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中亚命运的怛罗斯之战,竟是因一大将杀良冒功引发的

怛罗斯之战是中国对外战争史中比较重要的一战,这场战斗中唐军以寡敌众,因属国背叛而惜败。这场战役打出了我大唐边军的赫赫威名,然而如果我们仔细解读这场战斗发生的起因,就会发现原来是一名大将杀良冒功的贪婪行径所引发的,这个人便是高仙芝。笔者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怛罗斯之战的起因,和高仙芝在战前都犯下了哪些错误。

唐军

怛罗斯之战发生在唐玄宗时期,即公元751年。在此之前,唐帝国与阿拉伯帝国是当时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帝国。即倭马亚王朝之后,黑衣大食阿巴斯王朝向东征服了整个伊朗高原,并继续向东推进,接近了唐朝的势力范围。而当时的唐朝,早在太宗高宗时期,唐朝就先后攻灭了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西域诸国、西突厥汗国,开始统治河套、漠南、西域、漠北等地区,并先后建立了以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为核心的西域统治体系。此时的唐朝与阿拉伯帝国之间有一条“缓冲带”,即石国,康国,葛逻禄等番邦。唐帝国和黑衣大食便开始向这些藩国施加影响,或将其纳入附庸,或将其收为朝贡国。黑衣大食由于宗教问题,向周边国家进攻,并强征兵源以及大量税负,这本来将一大批中亚小国推向唐朝的怀抱,却因高仙芝一系列错误的民族政策和杀良冒功的行为毁于一旦。

大食军

天宝十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污蔑石国国王“无番臣礼”并征讨石国。当时玄宗一朝整体浮夸,唐玄宗更是好大喜功,默许边将肆意向朝贡国征收税赋,甚至扩充私人军队。这种情况在天高皇帝远的安西都护府更是猖獗。当时地处中亚的石国,是东西方商旅的必经之地,其民族属于昭武九姓之一,本来就擅长经商。高仙芝垂涎于弱小但富裕的石国的财富,才做出了这种举动。石国国王历来都对唐朝十分恭敬,天宝二年,五年,六年,八年先后分别派遣自己的女婿,副国王,太子进贡献礼。石国国王那俱车鼻施因为忠诚恭敬,被唐朝册封为为怀化王并奖赏了免罪铁券,天真的他同意与高仙芝约谈议和。

石国的地理位置

高仙芝把那俱车鼻施骗去长安后,偷袭了石国,并屠了石国首都,连儿童妇女都不放过,掳掠的金银财宝和大量牲畜都被他私吞了。其后不满足的高仙芝又诬蔑突骑施反叛,偷袭了这个中亚地区对唐朝忠诚的国家,把突骑施移拨可汗俘虏了。此后,高仙芝还在中亚地区洗劫掳掠了昭武九姓的胡商,并以“破九国胡”的名义上表报功。好面子的唐玄宗嘉奖了高仙芝的“功绩”,并在隐隐约约知道实情的情况下,为了掩人耳目,处死了石国国王和突骑施的可汗,此举传到中亚后,引起了轩然大波。

两军激战

高仙芝在中亚地区的胡作非为,引起了所有藩国的愤怒与敌对,各地都有反抗唐军的叛乱,而石国太子带着中亚各国的盟书,逃亡黑衣大食。蓄谋已久的黑衣大食立即发兵20万攻打唐朝和唐朝的附属国。因属国的愤怒,高仙芝只找到葛逻禄这一个盟友,两军加起来也才2到3万之间,实力对比悬殊。后来的事情急转直下,高仙芝轻敌冒进。在唐军与大食军队激战五天不分胜负的时候,葛逻禄阵前倒戈,把唐军的步兵骑兵分割开来,导致唐军大败,仅千余人人生还。

贪婪残暴的高仙芝

纵使高仙芝指挥能力卓越,唐军披坚执锐战力顽强,但是在寡不敌众,且友军倒戈的情况下也必将迎来失败。高仙芝一人的逆行倒施引起了中亚诸国的愤怒,把本来心向唐朝的属国都推向了敌人的怀抱,以至于“安史之乱”后,唐朝再无能力在中亚拓展势力,这真是中华民族史上的遗憾。高仙芝一人闯祸,却又没能将功补过,笔者这里认为他不应当受到后世英雄般的称赞,反倒是历史上的罪人与战犯,理应受到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