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當時後宮“妃子”摺合人民幣,每年能領多少錢?

清朝的後宮其實對現如今的我們來說並不陌生,近些年來的影視劇中經常演繹的背景就是古代的後宮,比如甄嬛傳、美人心計、孝莊秘史等等,劇中的主角都是削尖了腦袋往上爬,用盡各種手段得到皇帝的寵幸,究竟是為了什麼?

首先我們先來科普一下清朝當時的後宮等級制度,在清朝,後宮號位定製嚴明。規矩是由我們因為影視劇而熟悉的康熙爺重新制定的,總共分為八個等級和不同的數量:

從歷史資料上看,清朝各個皇帝的實際配額各有參差,但是主要邏輯還是遵循這個規定來執行的,其中因為康熙爺壽命及在位時間最長,所以創下最高紀錄,有記錄的妻妾共55名(其實沒有名號和記錄的才是大部分),以下為根據史料考據的康熙時期的後宮部署及待遇水平:

表格僅是工資水平,還沒有包含日常的生活用品,節日紅包,皇帝賞賜等等。要知道,當時朝廷中一品大員的待遇也才區區180兩的工資!光是身處後宮的俸祿就很可觀,加上給自己家族帶來的榮耀就更多了,由此可見,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說法,在當時是成立的。

那麼當時的物價水平究竟怎麼樣呢?

根據史料的記載,在康熙在位年間的一兩銀子夠一個普通四口之家生活一個月左右

1兩銀子=10錢銀子=約1700錢(隨時代會有變化)

而當時的平均米價大約是7錢銀子一石(150斤),牛羊肉大約是60文錢到80文錢之間,如果換算到現在的話,一斤米價大約是2元,那麼一兩銀子就大約就是現在的430塊錢,牛羊肉大約合現如今的20塊錢左右。

再繼續按照這個邏輯下去,如果有幸榮升太后的話,光是年薪就可以達到大約現在的43萬人民幣!如果這樣的比對,你依然覺得在情理之中的話,那就接著往下看。

康熙年間京城的一個四合院大概是500兩左右,大一點的三進的四合院也僅是3000兩左右,也就是說,當時皇后的收入水平半年就可以在北京買一套標準的四合院,檔次稍好一點的也僅需三年的工資即可,講到這裡真是讓人望塵莫及!

其實更重要的是個人在後宮的地位,往往也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她的整個家族的影響力,所以單看工資水平的話,是片面的。

所以由此以上我們分析,在八旗的適齡少女選秀入宮,無論對於自己還是對於家族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光宗耀祖的機會。儘管我們都知道,這是一份高危的職業,如果給你一次穿越的機會,你會選擇這樣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