亲密关系,重建自我


对所有女性来说,有一个控制型伴侣,长此以往,就会迷失自我。

那么,如何才能找回迷失的自己?

第一步:控制自己的情绪。

想要改变自己当前受控制的环境,那么你必须先改变自己,特别是在你改变处事方式,你必须先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苏珊·福沃德福沃德针对这一情况,为我们罗列了五个步骤:

1、 做一个旁观者:所谓旁观者指的是,伴侣每次在为难刁难你的时候,你可以时候一个人在纸上记录,你能想得起的心理和生理反应。只要掌握这个诀窍你就可以置身事外,走出迷局,之后回首一些茫然,河北情绪左右的感觉。

2、 以前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

:这其实是一种心理暗示,苏珊·福沃德在这方面告诉我们,出于恐惧或胁迫做出的反应让人不舒服,而同样的反应,如果出于自己的选择,却令人心情愉悦。

3、 记录丈夫指责你的种种罪状和负面评价:用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来,整个表格分为"他对我的评价"和"真实的我"两个部分。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有助于降低伴侣对你自尊的攻击力度,还能获得自我优点的肯定,增加信心。

4、 想象丈夫对他人的恶劣行径:想象丈夫对他人态度恶劣的时候,你会惊讶的发现他本身品行就不好,或者他的行为跟你毫无关系。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帮助自己拾起自信心。

5、 转变你看丈夫的立场:当丈夫又无端地发火,然后问自己如下几个问题:

一个明理的人至于为了一件芝麻大点的事发这么大的脾气吗?

他这是不是在借故找我的碴儿?

只要他不想担责任的事,他是不是都怪到我的头上?

他有权像对待我一样对待其他人吗?

这杨做的目的在于,将证实你内心对眼下发生的事的认识,或者说,如果你曾经嫁了个控制型男人,但如今已经解脱,将来再结识别的男人,它有助于你留意同一类行为,免得你重蹈覆辙。

第二步:找回自己的真实感受,让思维停止下来

苏珊·福沃德认为,找回自己的真实感受,是在扭曲婚姻关系中开始自救的最重要的一步。

在心理学中,感受是我们了解自己的最佳途径,透过感受,我们能够了解自己是谁、到底要什么、什么对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那么,女性要想真实了解自己在婚姻关系中究竟出了什么状况,就应该首先认清你对自己、自己的人生和伴侣的感受。

比如,当你辛辛苦苦做了一桌子好菜,准备和丈夫一起共进晚餐。这时,你的丈夫突然故意找你的碴儿,说你各种不好。

此时,面对危险男人的无端指责,最重要的不是要在那里受他的气,而是要认识到,你最真实的感受到底是什么。你要冷静地思考:"真的是我做错了吗?"

当你开始理清这些感受,你才能最终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反应,你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干扰。

对自己负面的评价只会给你愁上添丑,这时候,你应该投入全部精力慰藉你受伤的心灵,打消这些负面的想法。

第三步:设置自己的底线。

当我们开始慢慢找回自己的真实感受,并且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不被控制型男人干扰后,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会设置自己的底线,也就说要转变你对伴侣的态度,开始掌握主动权。

在书中,苏珊·福沃德列出了十条女性人权声明:

你有权受到尊重。

你有权拒绝为别人的问题或恶劣行径承担后果和责任。

你有权发怒。

你有权说"不"。

你有权犯错误。

你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见解。

你有权改变主意,或者按照自己的步调解决问题。

你有权为这一改变据理力争。

你有权请求感情支持或帮助。

你有权反抗不公平的待遇或反驳无端的指责。

很多女性缺少权力意识,因此也就缺少了界限意识。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亲密关系设定底线,是减少控制行为的必由之路。

之后,作者向女性们提出以下要求:

我不许他再对我嚷嚷。

我不许他再侮辱我。

我不许他再没完没了的找我的碴。

我不许他再不把我当回事儿。

我不想再听任他的摆布,他说什么我就做什么。

我不许他再让我当众出丑。

请你记住,你给丈夫的行为设定底线,不是为了改变他,而是为了改变他对你的态度!单单定一条底线,你改变不了一个男人的本性。

在权力的游戏面前,我们如果只是一味的忍让、自我贬低,用男人转瞬即逝的爱来为自己疗伤,是治标不治本的。

一段良性的婚姻关系、爱恋关系,是需要彼此的爱与尊重,找回你最真实的感受、设定自我底线,才是女人真正的幸福之道。

那么该如何设置底线呢?

作者教给了我们一招叫"不分辨",也就是通过言语的回应,不去解释、分别对错,不给对方吵下去的理由。

它的优势在于,不仅能够帮你平息争端、控制局面,也能让对方不再无理取闹。

举个例子:控制型男人下班回到家后一进门,发现妻子还没做好晚饭,当即脾气暴躁,大发雷霆。

如果按照以前的回应方式则为:

"对不起,我没工夫去菜市场"

"我尽了力呀,我上班也累得要命"

"我有个班要加,所以回来晚了。"

好了,这个时候,女方就开始使用"不分辨"原则来回应男方:

"是啊,晚饭是没做好。"、

"下次我尽量早点做吧。"

"我们出去下馆子吧。"

所以说,当女性开始给自己设立一个底线,开始用"不分辨"的方法转变对伴侣的态度,不再找借口或者推脱,那么,男方也就没有继续发泄的借口了。

对于为什么要设置自己的底线,苏珊·福沃德是这样说的:

"你有权受到尊重。你有权拒绝为别人的问题和恶劣行径承担后果和责任。你有权发怒。你有权犯错误。你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和见解。你有权改变主意,或按自己的步调解决问题。你有权为这一改变据理力争。你有权请求情感支持或帮助。你有权反抗不公平待遇或反驳无端指责。"

写到最后:

愿所有的女性都能明白,老公孩子并不是你的全部,你不是他们的保姆,适当让他们伺候伺候你也是应该的。你有自己的生活也是正常的,不要为了老公和孩子放弃自己的社交圈。

女人!你首先是你自己,然后才是一个妻子和母亲。

正如苏珊·福沃德最后所提到的:"你能送给自己以及与你相处的男人最好的礼物是你的自我价值感,有了它,你才能得到男人的爱和尊重。"

一段无益的亲密关系害人害已,改变这种婚姻,会让你的生活获得重生感觉。

你的改变不仅仅影响你的现在,同时也藏着儿女们未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