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人应该开始重商、爱商!

湘潭漫画形象


十里荷塘百里香,她一顾倾人城,“莲城”是她的闺名

龙牌酱油灯芯糕,她再顾香满厨,美食是她的嫁纱

她是湘商之都,古有小南京之称,今是福布斯榜上的投资佳选

她更是湖湘学派的摇篮,湘军的发源地

作为毛泽东、彭德怀、齐白石的故里

她有着艺术的滋润,政治的智慧

湘江之曲而多潭,潭深则龙藏(杰出人才辈出)

她,是千年回眸最美的红娘子(红色经典旅游区,湘潭得名于千年前)

我是地地道道的湘潭人,我没有理由不热爱自己的家乡。出去工作后,看了看外面的世界,不说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就是与湖南的长沙、株洲等城市相比,深感我们湘潭的差距很大,不是一般的大,从工商业的繁荣景气程度和城市建设方面都是。

要知道在京广铁路未修之前的清代的相当一段时期,湘潭在工商业方面可是超过长沙而作为湖南的经济中心的,那时候华东与湘贵川的物资交流主要通过湘赣夹道(萍乡醴陵之间的山间夹道)的,这条道路必须通过湘潭,而且湘潭当时得湘江河运之利,成为湘中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因工商业发达而被称为“金湘潭”(秋瑾远嫁湘潭也能够反映当时浙省和湘潭之间的商贸往来)。

要知道论荣耀,那么古都大周大秦大汉大唐之古都西安,十三朝皇城洛阳,她们曾经是何等荣耀,跟这些比起来,湘潭的荣耀放在历史长河里不过是星星点点。过去的荣耀埋在心理就好,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因你过去有多么荣耀而做任何的停留。

其实整个湖南省的很多人都有这毛病,湘潭尤其突出而已。往大了说,湖南是伟人的故乡,盛产了很多共和国领导人,外来人口少。 湘潭的特点其实是精华版浓缩版的湖南。历史车轮不因湖南盛产伟人而停止前进啊!

说句狭隘的话,如果我们湘潭经济实力很强,我们在湖南其他市州面前也可以很牛,也可以很霸气,可是现在我们岂不是不能?我们除了嚷嚷几声我们的湘潭人物就似乎底气不足了,湘潭并没有因为这些人而发展起来(他们都是在外发迹的)。

我认为,湘潭经济比较落后的原因首先是人的思想问题,也就是民风、民气的文化问题。

湘潭是伟人的故乡,盛产过很多共和国高级领导人,也是曾国藩的故乡。同时湘潭还是个少有外来人口的地方。这样的一个少外来人口又出了很多历史名人的地方,注定其有特别的文化。能出很多共和国领导人的地方,说明这个地方的人勇敢而且不轻易屈服,但任何一个硬币都是有两面的。 这样的一个背景,既是让人自豪的也是荣耀的,但也同时会让人因为常年沉浸在这些过去的荣耀里而裹足不前。所以湘潭的文化是保守的,长沙和株洲的文化相对是开放的。同样的原因,少外来人口又盛产过很多的高级领导人也就意味着这个地方有根基非常深厚的既得利益,再加上保守的湘潭人,在这个城市与城市竞争的年代,怎么会不落后呢?

我个人是认为湘潭人需要多去其他地方走走,多和其他地方的人聊聊,看看我们的差距,了解了解外面的世界其实很精彩,其实人家更关注的是经济的发展,所谋求的主要是经济上的利益。还是邓小平那句名言最实在——发展才是硬道理。我认为,以湘潭人的勇敢和韧性,如果能够少背负过去的荣耀的包袱,多接受现代经济思维的熏陶,是完全可以摆脱自己的落后的。

多年以来,人们大多觉得我们湘潭人会读书,会做官,会唱歌,会演戏,会种田,会喂猪,但是不会经商,不喜欢经商。改革开放以来,湘潭涌现了一批成功的民营企业家,这个固有印象虽然有所改观,但是整个湘潭人喜欢经商的民风民气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我觉得我们湘潭人甚至湖南人应该开始重商、爱商,而不应简单提倡重义轻利(义也要,单利不可轻),这个年代不是靠平天下的武功,而是靠经济实力说话,没有经济实力做后盾,话说的再大再满都是没有用的,我们湖南人一向不太重视经商,也不是那么喜欢做商人,我觉得这个年代还这样想最要不得了,这个歌舞升平的年代,冲锋陷阵干革命的可能性很小了,做官的机会也不多,我们似乎应该把我们的聪明才智(湖湘人还是很聪明的,看看那么多各行各业的湘潭名人就知道,不过是商业领域凤毛麟角罢了)用到经济发展上来,实实在在建设好毛主席的家乡,这才是对毛主席最好的纪念和告慰。

现在我们湘潭和湖南最缺的就是商人和企业家而不是政治家和艺术家(湘潭人在这方面十分了得),但是只有企业家和商人能够带来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景气繁荣;能够给湘潭说话的魄力和底气。

虽然我现在还不是,我愿意这样去开始为湘潭做些实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