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乱纷纷的三国时期最长寿的人是谁?三国长寿排行榜

不管在什么时候,长寿一直都是很多人的心愿,谁都希望自己可以在世上多活一些时间,但是有时候却不能改变当时的历史,比如三国时期战乱频发,所以这一时期的人们平均寿命非常低。不过尽管平均寿命很低,但是依旧有一些长寿的人,很多人可能想到了司马懿,的确,司马懿算是长寿,只是还有比他更长寿的人。

古代人平均寿命问题,往往是话题性比较高的谈资。易中天教授曾经表示三国时期平均寿命为26岁。根据社科院网刊登文献综合参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男子平均寿命为39岁;女子平均寿命为46岁。

周所周知,三国时期战争频繁,人民生活水平呈直线下降。虽然如此,但在魏晋时期养生理念得到普及,所以社会上层人民的寿命有延长的趋势。另外有的学者认为,突厥和南越血统的融入,也许在生理学上对人类寿命增长也有小幅度影响。

正聊三国作者注意到,在三国时期,从有参考价值或可信度较高的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超过80岁的人已经较多,有几位超过了90岁,而百岁老人也有1位。

第八名:高柔(89岁)

高柔是三国时期魏晋重臣,他出生于东汉熹平三年(174年),去世于景元元年(263年)。

他是袁绍外甥高干的堂弟,在高干和曹操关系有矛盾时反而被曹操看中,自此开始了为曹操“打工”的生活。高柔“参加工作”20年后被曹丕升为九卿之一的廷尉。曹叡时期,高柔主要以劝谏,提意见为主要工作,流传下数篇“劝谏辅主”的好文来。正始六年高柔被封为司空,正始九年被封为司徒。因高平陵之变中高柔支持司马懿,所以在事成之后被封为万岁乡侯。甘露元年被封为太尉,直至景元元年高柔薨逝,享年89岁。

值得一提的是,高柔的孙子高浑继承了高柔的爵位。

第七名:士燮(89岁)

士燮是汉末三国时期割据交州的军阀。他于东汉永和二年(137年)出生,东吴黄武五年(226年)去世,享年89岁。

士燮的祖上因为躲避王莽末年动乱而居家迁徙到交州,经过六代人的努力发展,士燮在汉桓帝时期被封为日南太守,中平四年被封为交趾太守。士燮借机交州刺史被杀,通过家族力量基本掌控割据了交州大部分地区。后来,士燮开始治理交州,有很多功绩被当时百姓支持。因士燮未曾断绝对朝廷的进贡(在许都的献帝),还被封为安远将军,封爵龙度亭侯。建安十五年,士燮归附孙权,被封为左将军。建安末年,士燮将儿子送到孙权处当质子,两个势力呈蜜月期。士燮在吴蜀之间支持吴国,成为孙权的重要合作伙伴。黄武五年(226年)士燮去世,享年八十九岁。

另外,士燮的控制范围因有如今越南部分地区,因此越南史料也可看到士燮的名字,越南人尊称士燮为“士王”,他们认为士王带给了当地人先进的文化。

注:因无法辨别士燮和高柔谁更大一些,至于怎么排名,就靠看官们各抒己见了。

第六名:孟光(89岁+)

孟光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司农,史书上记载他年“九十馀”。本着最稳妥的理解,他实岁肯定达到了89岁,但是这个余,余多少并没谱儿,所以我们保守的理解为他实岁89岁+。

孟光因董卓之乱避难到巴蜀地区,刘焉父子都非常重视他。刘备平定益州之后任命孟光为议郎。刘禅继位后被封为屯骑校尉、长乐少府、大司农。自从延熙九年(246年)开始,孟光经常指责时弊,甚至口无遮拦,先后得罪了费祎等一大波蜀汉的官员。

不久后,孟光因事被罢官,去世时享年89岁及其以上(后光坐事免官,年九十馀卒)。

第五名:刘寔(90岁)

刘寔是三国时期至西晋时期的大臣,他也是汉室宗亲,是东汉章帝第五子济北惠王刘寿的后代。他出生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去世于永嘉四年(310年)。

刘寔以计吏的身份进洛阳开始了自己的生涯,他先后调任河南尹丞,迁任尚书郎,廷尉等。后来他因负责司马昭军事方面的工作,被封为循阳子。后来钟会邓艾讨伐蜀国时曾有人问刘寔此战会如何,刘寔表示二人一定会胜利,但俩人都回不来了。晋朝建立后虽然刘寔一开始非常坎坷,但最后仍然被人们重视。永嘉四年刘寔去世,享年90岁。

第四名:司马孚(92岁)

司马孚出生于光和三年(180年),去世于泰始八年(272年)。他是司马防的第三子,也是司马懿的弟弟。

并列第四名司马孚(92岁)

汉末动乱,司马孚年轻时爱读书,即使是在举家迁徙躲避战乱时也不忘学习。司马孚曾在曹植手下工作,后来他倾心辅佐曹丕。曹丕时期,司马孚常常建言献策。在曹叡时期,他开始主管全国财政。在曹爽和司马懿的互相“博弈”之时,司马孚基本保持中立。司马孚参与高平陵之变后,升为司空,后为太尉,正元二年升为太傅。他虽然与司马昭司马炎政见不和,但晋朝建立后,仍受殊荣。

泰始八年,司马孚去世,享年九十二岁。司马炎于太极殿东堂为他举哀三日。

第三名:吕岱(95岁)

吕岱出生于延熹四年(161年),去世于东吴太平元年(256年)。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孙权光缆天下人才,吕岱慕名而来,先就职县丞,后来被孙权赏识并留有重用。后来,吕岱平定贼寇,辅助荆州军事,平定交州,镇压叛乱,执掌荆州文书工作。在孙亮登基后被封为大司马。吕岱去世后,他的儿子吕凯继承了他的爵位。

第二名:来敏(96岁)

来敏出生于延熹八年(165),去世于景耀四年(261),享年96岁。董卓之乱,来敏和他的姐姐避乱荆州,他姐夫是当朝重臣黄琬,又因为黄琬是刘焉母亲的侄子(和刘焉论表兄弟),所以来敏又和他姐姐来到了益州。

并列第二名:诸葛亮

来敏博览群书,尤其是历史方面的书,他的爱好是校正古籍文字。刘备平定益州后,来敏代理典学校尉。刘备称帝后封他为太子家令,以此教导刘禅。刘禅继位后来敏为虎贲中郎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曾请来敏担任军祭酒,但来敏却口出狂言,最后被诸葛亮免官。诸葛亮去世后,来敏回到成都担任大长秋,却又被免官。再后来是光禄大夫,也因犯错被免官。而他每次被贬,都是因为他说话口无遮拦。来敏因为是儒学士,且是荆楚名族还是刘禅的老臣,因此后来又让来敏担任执慎将军,没过几年,来敏去世,享年96岁。

第一名:张臶(104岁)

要说这位有据可靠的三国第一长寿,他和上述人都有一个本质性的区别,他不是官员,不是社会上流阶层。相反,他一直都是布衣。他被誉为“东汉末到三国时期有可靠记载的最长寿的人之一。”

张臶出生于永和元年(136年),去世于正始元年(240年)。他字子明,是钜鹿人。

他年轻的时候,袁绍数次邀请他做官,但都没有应命。建安年间他曾移居上党,当时袁绍的外甥高干竭力拉拢张臶但仍被拒绝。而张臶的爱好就是四处讲学,其中有记载的地方就是常山。曹操为丞相时,也曾征辟他,却依然没有成功。曹叡太和年间,朝廷想要征辟消灾排难且有学问的隐者,郡中多次推荐张臶,但张臶每次都以年老多病为由拒绝。正始元年,张臶以104的高龄去世。不久后,王朗的儿子王肃到任广平,表达了对张臶的敬意,并对其家属有所特殊照顾。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