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演“征名”——《弥陀疏钞演义》会释.288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讲解

❖【疏】·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莲池大师)·述

❖【钞】·明·古杭云栖寺沙门·袾宏(莲池大师)·述

❖【演】·明·古杭云栖寺·古德法师·演义

❖【讲】·华藏莲社·净空法师·讲解

✽【经】:

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疏】

【上明依报之胜。而依从正生。故次明正报。于意云何。审其解否也。已知彼佛号阿弥陀。未知其义。以彼佛乃一经正主。故须审问。】

✽【分释讲解】:

【演】

依从正生者。若据外教。则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清浊奠位。三才肇分。则正从依生。今内教则依从正生。一念无明。引生三细。境界为缘。引起六粗。山河大地。因无明而有。妄想而成。依从正生也。

【讲】

疏【上明依报之胜,而依从正生,故次明正报。】

前面一大段世尊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物质的环境,『依报』就是我们依赖生存的环境,在佛经里面称之为依报。『正报』是我们的身体,但是依报是从正报而生的,这句话很难懂,《演义》上有注解:

演【依从正生者,若据外教,则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清浊奠位,三才肇分,则正从依生。】

他举的外教,是儒家所说的。儒家所讲有几分与佛法相应,但是没有佛法说得那么详细明了,可是在原则上确实是非常接近。尤其是孔老夫子在《易经系辞传》所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这个看法与佛法所讲的实在是太接近。「物」就是依报,「变」就是正报,这个变是讲六道轮回,游魂为变。孔老夫子不讲灵魂,我们世俗人讲人死了之后有灵魂,诸位想想,那个魂要是灵,绝对不会到三恶道去投胎,去变猪变羊,纵然到人道来投胎,他一定选大富大贵之家,一生下来就作少爷小姐,不愿意受苦,怎么会生到贫穷之家?由此可知,这个魂不灵,迷魂才对!灵魂是错误的。

孔老夫子不说灵也不说迷,他说游魂,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其速度非常快。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是身体去,而是神识去投胎,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西方极乐世界距离我们,经上讲「十万亿佛国土」!就照一般的讲法,一个佛国土是一个银河系,那么从我们这个地球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那个星球,当中有十万亿个银河系,你想想看这个距离多远!可是多少时间能到达?佛说一弹指、一剎那就到了。这才知道灵魂的速度的确非常快,世间的电波、光波比起灵魂的速度那是慢得太多了。所以孔老夫子说「游魂」非常正确。游魂为变,变什么?变六道,你到哪一道去投胎变哪一道的身相,确实是游魂为变。

「精气为物」,他这一句说得真是不可思议,因为游魂为变实在讲还不难,古印度的外道都有神通,像婆罗门、数论、瑜伽有能力生到四禅天(色界天),所以他们对于六道的情况非常了解,看得清楚明白,但是精气为物他们还是说不出来。物质从哪来的?唯有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物质的世界是阿赖耶识的相分,灵魂是阿赖耶识的见分。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先有见分,再有相分,所以依报是从正报生的。真正的原理是依报随着正报转,也就是说物质的世界、自然的现象是随人心在转变,这是正理,决定正确的。孔老夫子说的精气为物与这个非常接近,他怎么会知道?所以孔夫子绝对不是普通人。古人说孔子、老子、庄子都是佛菩萨应化到中国来的,这在理论上讲得通,但是在事实上没有依据。儒家说「正报从依报生」,这是错误的一个看法。

演【今内教则依从正生。】

内教是佛法,佛法之外是外教。佛法,佛是觉的意思,觉就是佛,迷就是外道;一个是觉,一个是不觉,内外是这样分法。万不可以为我们学了佛,我们不是外道了,说不定你正是外道,为什么?你还是不觉,你还是迷惑颠倒,这种外道,佛门术语叫「门内外」,你是学了佛,也受了三皈,甚至也受戒,也出家了,可是你还是心外求法,那还是算外道,叫门内外。《楞严经》内外的标准更严格,见性的菩萨才叫做内教,没有见性的统统叫外道,所以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统统叫外道;换句话说,必须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叫做觉。我们通常把阿罗汉、辟支佛都算作正觉,以《楞严》的标准,那个觉还是邪觉,还是不正,它的标准是正等正觉才算是真正的觉,因为你那个觉等于佛,佛是见了性的,是圆满的见性,你虽然没圆满,总是见一分、二分了,所见的是真性,所以你等于佛了,这才真正称之为觉。

阿罗汉的觉还不等于佛,为什么?他没见性。阿罗汉、辟支佛、权教菩萨都没见性,比起六道,他的思想见解是纯正得多,我们称他作正觉,不能称为正等正觉。我们自己学佛心里要有数,这样说起来,我们几时才能达到正等正觉?给诸位说,恐怕这一生没指望,这是说真的。不但正等正觉没望,就是证阿罗汉果恐怕也没指望;不但是证阿罗汉果,小乘初果须陀洹都相当不容易证得,为什么?须陀洹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谁有能力做得到?

当初,我出家受戒之后没多久,我遇到一个同修,他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很肯定的告诉我,他证阿罗汉果了。我就晓得他是误会,但是他不是妄语,他没有证阿罗汉,自己以为证阿罗汉果了。他对于佛的道理实在讲懂得并不多,懂得多就不会误会,自己念佛心地得一点清凉,烦恼少了,自己以为就证果了。我们坐在客厅谈话,我说:阿罗汉有六通,墙壁外面是马路,你能不能看得清清楚楚?他说:我看不见。我说:阿罗汉有他心通,我现在心里想什么你知不知道?不知道。那这不是真的!这样他才服气,才晓得没有证得。不但阿罗汉没证得,须陀洹果就有天眼、天耳、宿命这三种神通;二果、三果有五通,证到第四果才有漏尽通。没有证得跟别人说证得,这是大妄语,在戒律里面是地狱罪;如果不是妄语是误会,在佛经里面叫做增上慢,也是烦恼的一种。所以他不是妄语,他是增上慢,我们要认识这一点,极力避免自己发生错误。

学其他的法门,正觉、正等正觉这一生没指望,修净土法门,一下手就是正等正觉,这个不可思议!所以这个法门在一切法门当中是第一法门。诸位如果真正细心涉猎这些大乘经典,像《华严》、《楞严》、《楞伽》、《法华》,你才真正认识这个法门不可思议。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剎土里面的不退菩萨,就是已经证得圆教初住以上的果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没有法子计算,经上讲得很清楚!十方世界所有众生统统都成了阿罗汉,神通都像目犍连,寿命算千亿岁,共同来计算,算不出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多少,这是经上讲得很清楚的。你就知道这个法门不可思议,十方世界等觉菩萨都要求生净土。

怎么去往生的?信愿行这三个条件。我们今天一下手就采取信愿行三个条件,我们所修的因跟十方不退菩萨这个因相同,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果报跟他也相同,他修无量劫才修到,我们这一开头就学到了。我告诉你,我这个决定不是妄语,你修这个法门就是正等正觉。无量无边的法门你不选择,你为什么选择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一切不退菩萨选择的,你怎么也选上?这个不容易!选择这个法门,你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没有两样!所以这是我们值得安慰的。你修其他法门,没有带业往生这个说法,你一定要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你才能成就。这个法门是一品烦恼都不要断,统统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边见了阿弥陀佛以后慢慢再断。这个法门你只要一相信、一发愿,你就是正等正觉,这个不可思议!

这个法门修学容易,称为易行道;行是很容易,相信很难,发愿也很难,难信难愿!如何叫我们自己真正相信、真正发愿,死心塌地来修学这个法门,对于这个法门的理论不能不知道。要想明了理论,透彻的明了,那就是从前李老师的话,要不认真去研读半部《大藏经》,你不会懂得的,这就困难了,就不是个容易事情了。念半部《大藏经》,这是苦事。可是古德给我们做了一个方便,人家把半部《大藏经》精华已经摘录出来,不要我们去找这个麻烦了,这是什么东西?就是现在摆在大家面前的这一部《疏钞演义》。这一部《疏钞演义》的内容,实在讲就是一部《大藏经》的浓缩,蕅益大师赞叹博大精深,一点都没错,那么《疏钞演义》就非常重要了。但是《疏钞演义》的分量很重,我们讲一遍,第一次讲没有留录音带。第二次讲的,九十分钟的录音带三百三十五个。这一次是第三次讲。这分量很重!比《无量寿经》还要详细。《要解》是精要,提纲挈领,如果你想短时间能深入,就读《要解》;如果你有时间,希望多认识、多了解一些,你就深讨《疏钞演义》。对于西方极乐世界真正认识清楚,这个信心建立,愿才切,决定不会动摇,而且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真的有把握,人人都有把握。我们选择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去学,我们的确是入了内教,真正登堂入室。《华严》、《法华》,登堂还没入室,这个法门入室!因为《华严》、《法华》到最后都导归极乐。

内教说法跟外教就不一样,内教讲「依从正生」。外面的物质环境从哪里转?从心里面转。所谓境随心转,「心生则法生,心灭则法灭」。我们真正明白肯定这个道理了,境界是随心转的,我这个身体是境界,这个身体也可以随我们的心转。譬如相貌,俗话常说: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你们相貌为什么长得不一样?心不一样,你们对于一切事物想法、看法不一样,所以面貌不一样。西方极乐世界,经文上讲的,相貌统统一样,为什么?他心一样,因为大家什么都不想。西方极乐世界,所有去往生的人,相貌都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即使凡夫去往生的还有想,他想什么?想阿弥陀佛!他不想别的,想阿弥陀佛就变阿弥陀佛,相貌是相同的。晓得这个道理,我们总希望自己相貌能好一点、能美一点,那么你的心也好一点、美一点,相貌自然就美好。心地清净,自然就健康长寿,这一定的道理。一天到晚胡思乱想,相自己要健康长寿,想自己美貌,那是大错特错了,没有这个道理的。

所以,一切法从心生。学佛的人,说老实话是可以不生病的,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晓得修行的祕诀,确实不生病。学佛的人还有病痛,自己要觉悟,这个病痛是什么?业障现前。业障现前赶紧要忏除业障,业障忏除了,没有了,病就好了,就没有事了;真正相信的人不多,不相信的人太多太多。对于大乘经论要有相当深入的涉猎,才晓得这个道理,这才开拓自己的命运,创造自己的命运,决定不会再受宿命的拘束。袁了凡居士明白这个道理,虽明白还不够彻底,如果真正彻底,那他的想法、做法就不一样了。他知道几分之几,就能改造他的命运。如果彻底明了,在大乘经教里面,尤其是圆顿一乘经论,净土五经都是圆顿一乘,你每天能够读诵,能够阅览,一遍一遍的将经论印入自己的阿赖耶识里面,有决定的好处。「今内教则依从正生」,环境是我们心变现的。

演【一念无明,引生三细。】

这是唯识所讲的,一念不觉就是无明,无明就是迷,本性本来是明的。这句话很有意思,也非常之深奥。怎样是明?没有这一念,就明了;有这一念,明就失掉,明就没有了。可见得有这一念,这就坏了,一念就迷了,一念就不觉了,这个事情很麻烦!那好,我们现在既然看到佛这样说法,我们从今之后,咱们就一念不生了,什么念头都不要想了,那是不是明了?恐怕还是无明,怎么还是无明?因为你还想一个一念不生,还是落到一念,不是落在一个有念上,就是落在一个无念上,这样修又修坏了,变成修无想定去了。无想定真修成也不容易,果报在四禅天的无想天,这是外道。

佛法里面讲「一念不生」,连那个「一念不生」也不生,这个没法子说得出!说个「言语道断,心行处灭」都是囉嗦,还是落在迹象上。这个境界只有自己体会,没有办法说得出来。实在讲,不但说不出来,也不能想,因为你一想就有念了,想都不能想,所以叫不可思议,「思」是思想,不可思,「议」是议论、说,说不出,不可思议。真正不可思议,那就是觉;一落到思议里面,就是无明。无明还在三细相之初,「三细相」是阿赖耶识的业相、见相(转相)、境界相。见分变现出相分,相分就是境界相。

演【境界为缘,引起六粗。】

这样的一个发展次第,很像《易经》所讲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所以佛法讲的发展过程跟中国老祖宗这个观察说法非常接近。

演【山河大地,因无明而有,妄想而成,依从正生也。】

这肯定了这一句。整个物质的世界确实是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境界,因此这个境界不是真实的,《金刚经》上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展开来就是唯识里面讲的「百法」,百法就是一切法。弥勒菩萨造《瑜伽师地论》,将一切法归纳成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怕初学的人不容易接受,再把六百六十法归纳成百法,所以百法就是一切万法归纳成一百个纲领。这一百法里面,「有为法」,有为就是生灭法,就是有变化的、有生灭的,一共有九十四种。这九十四种,前面「心法」八个,八识心法,诸位晓得心是有为法,连阿赖耶识也不例外,阿赖耶识也是有为法,既是有为法,《金刚经》讲「如梦幻泡影」,阿赖耶都如梦幻泡影,何况其他!「心所有法」有五十一大类,心所有法实在讲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心理作用。八识是体,有体当然会起作用,作用有五十一大类。「色法」有十一类,五根「眼耳鼻舌身」是色法,色法就是物质;外面六尘,我们六根所接触的外面境界,这是属于色法,五根、六尘这十一大类。这些东西统统都是有为法。还有二十四个「不相应行法」,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抽象的概念,它不是心法、不是心所有法,也不是色法,但是它是从这三个法里头产生的,产生一种概念,这个概念是抽象的,有二十四种。譬如时间、空间,这是很抽象的概念,这个东西既不是色也不是心。这些加起来九十四种。

后面六种叫「无为法」,无为法是什么?不是生灭法。无为法六个,前面五个是相似无为,还不是真正的无为,只有一个「真如无为」是真的,真如无为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心。九十四类有为法,统统是真心变现之物。能变的是自己,所变的反而不认得了,把它当作身外之物,这是错误。几时真正彻底明白了,能变的是自性,所变的也统统是我自己,那就好了,那就恭喜你,你证得清净法身。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心变现之物,心是能变,一切依正果报是所变,能所不二,性相一如!这是真实的境界了。这一句与我们修学关系很大,与我们自己幸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前面说了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现在要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正报,就是一切的人物,「故次明正报」。

疏【于意云何,审其解否也。】

世尊叫着舍利弗问他,『于意云何』,你的意思以为如何?这个话是问他,问舍利弗能不能够理解这个事实,知不知道那个地方佛的名号叫阿弥陀?

疏【已知彼佛号阿弥陀,未知其义。】

『阿弥陀』是什么意思?我们天天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什么意思?如果搞不清楚,这是迷。所以有很多人念佛,念了几年之后不念了,愈念愈没味道。有的人打几个佛七念得很辛苦,下次不来了。辛苦是真的,利益没有得到,人家当然下次不来了。念佛能念得生欢喜心,愈念愈欢喜,人就不会走!愈念愈辛苦,愈念愈迷惑,人当然会念跑掉。由此可知,这个法门虽然易修,可是恒心毅力也不容易,恒心毅力从哪里来的?从明理来的。你理真搞透了,这个心就坚固,永远不退转。

念这一句佛号,这六个字是什么意思一定要清楚明白,念了才相应。好像我们跟佛打电报,这电报打了,那里有回响,这才有趣味;老打去,打去之后没有回响,到以后信心就失掉。你真正明了,是声声他都有感应,有不可思议的感应。

疏【以彼佛乃一经正主,故须审问。】

阿弥陀佛是本经『正主』,主是主人,西方极乐世界人很多,各个都是主人。各个都是主人没错,阿弥陀佛是第一个主人,因为那个世界是他造的,所有一切众生是他接引的,是他教化的。他是第一个主人,我们念他,对他应当要认识,应当要了解。所以佛在此地问舍利弗尊者,舍利弗尊者也是我们大家的代表人,问舍利弗无异于问我们。

钞【正主者,报有依正,佛居其正故;正有主伴,佛为其主故。】

这是把『正』与『主』两个字的意思说出来了。『报』是果报,有因必有果,阿弥陀佛在因地发愿修行,他所发的愿,我们在《无量寿经》看过,经中叙说他五劫修行结得大愿,造成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是有因有果。这个果里面就有依报有正报,所以『佛居其正』。前面依报,物质环境说完了,现在介绍阿弥陀佛,是报里面的正报。正报很多,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统统都属于正报。拿现在的话来说,我们这个世间一般人,把一切万法分作动物、植物、矿物,分成三分;佛门里面只分成两分,就是正报、依报,正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动物,依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物质环境。正报是有情的众生,依报是无情的众生。正报在西方极乐世界也非常多,没法子计算。在这么多众生当中,阿弥陀佛是主,他是老师,他是教主,教主就是教学的主任老师,是这个意思。

钞【义须审者。】

这个意思必须审察清楚。

钞【以弥陀万德之号,其义深广,应为开阐,使人晓了,生向慕故。】

弥陀的名号意思非常深广,应当要开示,应当要把它说清楚说明白,使十方世界的众生生起仰慕之心,他才会发心念阿弥陀佛,想见阿弥陀佛,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名号的解释在下面的经文。

✽【附文:《疏钞演义》本篇相关原文】

二正报二 初化主。二化伴

初化主二 初征名。二显德

初征名

【经】舍利弗。于汝意云何。彼佛何故号阿弥陀。

【疏】上明依报之胜。而依从正生。故次明正报。于意云何。审其解否也。已知彼佛号阿弥陀。未知其义。以彼佛乃一经正主。故须审问。

【演】依从正生者。若据外教。则从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清浊奠位。三才肇分。则正从依生。今内教则依从正生。一念无明。引生三细。境界为缘。引起六粗。山河大地。因无明而有。妄想而成。依从正生也。

【钞】正主者。报有依正。佛居其正故。正有主伴。佛为其主故。义须审者。以弥陀万德之号。其义深广。应为开阐。使人晓了。生向慕故。

……

※《西方发愿文》·云栖 莲池大师

稽首西方安乐国  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  唯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

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嗔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

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

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徧十方剎。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无量寿佛赞

无量寿佛,甘露王,威德愿力难量,洪名虔称消灾障,化火宅,为清凉,菩提心中接佛光,福慧善根自长,一向专念莫彷惶,勤熏戒定香,信愿行三是资粮,苦海得慈航,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多声)

惟愿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民无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并愿以诸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所有六道四生,宿世冤亲,现世业债,咸凭法力,悉得解脱,现在者增福延寿,已故者往生净土,同出苦轮,共登觉岸。

❖【回向文】

卍 谨以诸功德回向 卍

◎遍法界。虚空界。十方剎土。微尘法界。一切众灵。

闻经觉悟。皆悉念佛。求生净土。圆成佛道

(三遍)

◎全球各地一切人为灾害。祈求诸佛菩萨慈悲化解。

◎全球各地一切人为战争、自然灾害罹难众生亡灵等众。

弟子众等宿世现前一切有缘众生。

闻经觉悟。发菩提心。

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

见佛闻法。惑尽慧开。

真实安乐。顿脱生死。

速成正觉。如佛度生。

卍 愿以此功德回向 卍

全球众国主 众国皆昌隆

消除众灾厄 世界永和平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愿将以此胜功德,回向法界诸有情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南无阿弥陀佛(多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