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运动鼎盛时期,洪秀全为何要策动天京事变?怎料最后都是输家

1856年9月2日,太平天国北王韦昌辉与燕王秦日纲,突然率兵三千,进入天京城(今南京),并迅速围攻东王府,把东王杨秀清及其全家杀害,随后又大开杀戒,在没有任何抵抗下,使东王部属两万人倒在天府广场血泊之中,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天京事变”。直接导致了轰轰烈烈的太平运动从此由盛转衰,最终走向了失败。

为什么太平运动在鼎盛时期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内讧呢?主要在于东王与天王权力的争斗。

1.神权

洪秀全自称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而杨秀清则说起自己是“天父” ,这样在“父为子纲”的封建社会,洪秀全成了杨秀清神界的儿子,还经常在公众场合伪托天父附体,逐步取得了代天父立言的资格。

2. 军权

这就要从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建制是说起,当时天王洪秀全为了应对战时情况,太平天国在政治权力体制上,依次设置了天王、东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6个王。天王洪秀全是领袖,东王杨秀清是法定的2号人物,节制除天王以外的所有封王。随着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的相继战死,军权更加集中在了东王一人身上,杨秀清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而洪秀全身为天王,更多的只是具有象征意义。

“以上所封各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俱受东王节制。” ——《永安封五王诏》

3.政权

自从太平军定都天京后,整个东王府就成了政令的中心,杨秀清专权独断,根本不用向天王报告,毕竟杨秀清有“节制”诸王之权。

由此看来,洪秀全虽为太平天国的天王,其实只是东王的傀儡罢了,大权旁落,事事压一头,岂能善罢甘休。

同时东王与其他诸王的关系日趋紧张。北王曾因下属犯错而被东王下令杖打,北王的亲戚因为跟东王的亲戚发生财产争执而激怒东王,东王叫北王议罪,北王就说把那人五马分尸。翼王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因公事开罪东王,被杖刑三百,革去爵位及降职,同一事件亦令燕王秦日纲及另一高官陈承瑢被东王杖刑。即使是天王,也多次被假装“天父下凡”的东王以杖刑威吓。由于东王权大,众人往往敢怒而不敢言。

一日,(杨秀清)诡为天父下凡,召洪贼至,谓曰:“尔与东王均为我子,东王有咁大功劳,何止称九千岁?”洪贼曰:“东王打江山,亦当是万岁。”又曰:“东世子岂止是千岁?”洪贼曰:“东王既万岁,世子亦便是万岁,且世代皆万岁。”东贼伪为天父喜而曰:“我回天矣。”(《金陵省难纪略》)

北王韦昌辉在这时请求天王诛杀东王,天王不肯。东王以西线紧急为由,调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赴前线督师,只剩下天王和东王留在天京。

陈承瑢后来向天王告密,谓东王有弑君篡位之企图,天王密诏北王、翼王及燕王铲除东王。9月4日,北王韦昌辉率三千精兵赶回天京,当夜在城外与燕王秦日纲会合,陈承瑢开城门接应。众军在凌晨突袭东王府,东王被杀,东王府内数千男女被杀尽。其后北王以搜捕“东党”为名,大杀异己。众多东王部属在弃械后被杀,平民也不能幸免,随后血洗南京城,约2万余人被屠杀

翼王石达开十余日后到天京,进城会晤北王韦昌辉,责备滥杀之事,不欢而散,连夜匆忙缒城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翼王,尽杀其家属及王府部属。翼王从安庆起兵讨伐北王,求天王杀北王以谢天下。此时在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翼王,北王在势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终败于效忠天王的将士及东王余众,最终北王韦昌辉于11月2日被杀,其首级被函送安徽石达开营中验收,燕王秦日纲及陈承瑢不久亦被处死,天京事变告一段落。

后来天王撤销了杨秀清的图谋篡位罪名,将杨之死忌定为“东王升天节”。

从上述可知,“天京事变”持续3个月,2万余骨干精锐遇害,洪、杨、韦、石、秦等“参与者都皆为输家,实在可惜!

洪秀全:表面赢家,实则输家,既没能掌权,还赔了江山

杨秀清:家族成员被屠杀殆尽,洪秀全为其平反,过继儿子,算是补偿

韦昌辉:报了血海深仇,可被当枪使,称为“臭虫”,典型的输家

石达开:躲在背后看好戏,可被排挤出京,意志消沉,屡战屡败

秦日纲:洗刷耻辱,充当操刀手,却成了洪、石斗争之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