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曹风·蜉蝣

来源:《诗经·上》 中华书局 2015年版

蜉蝣1之羽,衣裳楚楚2。心之忧矣,于3我归处4。

蜉蝣之翼,采采5衣服。心之忧矣,于我归息。

蜉蝣掘阅6,麻衣7如雪。心之忧矣,于我归说8。

注释:

1 蜉蝣(fúyóu):昆虫,也叫渠略。形如天牛而小,翅薄而透明,能飞。夏月阴雨时自地中出,朝生而暮死。

2 楚楚:鲜明的样子。

3 于:同“与”义。

4 归处:指死亡。

5 采采:华丽鲜明的样子。

6 掘阅:穿穴。阅,通“穴”。

7 麻衣:白布衣。这里指蜉蝣透明的羽翼。

8 说:通“税”,止息。

赏析:

蜉蝣是一种朝生暮死的小昆虫,古人常用以比喻人生的短暂,不知自己的归宿在何时何处。这首诗到底是谁在感叹、为何感叹?《毛诗序》说:“《蜉蝣》,刺奢也。昭公国小而迫,无法以自守,好奢而任小人,将无所依焉。”《郑笺》:“喻昭公之朝,其群臣皆小人也。徒整饰其衣裳,不知国之将迫协,君臣死亡无日,如渠略(即蜉蝣)然。”这是说此诗是讽刺曹国君臣的。但朱熹《诗集传》认为:“此诗盖以时人有玩细娱而忘远虑者,故以蜉蝣为比而刺之,言蜉蝣之羽翼犹衣裳之楚楚可爱也。然其朝生暮死,不能久存,故我心忧之,而欲其于我归处耳。《序》以为刺其君,或然而未有考也。”朱氏认为是讽刺当时一些没有远见的人,也有可能是讽刺曹国国君,但无可考证。而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以上两种说法“均于诗旨未当,盖蜉蝣为物,其细已甚,何奢之有?取以为比,大不相类。天下刺奢之物甚多,诗人岂独有取于掘土而出、朝生暮死之微虫耶?即以为玩细娱而忘远虑,亦视乎其人之所关轻重为何如耳。若国君则所系匪轻,小民又何足为重?……曹即无征,难以臆测,阙之可也。”也认为说讽刺曹国君臣没有证据,因而直接注明诗旨“未详”。我们认为这是一首自我叹息生命短暂、光阴易逝的诗。

(王秀梅 译注)

(南开大学文学院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