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可用“冷处理”,但是要用对方法,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最近由于疫情,孩子和家长相处的时间增加了,彼此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概率也急剧增加,家长希望孩子赶紧去学校,不然在家就是个"混世大魔王",搞各种破坏,不听话,很多家长都特别头疼,表示自己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

那么对于孩子犯错,很多家长都是马上对孩子的行为进行呵斥和禁止,立刻就要惩罚孩子,就是"即刻处理"的方式;但有的家长觉得这样太过冲动,事后又会后悔、觉得不妥善,怕对孩子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偏向于"冷处理"。

今天就和大家探讨一下,孩子犯错,我们要如何用对方法,才不会适得其反。

一、孩子犯错,"即刻处理"有弊端

"你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吗?"

"错了还不承认,你到墙角去给我罚站,自己思考思考!"

"还顶嘴?再敢顶嘴我就打你了!"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犯错时,会采用"即刻处理"的方式,以上的句子很多时候都出现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家长能够立刻制止,但是却不能保证自己在控制好情绪的情况下对孩子进行教育。

特别是当孩子进入叛逆期时,这种处理方式反而会引起更大的争吵和矛盾。

1、双方情绪没稳定,容易加剧争吵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处于激动、生气、发怒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稳定好情绪就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惩罚,容易做出事后让家长后悔且觉得不妥的事情,比如容易说出重话,甚至出现暴力行为。

这种无意的举动,对孩子的身心伤害都是很大的,而孩子在自己没有认识到错误的情况下接受父母的教育,更会对父母的话产生抵触心理,他们心里可能认同家长的说法,但不满家长的做法,因此反抗抵触,导致沟通完全无效。

2、家长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反思时间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可以选择"即刻教育",但是却不利于孩子自己对事情进行反思,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即便最后家长用自己的权威压制住了孩子,也没有真正解决问题。

要想让孩子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得到更好的成长,就应该预留时间给孩子进行反思,让孩子自己懂得改正。

这个时候,"冷处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错误的"冷处理"方式对孩子危害更大

对于"冷处理",很多家长认为就是小孩犯错后,直接不理小孩,也不讲道理也不惩罚斥责,而是将他们关在封闭的空间进行反省,但其实"冷处理"可没那么简单。

生活中常见的错误的"冷处理"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害无利。

1、将问题抛给小孩

孩子之所以会总是犯错,就是因为他们的思维和认知方面都还不成熟,几乎是处于空白的状态,这时候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是对的,什么事是错的。

而当家长让孩子自己去认识自己哪里错了,或者去认识问题时,孩子只会疑惑不解,更不用说去反省错误了。

所以在孩子犯错后第一时间问孩子"你知道错在哪里吗?""接下来你要怎么做?""你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吧?"其实只会让孩子像无头苍蝇一样找不着北。

2、"冷处理"不等于"冷暴力"

很多人听到"冷处理",会直接将它和"冷暴力"等同在一起。

在孩子犯错后,家长因为不想打骂和惩罚小孩,因此就用"冷暴力"的方式对待小孩,不管是和孩子一起坐在饭桌上吃饭、还是孩子上学放学、还是写作业玩游戏,家长都将孩子当做一个隐形人一样,不管不问。

这样其实会对孩子的心理上造成更大的伤害。我们常说"冷战"的恐怖性,这发展在孩子身上也是一样的。

3.将孩子关在封闭的空间里

很多家长因为不想让矛盾激化,就立刻将孩子带离现场,然后就把孩子扔进卧室或者房间里自我反省,但这样只会放大孩子的恐惧,让他们变得敏感和害怕,根本无心思考和反省自己的错误。

"幽闭的空间"对孩子的伤害也是同样大的。

错误的冷处理方式反而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偏激,因为没有得到父母及时的回应或者及时的纠正教育,他们的身心都容易受到严重的伤害。

并且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哭闹、撒泼打滚,其实都是在博得家长的一种关注,这时候家长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对孩子不管不问,很容易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之后和父母之间的隔阂和距离也会越来越大。

总而言之,"即可处理"的方式存在弊端,因此父母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式,但是"冷处理"也讲究技巧,错误的"冷处理"会对贻害无穷。

三、正确的"冷处理"方式,应该是怎么样的?

"冷处理"也是需要技巧的,像"计时隔离法"就是外国常用的教育方式,当孩子犯错时,家长或老师会立刻制止孩子当下的行为,然后让孩子在别的地方先待着冷静一段时间,再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教育和处理。

"计时隔离法"也是有讲究的,也是需要技巧的。

1、在"冷处理"家长要和孩子沟通

要想孩子真正认识错误,得到成长,家长必不可少地地就是要让孩子知道,犯错时需要接受惩罚的。

所以我们在对孩子"冷处理"之前,一定要和孩子先通气:如果犯错了,就要自己去某个地方冷静思考一会,时间到了再一起出来沟通和解决问题。

提前和孩子通气,首先你能起到一定的警示租用,其次也不会让孩子觉得疑惑不解,甚至出现抵触心理。

2、有些情况并不适合冷处理

外国教育喜欢用"冷处理",因为在很多西方国家,"打孩子"是犯法的行为,所以他们用冷处理的教育效果很明显。

但是不管是什么教育方式,都有它适用的场合,家长一定要注意,在有些场合不适合用冷处理。

比如当孩子故意捣乱、欺负别的小朋友或者在家里胡闹等行为,这种情况就让孩子自己到一旁"计时隔离";但如果是孩子拖延作业、不去上课等行为,

家长的冷处理会无意间放纵孩子的错误行为,这种时候就必须立刻进行制止。

并且要告诉孩子"上学、写作业是学生的义务,是一种任务",一定要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

3、冷处理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解决方式

很多时候,我们让孩子去冷静一会,是希望孩子能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所以在冷处理后,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商量和沟通解决方法,这才算真正解决问题。

教育需要让孩子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并且承担自己做错的后果,这才能让孩子真正地成长。

暴力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而冷处理也需要家长坚守住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这是对孩子的一种言传身教,家长同时也要加强沟通,才是教育的关键。

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时候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分清对与错、黑与白,让孩子获得更大的成长。

我是童心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