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没有被父亲朱棣废掉太子之位,真是因为妻子和儿子的原因?

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也是一个短命的皇帝,在位仅仅十个月,因此也被称之为十月天子。

今天来看关于朱高炽的历史,更多是聚焦于朱高炽与他父亲朱棣二人之间的事情上,而很多人认为朱高炽不被父亲朱棣所喜欢,能被立为太子并且登上皇位,是沾了儿子和妻子的光,所以才保住了储君之位。

那么真实历史到底如何呢,今天宋安之来说说这个历史。

明仁宗朱高炽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没有被废太子之位,的确跟儿子和妻子有关系,但并非是靠着妻子和儿子才保住太子之位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朱高炽的妻子和儿子的表现。

朱高炽的妻子张氏可是很得公公朱棣的认可的。像有一次家庭聚会,朱棣这个狠人,又开始教训起大儿子朱高炽,张氏并没有说什么,而是直接走了,朱棣当时心里还犯嘀咕,难不成儿媳妇生气了?

没一会张氏端着公公朱棣喜欢吃的菜上来了,原来是亲自下厨为公公做饭去了,使朱棣大为高兴。

从这里可以看出张氏还是一个很识大体很聪明的人,很是沉得住气。正因为如此,所以朱棣很多次都公开夸奖自己这位儿媳很好,无形中为朱高炽加分不少。

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更是得明成祖朱棣的喜爱,当年朱棣犹豫立不立朱高炽为太子之时,解缙一句“好圣孙”,使朱棣下定决心,最终立朱高炽为太子,几年以后,更是立朱瞻基为皇太孙。

由此可见朱高炽的妻子张氏和儿子朱瞻基的确为其加分不少,可是很多人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便是朱高炽本身。

首先认真来说,皇帝立储君,其实是考虑综合情况的,诸如儿子的妻子是不是贤内助、孙子优秀不优秀,将目光放于下下代,但更会考虑儿子本身的,不然其他再优秀,如果这个儿子烂泥扶不上墙,说什么也没用,毕竟立其为储君就意味着这个儿子将是下一任皇帝。

我们再看看朱高炽的能力。

朱高炽在位时间虽短,但还是很有作为的,拨乱反正,赦免了不少建文旧臣,纠正了甚至废除了不少朱棣在位时期的恶政,因此庙号都被上为仁宗,可见其宽仁,是当时上下都认可的。

还有在朱棣在位时期,朱棣这位打架狂人经常是不是在打架路上就是在打架,诸如在五征蒙古期间,就是朱高炽负责监国,朱高炽在监国过程中,虽然受制于父亲朱棣,但表现的也是可圈可点。

综合来说明仁宗朱高炽怎么说也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守成之君。

可是为什么朱棣不喜欢他呢?

因为他不像朱棣,首先朱棣是靠造反成为皇帝的,可以说是马背上的皇帝,因此自然崇尚武力。

但朱高炽偏偏身体肥胖,连骑个马都费劲吧啦的,这自然是减分项了。

而且父子性格不一样,朱棣治国讲究的是“重典治国”,可以说是霸道而残忍。

而朱高炽就如同他的庙号仁宗一般,是一个仁厚之人,这样一来朱棣自然更加不喜欢朱高炽了。

但是不喜欢归不喜欢,理性上来说朱高炽的综合能力都很优秀,更何况朱高炽以仁治国,很明显的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有利于恢复当时一直持续对外用兵内部已经空虚的明朝,所以朱棣在永乐二年立大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

但对于朱棣这种霸道皇帝来说,理性之外的本性也很重要,以内心想法来说,朱棣自然不喜欢这个不像自己的儿子,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有着更换太子之意,没事还喜欢教训甚至打压朱高炽,但最终理性战胜了本性,所以没有废了朱高炽的太子之位。

最后再回归话题,朱高炽的妻子张氏和儿子朱瞻基的确为朱高炽加分不少,但最关键的是朱高炽本人,如果他烂泥扶不上墙的话,说什么也没用。

而且纵观历朝历代,哪位皇帝考虑储君人选,不将其范围扩大为儿媳怎么样?孙子怎么样呢?

皇帝选择继承人,考虑其儿媳和孙子如何,也属于是考虑继承人综合情况的一部分,但不会存在本末倒置的以儿媳和孙子当最终决定继承人的原因的,如果真这么考虑了,说明这个皇帝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比如说晋武帝司马炎就是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