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伪心理学”满天飞:避免跑偏,先看清这3个“真相”

字数 ▍1700字,阅读约4分钟

01 雾里看花,伪心理学满天飞

前几天,我的一位同事,购买了一个线上心理课程。这并非个例,如今,自媒体上有很多心理学的文章、视频,书店里也充斥着大量所谓心理学的书籍。你有想过,这些大众传媒里的“心理学”,很大程度上都只是“一种幻想”,后者叫“安抚奶嘴”?

在心理学相对发达的美国也一样,很多人不知道:

书店里大部分所谓的心理学书籍,都是由一些在心理学界根本站不住脚的人写的;很多人也不知道,多数在电视上号称“心理学家”的人,根本得不到美国心理学会(APA)和美国心理协会(APS)的承认;很多人更不知道,大多数频频亮相的心理学“专家”,其实对心理学领域的知识积累没有做出丝毫的贡献。

02 职场艰辛,需求与困惑并存

职场人的需求。身在职场中,这些问题被我们职场人普遍关注,比如:什么样的人在职场中容易成功?面试中如何与hr谈薪酬?如何被领导认可?如果说服同事接受我们的方案?就连牛X到如“火星人”马斯克,也想搞清楚:一周花10小时陪女朋友够不够?等等……

心理学专业人士的困惑。每个学心理学专业的人,都会被人问到3个问题:

排在第一个的问题通常是:“你知道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吗?”名列第二名的问题通常是:“那你一定会催眠和解梦喽?”排在第三名的问题通常是:“什么,你们心理学还做实验?”

这类对问话人来说再正常不过的问题,却总能让真正学心理学的人哭笑不得。需求与困惑并存,一是说明心理学越来越广泛地被大众所接受,大有需求;二也说明,大众对心理学有一些常见的误解。

03 火眼金睛,三个问题有真相

第一个问题:你知道我现在心里在想什么吗?真相是:心理学在大众心目中被万能化了,被夸大了。

首先,许多人认为心理学无所不包,“心理学是一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星座、血型、玄学、超感知、人生哲理及各种心灵鸡汤,都被认为是心理学的范畴——实际上,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满足“可检验”这一标准,超验的、超感官的问题,不在科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内。

其实,并不是说心理学不能研究血型、星座和超感知,实际情况是,它们在历史上都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但已被各种科学的方法所“证伪”,并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剔除了出去。

第二个问题:那你一定会催眠和解梦喽?真相是:心理学并不是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在街上,随便拦住100个人,不论在中国还是美国,让他们说出一个活着的或已故的心理学家的名字,毫无疑问,佛洛伊德必定荣登榜首。佛洛伊德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确实让后世的心理学研究者“又爱又恨”。

佛洛伊德的功绩在于,他构建了一个复杂且迷人的理论体系,开启了探索人类心灵世界的全新领域,真正让世人开始了解和重视心理学。

今天,很多人,包括职场人,都能熟练运用“焦虑”“压抑”“潜意识”“本我自我超我”“心理防御机制”,来描述、解释分析自己的心理状态,也是拜佛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学派所赐。

佛洛伊德的声名远播,极大地影响了普通大众对心理学的概念,同时也导致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可能你不知道,也会很惊讶,在美国心理学会(APA)的会员中,认同佛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人数,居然不到会员总数的10%。在另一个主要的心理学组织美国心理协会(APS),这一比例更是低于5%。

很颠覆你的认知是吧!你一定发问:为什么会这样呢?

“网红”佛洛伊德

这就引出第三个问题:什么,你们心理学还做实验?真相是:佛洛伊德和现代心理学家的根本分歧,根儿就在“控制实验”这里。

弗洛伊德认为,个案研究足以证明理论的真实或谬误,于是,佛洛伊德通过他的个案研究和内省,得到他的数据,从而建立起精细的理论。

而现代心理学认为,控制实验是心理学“兵器库”中最重要的“武器”。简单理解 ,要想确定一种新冠药物的疗效,就会采用控制实验的方法,一组被试不服用这种新药,就是控制组;另一组被试服用这种新药,就是实验组。从两组被试拿到各种数据,做针对性地对比分析,就是控制实验。

佛洛伊德的理论,使用了一个复杂的结构概念,个案不能被重复,理论在事后解释人类行为,但并不做事前预测。

而现代心理学认为,好的理论必须“可检验”——必须与真实世界中可观察的事件具有特定的关联,也就是可重复的,能被同行评审的,这也正是最重要的科学方法,叫“可证伪”。

最后,我们轻松一下,做个小游戏吧:请看下面这幅画,是美少女,还是老妇人?

赵猫猫团队上新《职场心理系列》,欢迎关注交流。欢迎关注赵猫猫砸职场,专注管理领域。品财经故事,学硬核管理,咱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