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徐茂公!我出身小世家,后来却逆袭成唐朝最强名将

大家好,我是李绩,也叫李勣、李世勣、徐世绩。当然,这些名字,估计很多不太熟悉唐朝历史的人,应该有些陌生的。但我另外一个名字,估计大家就耳熟能详了,那就是徐茂公!


没错!隋唐演义当中,那个能掐会算的牛鼻子老道,就是我了!当然,演义小说里的形象,和我的真实经历有很大的不同。相比之下,其实历史上真实的我,要远比小说里厉害的多!

今天我就自己来说一说,我这一生,到底都做过些什么?为什么我又会有那么多名字?

我出身世家,祖上有个叫徐尚的,曾经在西汉时期做过大司农。后面的子孙后代,做官的也不少。所以我们家这一脉,也被称之为高平北祖上房徐氏。这一脉的名字很长,大家只要理解成我出身一个世家就好。当然,相比什么弘农杨氏、清河崔氏这种顶级大世家,还有那几个关陇世家来说,我家还是要逊色不少的。

我出生于公元594年,是隋朝开皇十四年。程咬金比我大五岁,李靖比我大23岁,李世民比我小4岁。我出生的时候,是在山东菏泽。后来到了隋朝末年的时候,我家搬到了河南浚县,那会儿叫滑州卫南县。


我家虽然不是最顶级的大世家,但家底还算殷实,比较有钱。不过我和我爹,都不是那种为富不仁之辈,反倒是乐善好施,是出了名的善人。这个时候,我用的是我爹给我起的名叫,叫徐世绩,字懋功。我在隋唐演义里的名字,就是取了我的姓和字来的。至于后来我为什么会几次改名,咱们后面再慢慢说。

到了大业七年这一年,我十七岁了。当时隋炀帝杨广,已经登基七年。经过七年的乱搞之后,隋朝已经被他搞得一片狼藉,眼看着就离灭亡不远了。当时我看到这一点之后,觉得人活一世,总应该去干出点什么事业来。恰好当时在距离我们家不远的地方,有个叫翟让的起义了,拉起一伙人来。我当时一冲动,也就加入了他们。

大家都知道,后来随着翟让的势力越来越大,他率领的这伙人,也被称之为瓦岗军。这就是演义小说里,我为什么会出现在瓦岗山这一派的真实原因。


加入翟让这伙人之后,我很快发现,翟让实在是个见识短浅的人。刚刚起义的翟让,其实根本就是一群盗匪,根本称不上是什么农民军,连打劫都不太会。这与我当初的想法背道而驰。所以我劝说翟让,要翟让不要在我们家附近流窜。兔子尚且不吃窝边草,就算你想打家劫舍,好歹挑个有钱的地方,去抢那些商旅好不好?就在附近转悠,大家都是乡里乡亲的,把他们都抢了,回头你怎么壮大势力?谁支持你啊?

翟让虽然见识不高,但这次却难得听从了我的建议,去新洲郑州那边打劫。新洲郑州那边,有钱人比较多,油水也比较足,翟让每次都满载而归。有钱好办事,就这样,连续发展了几年之后,我们的势力越发强大,达到了近万人的规模。

不过,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瓦岗军实力强了不少。但在我看来,瓦岗军依然只是一伙打家劫舍的强盗,没什么发展,未来前途黯淡。但是,到了大业十二年这一年,一个关键人物的加入,彻底改变了瓦岗!

这个人,叫李密!


看过隋唐演义的朋友,对李密这个人应该不陌生。不过真实历史上的李密,和隋唐演义形象,恐怕是完全相反的。在演义小说里,正是因为李密被推举做了瓦岗军的头以后,瓦岗才一路衰败,最后被打垮。但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恰恰是李密的加入,让瓦岗军发生了质的变化,从一个大的强盗团伙,转变成了一支真正的农民军势力!

顺便说一句,你们熟悉的那些瓦岗派的名将里面,如秦琼和王伯当,全都是因为李密的原因,才加入了瓦岗,这和小说里面,是完全不同的。

真实历史当中的李密,其实是一个极有才能的人。他出身于顶级关陇世家,他太爷爷李弼曾是西魏的八柱国之一。后来因为和杨玄感一块谋反失败后,被迫隐姓埋名了好几年。后来到了大业十二年这一年,才加入的瓦岗军。

李密加入瓦岗军之后,最开始其实并不受重视。因为他的出身,还有当年跟过杨玄感这件事,翟让对他非常不满,还关过他一段时间。但是很快,李密就通过王伯当向翟让献计,展现了自己的才学,得到了翟让的敬重。而且接下来,就在李密加入瓦岗之后不久,隋朝名将张须陀来袭,翟让节节败退,根本无法抵挡,只能让李密开始掌兵。


说起这个张须陀来,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隋唐演义里面,那位著名的靠山王杨林,就是以他为原型产生的。在隋末历史上,这位名将张须陀的意义,比之小说里的靠山王,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得不说,李密确实很有一套,才一掌兵,干掉来张须陀。这一战,也让李密声名鹊起。

在这一战之后,我更加确定,只有让李密这样的人来领导瓦岗,瓦岗才有未来。所以在接下来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不断劝说翟让,希望翟让可以让权给李密,让李密来领导瓦岗。翟让倒也识趣,知道自己远不如李密,再加上李密宫斗的本事,确实甩了翟让十八条大街。所以没过多久,翟让就面临着被架空的局面。翟让倒也识趣,索性顺水推舟,让李密掌握了大权。

李密掌权之后,瓦岗开始迅速发展,成了天下最大的一股农民军势力。


但是我万万没想到是,李密能力虽然很强,人品却极差!在翟让交出权力后,仍不肯放过他。反倒是趁着一次宴请的时候,派人直接干掉了翟让!当时我也在场,为了保护翟让,还被砍了一刀。后来多亏了王伯当劝说,李密自己也比较爱惜人才,我这才活了下来。

但从此开始,我已经不再信任李密,开始想着为自己另做打算。

这一年,我24岁。

再之后,隋朝的历史就走到了终点。在翟让被干掉了几个月之后,又一件震惊的事情传来:宇文化及在江都发动了政变,勒死了杨广!

杨广一死,天下彻底分崩离析,群雄逐鹿。杨广死之前,李密正带着瓦岗和洛阳的王世充死磕,并且已经将王世充打得半残了。但杨广这一死,局面就彻底不同了。为了避免腹背受敌的局面,李密和王世充迅速停战,转头去死磕宇文化及。宇文化及那个草包,自然不是李密的对手,最后彻底被打垮,自己带着家眷侥幸逃出来以后,又被窦建德给捡了漏干掉。


不过,李密虽然打垮了宇文化及,却没有得到最终的胜利。因为就在他和宇文化及死磕的时候,洛阳的王世充已经充分恢复了实力,关中的李渊也已经起兵,逐渐统一的关中。王世充恢复实力后,趁着李密人困马乏,奇袭李密,一举打垮了瓦岗的主力。最终,李密没了希望,只得先投降李渊,想要和李渊联手,再做打算。

但李密投降唐朝,对我来说,是个重大的抉择。

因为当时李密战败的时候,我并不在身边,而是在其他地方驻守,手握重兵。李密这一投降,相当于我直接继承了他全部的地盘。如果我愿意,随时可以竖起自己的大旗,成为一方诸侯,和李渊他们一起逐鹿天下。不过,我也不傻,知道自己的斤两。我当时虽然手握重兵,但实在太年轻,这一年我才仅仅25岁,又没什么根基。做名将还行,想做一代雄主,那差的太多了。

所以最终,我也投降了李渊,正式加入到李渊的麾下。而且在这个时候,李密缓过一口气来,又想再次叛出,联系我们这些旧部,重整旗鼓。奈何我早就对他不满,只有王伯当愿意继续跟着他。所以李密最终没有成事,被李渊麾下一个叫盛彦师的给干掉了。李密一死,原本瓦岗的地盘,就以我为尊了。李渊不得不暂时倚重我,让我继续统领河南山东的瓦岗军旧部,抵御王世充。


同时,李渊赐我姓李,我也就改名叫李世绩了。跟别人姓这种事情,在上千年后或许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在我这个年代,那是绝对的荣耀,是人家信任倚重你的表现。

不过,仅过了几个月之后,我就又遇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当时我年纪轻轻,就统领这么大的地盘,自然有心无力。再加上瓦岗军本来实力就已经被重创,麾下战力不足。恰逢窦建德来袭,一口气打垮了我们。我虽然逃了出来,但我爹还有魏征等人,都被窦建德俘虏了。没有办法,为了我爹,我也就只能回去。窦建德知道我在瓦岗旧部当中的威望,便以我爹为人质,要挟我为他效力。我没办法,只好暂时投降了窦建德。

但我很清楚,窦建德这个人,其实不比翟让强多少。在他麾下效力,估计最后下场不会太好。相比之下,李渊那边,则显得更有前途。所以我暗中计划,先取得窦建德的信任,然后救出我爹,带着我爹回到李渊麾下。可惜的是,最终我的计划并没有成功,反倒是计划泄露,只得自己率亲随投奔了李渊。


我本以为,让我这么一闹,我爹必死无疑。但让我出乎意料的是,窦建德这个人虽然本事一般,但人品却不错。见到我不愿在他麾下效力,非但没有难为我爹,反倒是放了我爹,让我爹也来到了李渊这边。

二次进入李渊麾下,李渊依然十分信任我,让我到了他二儿子李世民麾下。虽然李世民比我还小四岁,但对于这个家伙,我是服气的。坦白来说,很多人认为,唐朝初年的诸多名将当中,我和李靖最强。但实际上,我始终认为,李世民个人的军事能力,要比我们两个更强!只不过因为他后来当了皇帝,大家都不把他看做是将军了。

进入李世民麾下,我终于彻底展现出了一位名将应有的潜质,成为后来传奇的一部分。

武德三年,我随李世民打垮了宋金刚;同年,又随李世民讨伐王世充。武德四年,虎牢关大战,我随李世民以数千人的兵力,打垮了窦建德十几万大军,擒获了窦建德。窦建德垮了之后,王世充再没了希望,只能投降唐朝了。


这一战,也是唐朝开国的定鼎之战,更是李世民个人的封神之战。

对于窦建德,我其实还是很感激的,本想保下他一命,可惜的是,他和王世充、李密等人都不一样,在底层的威望太大,李渊根本不可能留他,所以最终,窦建德被李世民带回长安之后,当街处斩。

不过,这一战,我的功劳却是极大的,被李渊加官进爵。

打垮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之后,唐朝统一天下的大势,就无法逆转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继续帮李家平定天下。武德四年十二月,刘黑闼带着数万人,打我数千人,我最终不敌,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只身逃出。武德五年,我重振旗鼓,在李世民的带领下,打垮了刘黑闼和徐元朗。武德六年,我和李靖、李孝恭等人,分兵数路南下,最终扫平了江南的辅公祏。至此,唐朝大体上彻底统一了中原。


不过,刚刚统一中原的唐朝,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太平。因为北方的突厥人,依然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武德八年,突厥进犯并州,我奉命戍守,最终赶走了突厥人。

武德九年,在我戍守北方期间,长安又传来了一个天大的消息: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政变,杀了他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并且迫使李渊禅位给他,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对于李世民的上位,我并不担心。一方面,我本就是他的旧部,和他关系不错。另一方面,这个时候,身经百战的我,军事才能已经成长了太多,成了当时仅次于李世民的顶级名将。李世民想坐稳江山,就必须要倚重我。

这一年,我32岁,人生刚刚过了一半。


我的前半生,大概就是这样了。从一个小世家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代名将,为大唐镇守北方。而且,在接下来的岁月里,我的故事将更加的传奇。

当然,那就是我下半生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