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高新区打造“会呼吸”的老旧小街道,城西小街巷的自我变革

据媒体报道,作为绵阳城建攻坚重点项目,位于高新区普明片区的双碑中街和普明北路综合改造提升工程将在五、六月先后竣工投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旧城出行环境改造在展现新颜值的同时,实现旧城功能的提升,带给市民更加惬意的出行体验。

在双碑中街,道路两旁的安全隔离栏将施工作业区和机动车通行区分离。施工区内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道路基础部分已经完成施工,铺设了透水垫层,工人们正在铺设地砖,并安装新型方形井盖。道路中间机械正在吊装路灯,施工现场一片忙碌。靠近园艺山的普明北路东段, 道路两侧非机动车改造正加紧实施。

本次改造主要是对病害道路,道路两侧的慢行系统和绿化路灯等城市家具设施,以及排水系统,在“颜值”和“功能”上来一次“大升级”。颜值方面:包括道路的绿化带改造,将易掉果难清理的女贞更换为小叶桢楠和银杏。小叶桢楠枝叶繁茂,树姿挺拔秀丽,树冠广阔,绿荫效果良好。银杏树作为四川各地行道树常用的树种之一,在病虫害防治上有其独特优势,叶形美丽,不择土壤,深秋时节叶色金黄,景色迷人。人行道上的绿带花池也将更换一新,不同季节行走期间,花开四季,感受惬意的城市街景。在有足够空间的人行道上,还将安装简约、实用、美观的休息座椅。

在功能提升方面,新的人行道铺设,全部采用“海绵城市”理念,铺设垫层和透水砖,运用新一代城市渗水、抗压、耐磨、防滑材料以及环保雨洪管理技术,将更多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打造“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缓解路面积水和城市热岛效应。在改造中,还会对城市照明系统进行更新,达到美观、节能、低碳的目的。除了对非机动车道实施改造,还会对部分道路的病害实施同步治理,确保道路通行的安全舒适。

旧城改造,不仅仅是看得见的地方,关注“里子”让城市更有面子。本次高新区道路及排水综合改造,就将一些年代久远的地下排水系统纳入改造、治理内涝等问题,同时改造城市老旧病害地下雨污水管网,实现雨污水分流。在牛头山排洪沟,这样的改造正在实施。而在一些易积水区域,也正通过工程手段的运用,缓解夏季内涝几率发生。

按照工程计划,改造后的双碑中街将在5月初投用,普明北路也将在6月初竣工。近期还会对双碑东街实施改造。而对于城西片区其他如何改造升级的旧城道路,符合改造条件,也将逐步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