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人真实写照,穷养自己富养儿孙,看完泪奔!(深度好文)

中国老人真实写照穷养自己,富养儿孙看完泪奔,深度好文!

据《快乐老人报》报道,最近有一份老年消费调查问卷显示,在接受调查的2096位老人日常花费中,30.74%花在日常开支,23.51%补贴儿女,只有3.3%用在了自己的休闲生活上。

这,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的真实写照——穷养自己富养儿孙。

给子女几十万,却没买过新衣

《快乐老人报》读者,湖南长沙71岁的李安华(化名)对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她说:“希望我的故事能点醒一些人,不要再苦自己。”

退休前10年,我对自己的投资几乎为零,所有的钱和时间都给了儿女。

我退休没多久老伴便去世了,我把房子租出去,轮流在两个子女家帮忙带孙。当时,儿子和女婿嫌上班坐公交辛苦要买车,我各资助了5万元。每年,我还要给孙子外孙零花钱、买玩具、打红包。如果记账的话,可以写本书了,几十万是花出去了。可我呢,几年没买过一件新衣。

我在儿女家住了9年,买菜做饭搞卫生一人承包。买米,提大件玩具,都是坐公交搬回家,坐小车的福都没享过。2010年,我患上了高血压等四五种病,我跟儿女说:“我想回自己家住了!”

搬回家后,我花了好几个晚上才想通:既然出力不讨好,不如管好自己。

第一件事,我把房子重新做了装修:刷上墙漆,换了新家电家具,让自己住得更舒服。

第二件事,学习。2012年,我去老年大学报了3个班,唱歌、画画、手工。在那,我结识了闺蜜,上课之外,我们相约一起逛街、互相帮助。

第三件事,旅游。用了两年时间,我将国内走了个遍。2014年,我做了一个更疯狂的决定:花两万元去美国玩了一个月。

我很享受现在的状态,只有对自己好,生活才会对你好。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王堂生说:多数老年人都受“子女好,自己就好”的影响,把更多的金钱和精力都投入给子女,有时结果却适得其反。对老人而言,富养自己才是不给子女添麻烦。

所谓富养自己,首先要掌握个人与子女之间的度,在自己吃住好、身体好、有闲钱的前提下再考虑帮衬子女。甚至可向子女提点要求,如想出去旅游等。

老人懂富养,全家都有福

河北唐山71岁的沈静有个400多人的中老年旅游QQ群,她搜集过大家的体检情况,发现爱为自己消费的,老年病少很多,“有个每次旅游都去的80岁老先生,心脏功能跟50岁者差不多;有个55岁的姐妹有高血压,去年为帮儿子买房改吃价格低廉的药物,一下中风了”。

“资助子女是爱的表现,但要掌握尺度。”北大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建议,老年父母除存养老钱外,在健康投资、出游、社交方面也应有所支出,这些花费能提高生活质量。

人到老年,富养自己,有个好身体,有个好心情,自己过得好,全家都有福!

富养并不贵,观念要转变

很多朋友听到“富养”二字,首先想到的是“得有钱”。有钱谁不会富养?没钱,怎么说都是空话。

其实,真正的富养,并非是指物质上的奢侈,而是指在物质上善待自己,给自己富足的精神生活。

富养的生活从来不贵,关键是要有这种意识。所以,圈里的中老年朋友们,从现在起,富养自己,让自己的老年活得更精彩,更美丽吧!

老人富养,有5件“奢侈品”

子女对父母富养,是一种真正的孝顺,中老年人对自己的富养,则是一种更高超的生活态度!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需要什么样的富养,又应该如何富养自己呢?从近百位过来人的总结中,记者梳理出,老人富养自己要先拥有5件“奢侈品”。

1、属于自己的时间。人老了,时间虽多,但很珍贵,一定要多花在自己身上。如带孙,可约定只带两三年。

2、舍得花钱的心。我们后半生的消费是有限的,没有必要对自己吝啬。能给自己花一块的,决不去花八毛。偶尔买点贵东西,能提升生活品质。

3、懂自己的朋友。老了不要只围着家庭转,也要有自己的小圈子,多走出家门和好朋友聚会玩耍,就不会掉进孤独的黑洞。

4、敢于表达的气魄。广东网友“得闲”说,针对儿子“啃老”,他写了封长信,细数不易和期望,儿子理解后就改正了。

5、小病也不扛的意识。每年定期体检,小毛病拖大了,不仅给自己找罪受,更是给子女添麻烦。

中老年朋友们,一定要学着富养自己,让退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