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邮地名史话之“蔡家港”

蔡家港坐落在郭集镇最南端的郭集村,和邵伯湖隔湖相望。这里河沟纵横,水天一色,是个风景秀美的地方。传说这里是东汉末年文坛泰斗蔡伯喈的故乡。由于年代久远,时过境迁,人们把蔡家港误传为菜花港。这里流传着几个有趣的地名传说,就很能说明此地有着底蕴深厚的人文历史。

四条沟头。

蔡家港四周有四条沟头,东面的叫东沟头,西面的叫西沟头,南沟头和蔡家港相通,北沟头最长,人们又叫长沟头。据老人讲,这四条沟头直通蔡家庄庄园的四门。南沟头通向蔡家南大门,河道较宽。长沟头通向蔡家庄园的北门,北沟头长达一华里,人们又叫长沟头,现在还有郭集村的长沟村民小组就是以长沟头而命名的。若站在高处看到四条沟头,就能隐约看到当年蔡家庄园那种大户人家的富有和兴旺景像。

楼一庄。

据传说楼一庄是蔡伯喈和夫人赵五娘居住的地方。它是蔡家的庄中之庄,庄的四周有保庄壕沟,进出人员只有等吊桥放下后才能进出庄园。笔者曾到过楼一庄,看到四周以河护庄,河边绿柳成荫,环境十分秀美,有河护庄又十分安全,真是一个好地方。楼一庄中有处梳妆台遗址,据传说这处是不能随便搭建什么房子的。这可能是迷信的传说,一些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说楼一庄中是有处叫梳妆台,这是当年蔡伯喈夫人赵五娘梳妆打扮的地方,这个地方不能随便建筑和堆放杂物,乱动者是要倒霉的。现今梳妆台早已不在了,传说还在流传。

灰堆四。

在楼一庄东面约300米的地方有块田叫灰堆四。人们讲,这里是蔡家庄园倒灰的地方,困蔡家人口众多,烧饭用柴草就要多,需要四亩田盛放。因此一代一代地沿传,称这块田叫灰堆四。

瓦砾三。

瓦砾三紧靠灰堆四,约有三亩大的一块农田。这块田里砖头瓦片较多,每次耕翻以后,大人就叫小孩拾砖头瓦片,有的小孩还拿瓦片在水面上擦水花取乐。这块田哪有这么多砖头瓦片呢?传说蔡家是大户,家大业大,常常不是建房就是维修房屋,备有各种建筑材料,这是蔡伯喈家里堆放砖头瓦片的地方,所以遗留的砖头瓦片就特别多。

讲完美丽的传说,需要补续的是:蔡邕(133—192)是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史料记载他是今河南杞县人。他的女儿蔡琰为汉末有名的女诗人,战乱中为南匈奴所虏,12年后方回到中原。著名的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相传为她所作。其父蔡伯喈通经史、音律、天文,文章写得好,尤其是散文长于碑记,书法上篆、隶均善,尤以隶书著称。汉灵帝时官为议郎,因上书议论朝政得失而获罪,亡命江湖十余年。这十余年他到过什么地方?史书上记载不多,也许他到过河沟纵横、风景秀美、平原湿地的蔡家庄居住过,这些已无法考证,似乎也不必要去考证,通过这个菜花港的美丽传说,人们能记住1800多年前的东汉文学家蔡邕的名字也就很完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