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相机的正确打开方式 |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360°无死角

马云曾经说过,“我从小就很懒,懒到连肉都不想长,长大以后,我发现懒人才是改变世界的第一生产力,几乎所有的科技进步,都是为了让你更懒得生活。”

懒,是人类刻在基因里的本质。

人们懒得每次去计算,于是有了数学公式、计算机;

懒得爬楼,于是有了电梯;

懒得走路,于是有了汽车、火车、飞机……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小编也懒得罗列了,就是这么任(lan)性(duo)。

现在,人们又有了更庞大的计划——用AI改变世界,要用智能机器帮助人从生活生产的劳累中进一步解脱出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现在讨论度很高的自动驾驶。特斯拉让自动驾驶成为了触手可及的功能。原本一个人连续开车2个小时就会出现疲劳,而在L2+级自动驾驶出现后,驾驶者就能节省大量精力,连开5-6个小时都不累。

但是,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如何完美地避障,就成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现在有很多的智能设备都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视觉”,它们并不能看见东西,仅仅是做到了“半盲”的感应外界。所以,在应用上它们的准确度和安全性都还有不足之处。

能够代替人完成复杂操作的智能机器,需要有一双像人一样的眼睛来还原真实的三维世界,这就不得不借助3D视觉技术。

什么是3D视觉?

所谓的二维感知能力,即判断物体的长、宽(X,Y轴),但无法判断物体的远近(Z轴)。人有两只眼睛,可以通过大脑处理接收到的图像,产生立体视觉,判断物体的远近(Z轴)。但是机器视觉,则需要三维(X、Y、Z轴)的数据,才能具备3D视觉。

2015年,一张“鸽子为什么这么大”的照片火遍全网,其本质原因就是单图像传感器难以体现深度(物体远近)信息,显得图中的鸽子格外巨大。“近大远小”在人眼视觉中本是常识。然而仅仅凭借一张二维照片,在失去深度信息的前提下,缺少3D视觉的机器可就没办法准确做出判断了。如果在输入端没有深度的信息,AI对世界的认知就会失真,进而输出错误的判断。

要让机器准确可靠地完成精细复杂的工作,那么机器视觉的发展趋势必然是三维化。

知象光电3D相机 识别定位应用案例

应用案例信息

3D相机:Surface 120光源:Class 1红外光(人眼安全)工作距离(mm):500点精度(mm):±0.5mm@500mm点云输出:RGB-D支持操作系统:Linux(Ubuntu18.04);Windows 10使用环境:室内

获取视频信息失败

知象光电自主研发的Surface系列工业面扫描3D相机,采用自主研发的激光控制技术,无需机械运动机构,即可完成一定区域内的高精度三维扫描与成像,精度最高可达0.05mm。该款3D相机可单独运行也可与机器人协作,在路径规划与导航、焊缝跟踪、无序抓取、拆垛码垛、三维建模等应用场景中均表现优异。

免责声明:部分文字(图片)可能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进行处理,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相关侵权信息,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