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凉巾帼尹夫人

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也就是唐高祖,在天下初步平定之后,派人在凉州姑臧的尹夫人台上修建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寺庙,叫做尹台寺,以此来纪念自己先祖西凉武昭王李暠的王后,也算是深切缅怀一位巾帼英雄——尹夫人。

这位尹夫人,也就是尹王后,是天水冀县人,出生于尹氏大家族,自幼饱读诗书,清辩有志节。可惜的是,她生逢乱世,亲眼目睹了东晋时期北方的残酷战乱,切身经历了这段中国历史上鲜有黑暗时期。虽是大家出身,但尹夫人也在战乱中吃了不少苦头,使她加深了自己与普通百姓的感情与对和平生活的憧憬。

尹夫人一生,先后有过两道婚姻:她先嫁给扶风人马元正,时间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在家人的劝说下,年纪轻轻就守寡的尹夫人改嫁给陇西人李暠(字玄盛),成为李暠的继配夫人。刚刚嫁到李府,尹夫人就与李暠约定,她要为前夫守孝三年,所以这期间不能与任何人说话,更不能与李暠生活在一起。李暠是一个胸怀大志、深明大义的人,同意了尹夫人的请求,三年之内果真没有触碰过尹夫人。直到三年孝期结束后,二人才真正生活在一起了。尹夫人虽是李暠的继配夫人,但她却心胸大度,抚育李暠前妻所生的孩子,比自己亲生的还要尽心尽力,使得这个组合家庭充满了感情,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其乐融融。

李暠虽是陇西人,但却在河西走廊一带的后凉生活,后在北凉为官,因不满北凉段业的统治而自立为主,建立了西凉国。李暠就是后世所称的西凉武昭王,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世人都知道,李暠善于治国,除了其本身的修为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则得益于自己的贤内助尹夫人的协助。 从建国到治国,西凉国的兴盛一直凝聚着尹夫人的心血与智慧。她与李暠均主张“兴儒重农”,不仅大力发展生产,尽可能地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而且还大兴文教事业,在河西走廊推广汉文化。政治上,他们做到不称霸,不当头,主动奉偏安江南的东晋为正统,向其称臣纳贡,赢得了大量北方汉族百姓的支持。平时,政治若有失误,大臣不便讲的,就由尹夫人向李暠指出。若有成绩,尹夫人就告诫李暠,不要骄傲自满。只要是能够出力的,她决不退缩。除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之外,尹夫人还大量举荐天水尹氏家族的俊杰,让他们纷纷参政,锻炼他们的治事能力、品德与阅历,积累尹氏家族的视野、胸襟与智慧,一时间社会上涌现出大量的尹氏名宦。为了稳固西凉政权,正是在尹夫人的积极推动下,天水尹氏子弟与陇西李氏大量联姻,使二者紧密结合,构成了为西凉政权的压舱石。这也算是尹夫人为娘家尹氏家族提供的重要平台,让我们尹氏的先祖把握时机,在历史上脱颖而出,为天水门第添光加彩。在李暠夫妇的精心治理下,河西走廊一带成为了一片乐土,百姓安居,吸引大量流离失所的内地人士前来投奔,文化事业蒸蒸日上,成为东晋乱世中少有的安宁景象,让离乱中的可怜百姓在此度过了十八年的太平日子。因此,民间编出谚语描述、夸赞说:“李尹王敦煌。”

可惜的是,李暠去世之后,继任者李歆(字士业),也就是尹夫人的儿子,一改既定国策,不顾实际情况,主动向宿敌北凉沮渠蒙逊挑起战争,结果身死国灭,害得连母亲尹夫人都成为了北凉的俘虏。面对亡国之祸,尹夫人很痛心,但她并不惧怕北凉敌人的淫威,连沮渠蒙逊都对她敬佩不已。结果,沮渠蒙逊没有过多刁难她,还主动向尹夫人示好,在凉州的一个荒台上为其修建了一个房子,让尹夫人在此生活,等于是变相的囚禁。在这里,尹夫人度过了自己最为伤心落魄的孤独晚年。即便物质条件再差,北凉方面再怎么折磨,这位风烛残年的老人都没有屈服。即便是子女先后离世、子孙四处离散,尹夫人都靠坚定的气节与意志活着,最终目睹了北凉的灭亡。最后,她逃出北凉残余的魔掌,到伊吾与自己的儿孙团聚,并在那里去世。

西凉尹夫人,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尹氏巾帼,一生充满了传奇,死后也享有极高的声誉,她何曾想到自己的子孙中会出现大国皇帝李世民、李隆基之辈以及大诗人李白、李商隐等人,令自己名垂史册,万世?因她而出名的尹夫人台,以及尹夫人台之上的尹台寺,也成为了后世君臣将相、文人墨客念念不忘的地方。 继李渊修建尹台寺之后百余年,著名诗人岑参来此凭吊,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登凉州尹台寺》。其曰:

胡地三月半,梨花今始开。

因从老僧饭,更上夫人台。

清唱云不去,弹弦风飒来。

应须一倒载,还似山公回。

但愿尹夫人的巾帼之风,伴随着这样的诗歌,流泽后世,让我们尹氏子孙也认真感悟其中的千古风采与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