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寫詩最多的皇帝是乾隆,最少的只寫了一首,卻家喻戶曉

我國曆史上,凡帝王者,必寫詩。文化程度高得多寫,文化程度低寫得少些,甚至連壓根不識字的也要死撐著寫。寫詩最多的帝王,當屬乾隆皇帝,他一生寫詩四萬多首詩,差不多快追上《全唐詩》的總和了。可惜這位寫詩狀元戶,卻沒有一首詩被後人傳誦。而歷史上,寫詩最少的帝王,因為文化程度低,一生只寫了一首詩,確切地說是吼出來的一首詩,卻家喻戶曉,流傳至今。

乾隆

這位就是泥腿子出身的漢高祖劉邦。作為漢朝的開國皇帝,論打仗,玩政治,劉邦沒有一樣比別人差。偏偏在文化上吃了虧,劉邦與朱元璋一樣都是農民出身,小時候沒有讀過什麼書,長大後一路打打殺殺,也沒有機會補習,只能戴著一頂大老粗的帽子。

劉邦稱帝后,有一年他回自己的老家沛縣,百姓夾道歡迎,親戚朋友殺雞宰羊宴請他。席間,榮歸故里的劉邦,一邊大口吃肉喝酒,一邊享受著無盡的榮光。忽然,他詩興大發,藉著酒勁扯開嗓子吼出了一首詩,名曰《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眾人皆拍手叫好。想象一下,劉邦當時滿嘴噴著酒氣扯著脖筋吼詩的場面,自然是氣勢宏大,盡顯英雄本色。這首《大風歌》很快由沛縣傳遍全國,成為家喻戶曉乃至流傳至今的一首帝王詩。

劉邦

後來,有人懷疑這首詩並非是劉邦所作,論寫詩劉邦的水平不夠,就算當了皇帝后,背後有名師指點也難免令人生疑。古詩一般都是四句,而劉邦的這首隻有三句,有人猜測當時劉邦不過是在背誦別人的詩歌,但由於喝多了​說漏了一句。不過,做皇帝就是好,可以隨心所欲,古今以來誰敢說漢高祖的這三吼,不是詩呢?

自古帝王愛寫詩,不會寫的也要湊個熱鬧,沒時間寫得找人替寫也要寫。究其因果,只因孔老夫子有言在先,“《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普通人通過寫詩“言志”,而帝王寫詩就成為了樹立光輝形象,體現自己正大光明的一種手段。

當然,帝王中也有出色的詩人。譬如,曹操、李煜他們都能稱得上是真正的大詩人,還有魏文帝曹丕,他的詩雖不像他老子曹操,寫的慷慨激昂、豪情橫溢、悲涼蒼勁,但在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曹丕的地位不容小覷。這三位也不像其他帝王,把寫詩當作鞏固政權、安撫民心、歌功頌德的工具,他們和真正詩人一樣是詩歌藝術道路上的追求者。

曹操的“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曹丕的“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鵠南翔”。

曹操

這些詩句即使讀完千遍,仍覺得豪情猶在,幽怨未盡。他們的詩以抒發個人的思想情懷,或反映封建體制下尖銳的社會矛盾,詩中除了有深刻強烈的社會意識,在詩歌藝術的發展上同樣起到了號召和帶頭作用。
有人說,在中國歷史上近三百位皇帝中,除曹、李的詩以外,均屬塗鴉,作秀者居多,此話不無道理。因為皇帝貴為九五之尊,只怕寫出來的是幾句順口溜,也沒誰敢站出來批評,拍馬屁的話倒是聽了不少。

李煜

於是,皇帝們越寫越起勁也越來越無知無畏,而真正會寫詩的皇帝卻越來越少。若一定要給出個排名,我以為,曹操寫得最棒,乾隆寫得最多,朱元璋寫得最差。這僅是我個人觀點,您有什麼不同的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