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有肉有感情,帝后带你逛宋朝


《清平乐》

宋词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为宋代儒客文人智慧精华,也是标志宋代文学繁荣,言路广开的历史成就。所以在《清平乐》这部热播的剧集中,时不时出现宋词大家本人演绎宋词名句的画面也就不奇怪了。

“清平乐”一词,原是唐教坊曲名,后用作宋词常用词牌名。“清平乐”词创作内容在宋代初期多为描述伤春惜别、男女恋情,,描写的感情也都比较压抑、深沉,这与《清平乐》中帝后的感情颇有类似,想来片名如此,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初看《清平乐》这部剧集,一眼就被它细致精美的戏服所吸引,浓妆淡抹两相宜,真正适应了宋代风雅的趣味。作为一部以宋代为背景的剧集可谓是“做工”考究,这还不仅仅体现在服装上,还有就是在剧中出现的各种食物了。

食物的情感

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代末战乱的局面。社会环境趋于稳定,社会生产力也在不断提升改善,民生也得到休养,扩大。并且宋朝从唐代原先的都城长安(现西安),迁到了汴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这一改变也将原先的中原美食,逐步带入南方。

食物是一种原始的本能,它能让人有原始的快乐,它能承载情感也能记录故事。

剧集的一开始,官家对于梁家“梅子”的钟情,就带着对于其生母的想念。帝王之路的开始仁宗其实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只能顺天意,为天下负责,至于亲情血缘,只能是每每梅子含在口中的酸楚,留给自己细细体会的味道。

宋代因为蔗糖工艺的推广,让甜点的制作工艺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百姓富裕之余,也愿意捣鼓一些精致好吃的小点心。剧中这道梁家奶奶做的蜜饯李子雪花膏,出场时,隔着屏幕看着蒸笼的热气,仿佛香甜的气息就要溢出屏幕,立马就能闻到,不禁狂咽口水。甜食总是有让人愉快的能力,何况这擀面,压制,上笼,制作过程考究温暖,让人不禁也想起自家奶奶的好手艺。

在剧中有这样一幕,仁宗的老师晏殊回忆起冬日里与年幼的仁宗在上课时,说起雪水煮茶,就酥饼吃的乐事。想起时,仍是嘴角上扬,那一刻的美好,永远留在了晏殊的记忆中,即使当时晏殊实际正遭遇不公。

煮茶是古代文人们最爱做的事情之一了,除了茶叶本身,煮茶的器具,煮茶时用的水,都有讲究。比如绿茶久煮有涩味,用玻璃杯为宜;乌龙茶最好选紫砂或者白瓷茶具,既衬托茶色,也能让茶更出味。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里评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这里就是说泡茶的水,一定要符合水的天然特性。否则就无法表达出茶叶本身的味道了。举起一盏茶,品味的却是淡泊人生。

酒不醉人人自醉


清风楼在剧中的地位可谓如我们现代的网红餐厅,多少年轻才俊,达官贵人往来此地。小二招呼客人的时候,也格外底气十足,样样都是招牌菜,恨不能将店中的所有菜名一一报出来。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酒楼酒楼,怎会少了这当家头牌“酒”呢?剧中“热销”的羔羊酒是以黍米为主要原料,以水、绝嫩羊羔肉连骨同木香、杏仁等数种名贵中药材一起入锅煮软抽骨,肉丝擗碎;将肉丝、肉汁与酿酒主要原料同酿,精心酿制而成。主要有健脾胃、益腰身、大补元气等滋补功能。而另一款红曲酒,也是用谷物和糯米加上酒曲,发酵而成,可以降低胆固醇和血压。此类良心佳酿,还真是让人欲罢不能。

宋朝的文学天团,常常在清风楼里聚会,饮酒说词,上至天文地理,下至百姓家常,觥筹交错,小小的酒桌成了谈古论今,思想碰撞的场地。即使我们的主人公身份,也不能免俗,也挡不住清风楼的魅力,前去一探究竟过。

所以可别小瞧了宋朝的酿酒工业,北宋当时很多地方都允许民间酿酒并出售。当时,酿酒的酒曲都由官府的都曲院制造,酒户只有购买了官曲才能酿酒。这也说明了当时的酿酒技术已经到了非常成熟的阶段并且很普及。据考古发现,贵州茅台镇发现的最早的酿酒官窑就属于宋代。遥想可知,当时百姓的生活还是十分安居乐业的,否则,又怎么举杯畅饮一回呢?

全剧中,官家和皇后的感情无疑是压抑的,他们的开始是身不由己,但之后还是情不自禁了。两人默默隐忍的感情里,举杯小酌成了他们互相最期待的事情。皇后总会替官家暖着一壶酒,听他的抱怨诉苦,而官家也时常想起皇后自己酿的墨曜,熟不知此刻时常心头萦绕的,不只是美酒,还有那酿酒的人。往日种种陪伴,早已无法分开,说个清楚了。

民以食为天

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北宋经济繁荣,科技和文化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史学家将其在位及亲政治理国家的时期概括为“仁宗盛治”。剧中的官家也时刻怀揣百姓,好比自己吃到了美食,还惦记着将美食的食谱一并记录抄写,印制成册,散发给普通百姓,将这样美好的味道,与他们一起分享。这些小小的细节,都显示了仁宗爱民如子的仁德之心。

此刻,剧集尚在热映,未完,已经让人对宋朝的衣食住行有了十分深入的了解,也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不一样视角下下的宋朝盛世。最后想借用仁宗老师晏殊的一首《清平乐·红笺小字》,预祝帝后的感情,一切顺遂。

“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一直很开心,没有不甘心----《清平乐》台词”


END


图片 | 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