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写一篇“垂涎欲滴”的美食文?

民以食为天,在非故事类的文章中,独爱描写美食的文章,觉得这类文章有种魔力,即使我刚吃饱,看着看着就馋了,有时候还能油然而生一股幸福感。


为此我关注了几个美食公众号,但几篇看下来却比较失望。这类公众号所发的文章一般是商业合作,美食动图一波接一波,对于食物的新鲜和美味也不吝辞藻,看着诱人,实则不能勾出口水,尤其是去拔草之后才发现,哎,广告就是广告。

最近看了《大师们的写作课》,很赞同里面关于描写美食的观点:对待食物的珍重态度特别能够打动人,感染人,从而开胃。文中还配了汪曾祺《安乐居》的文字片段:

“他爱吃豆制品。熏干、鸡腿、麻辣丝……小葱下来的时候,他常常用铝饭盒装来一些小葱拌豆腐。有一回他装来整整两饭盒腌香椿……他(上海老头)从提包里摸出一个小饭盒,里面有一双截短了的筷子,多半块熏鱼、几只油爆虾、两块豆腐干。要了一两酒,用手纸擦擦筷子,吸了一口酒。”

这一小段文字让我深感精妙,没有对小葱拌豆腐、多半块熏鱼、几只油爆虾、两块豆腐干有任何细致的描写,但这个场景就让我特别馋,似乎眼前就是那个小饭盒,规规整整地摆在面前,我不禁想搓搓手,小心翼翼地揭开盖子,虽然也想象不到那食物的模样,但就想吸吸鼻子,觉得一定能闻到食物的香味,这样想着想着,口水就汩汩冒出来了。

我想,这就是对待食物的珍重态度。


但有人也许会说,吃个东西要什么珍重态度,倘若只是糊口,那断然写不出这么精妙的文字,也许这就是普通人和写作者之间的区别吧。

我之前写食物也着重在于其色、香、味。记得小学时有一篇作文在全年级被当做范文传阅,标题记不清了,但内容记忆犹新,写的是爸爸做的番茄炒蛋,我写其色“红的、黄的、绿的非常好看”,我写其味“酸、甜、咸口感丰富”。彼时老师赞叹不已,我也颇为自豪。后来写美食推荐,也恨不得把那味道写到极致,写到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直到看到那一小段文字,我才发现,自己的写法实在太低级,而且为了写吃而写吃,“好吃”这种情感表达实在单薄。我开始思考,有没有哪个时候,即使没有看见那个食物,但想起来就很馋。

我突然想起了爷爷做的魔芋烧鸭,那是学生时代常见的美味,离家之后却鲜少尝到。我闭上眼,开始怀念那个味道,其实我很难用语言去描述,但我记得那时的心情,爷爷问,周末想吃什么,我嘴里就开始冒口水,然后响亮地答道:“魔芋烧鸭!”菜肴上桌,一定要先吃一块魔芋,魔芋是不太容易入味的,但爷爷的魔芋就有滋有味,一块魔芋下肚,再挑一块鸭肉嚼着,这就是圆满了。

多年之后怀念起来,仍觉得幸福、温暖、快乐。


我想,描写美食并不在其色、香、味,而在于吃这道菜时的心情,你是快乐的、珍重的,即使不费工夫去描写食物的味道,笔下的文字也能让人感到“可口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