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别再打骂孩子,哪怕是任何理由,应该看长远发展

打骂的长远后果是什么?

打骂孩子,可能没有哪一个家长没有使用过。每次在打骂完孩子之后,我想每个大人的心情都是最糟糕的。我们大人或许都有留下的想法:孩子犯了错,就应该给他点颜色尝尝。孩子要为他犯的错付出代价。还是犯了错不打骂他,他就不长记性。我只是轻轻的打骂孩子,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觉得不打骂孩子,那些把孩子捧上天,让孩子成为小霸王、小祖宗的家庭是可笑的……

我们大人可能会回想,我们小时候也被父母打骂,现在也没有什么,也过得很不错呀。我可以回想当时的情景,犯错了被父母打,如果是我们确实错了,我们会忍耐着或者逃跑;如果我们被冤枉了,我们会觉得非常委屈,甚至非常愤怒。

这就是打骂孩子的后果:孩子被打了之后,要么逃跑、退缩,决定下次不再让你抓到,或者承认自己是一个坏人,从而自卑;要么不服气、反叛、报复和愤怒,觉得为什么犯了错就一定要被打骂,难道没有其他管自己的办法吗?这还是爱自己的表现吗?

不用打骂,那用什么能解决好问题?

我们会不会想——要是父母用一种我们小时候能接受的方式来管教我们,或许我们会比现在更成功。这个观点就是美国教育学博士简·尼尔森“正面管教”的观点:

既不惩罚孩子,也不娇纵孩子,“正面管教”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无条件的尊重孩子,对孩子用“和善而坚定”态度,让孩子能更早的锻炼各种社会能力和自身技能,未来更加卓越。

(这个观点是经过了好几个国家,好多现实中的父母和实际的孩子做案例来分析的,并且在全世界有好多学习小组来进行研究分享,确实有效果。我也用我10多年的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案例来体会,我推荐这个观点。)

意思就是,我们如果用打骂的办法来严厉的惩罚孩子,这样在短期来看,确实是管教住了孩子,控制住了孩子的行为,但是长期效果来看,会让孩子心理受到伤害,也使孩子失去了在犯了错之后补救锻炼自己的机会。因为犯错是孩子学习的最好机会,可惜我们大人却不这么认为。

与孩子谈合作和共赢

爱和尊重、平等的对待孩子,是一切教育的前提,那么这个观点也不例外。

国外的教育研究比较系统,但这不是崇洋媚外,国外不提倡打骂孩子,我觉得这是可取的。打孩子老师不可以,家长也不可以,要是被周围的人看到打骂孩子,会被举报,是犯罪的,会被送去坐牢的。

发现问题,大人都应当与孩子商量讨论,征求孩子的意见,形成大人孩子都能接受的解决办法。如果只简单的说教,反复强调不允许,那么孩子还会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

与孩子商量好了解决办法,大家都要遵守约定,孩子再不遵守或犯错,就让他承担责任。在与孩子商量之中,能激发孩子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能锻炼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果孩子出现了新问题,或者出现了更难以解决的问题,那么继续与孩子商量。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全家商量近期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这种做法非常有效。我自己也用赢得孩子合作的四步法则,以及开家庭会议的办法来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效果很不错。

所以,打骂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哪怕是任何理由;同样娇纵也不是,最好的方式是“正面管教”:严厉的家庭应该和善些,尊重孩子,让他感觉与父母是平等的地位,是朋友关系,像朋友一样说话和解决问题;太过宠爱孩子的家庭应该坚定些,一定要与孩子共同讨论出遵守的规则,多让孩子快乐的承担家务,独立地面对自己的事情,培养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