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海边春秋》,炼成“中国好书”

《海边春秋》荣获“2019年度中国好书”

“2019年度中国好书”颁奖现场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百花文艺出版社与海峡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海边春秋》一书继获得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后,又获得“2019年度中国好书”。“2019年度中国好书”是在中宣部直接指导下,由中国图书评论学会评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承制的世界读书日特别节目,37本“2019年度中国好书”全部揭晓。该奖项从2014年开始评选,以“引领推动全民阅读,活跃大众读书生活,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为宗旨,重点推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具有较大社会影响、较高艺术水准,适合中国读者阅读趣味的精品原创图书,以每月评选出的10本(套)“月度好书”为基础,从当年数十万种出版物中甄选出精品佳作,每年评选一次“年度好书”,迄今已成为颇具权威的国家图书推荐榜和引领出版界、导航全面阅读的风向标。

《海边春秋》聚焦生态文明建设、“一带一路”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大学生返乡创业等诸多时代主题,通过丰富的艺术表达实现话语构建和价值认同,可谓是一部深情书写现实变革、因时而作、应运而生的优秀现实题材作品。小说以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扶贫工作的真实案例为蓝本,围绕兰波国际项目与蓝港村整体搬迁的矛盾和破解展开叙事:毕业回闽工作的文学博士刘书雷,被派往岚岛挂职,在现实熔炉中,年轻干部从空头激情、慌乱,到学会观察、分析、判断,直至与岚岛的人心、实情相融,从纸上蓝图到危局、再从危局到蓝图的实现,这样的情节波澜中,展示了我党领导的新时代创业的艰辛,也预示了新时代创业的远大前程。

福建省作家协会主席陈毅达所创作的这部《海边春秋》,首发于《人民文学》2018年7期,是《人民文学》“新时代纪事”栏目刊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该作品同时入选中国作协“讴歌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专项”工程。市委宣传部、天津出版传媒集团领导高度重视此部作品,与百花文艺出版社负责人第一时间赶赴福建与作者商谈出版单行本事宜,最终确定了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和海峡文艺出版社联合出版该部作品。经作者历时4个多月的创作和修改后,增加了10万多字的书稿于2018年12月初交稿。百花文艺出版社和海峡文艺出版社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编辑队伍协同开展工作,最终成功打造了这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艺精品图书。

《海边春秋》于2019年2月出版后,通过两社联手开展的一系列成功的宣传推广工作,在文学界、出版界和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该书相继入选了2019年全国农家书屋目录、2019年4月百道好书榜、文学好书榜3月榜单、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2019年丝路书香工程项目,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做表率”读书活动2019年下半年推荐书目。

《海边春秋》这部作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书写新时代、塑造时代新人、反映伟大时代精神、生动讲述中国故事等方面树立了文学创作的新标杆,具有里程碑意义。

以文学致敬新时代

《海边春秋》创作谈

文/陈毅达

我是幸福的,在人生的黄金年华里,遇上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40多年的生命体验,我真真切切感受到国家的由弱变强、生活的由穷而富。放眼我所经历的生活、我所生活的时代,我感觉自己面对的是一片澎湃的大海,水天一色,浪花飞卷,这让我激情飞扬。即便已是满头白发,我也要把这升腾而起的激情,奉献给我所在的伟大时代,哪怕只是表达我的一个真诚的致意。于是,我写了《海边春秋》。

《海边春秋》作者 陈毅达

我一直生活和工作在福建。福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之一,福建40多年的辉煌历程,完全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景微雕。福建面海也依山,我希望把福建的山与海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奏出的雄浑交响,作为《海边春秋》一书的主旋律。特别是平潭岛,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在福建省委的有力领导下,于2009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区。我把小说的背景地放在了平潭,直接撷取了平潭岛独特的历史文化、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别致的风情风貌,我把我在福建这些年所看到的许多真实的事情,都写了进去。

感恩我的工作,让我经历了福建闽北山区的扶贫,长时间地深入接触了闽北农村。我从很早开始,就想写一篇反映时代生活的作品,但一直苦于无从落笔,找不到主题,找不到人物,找不到有意味的发现。直到我如此完整地经历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尤其是历史进入新时代,我终于找到了创作的灵感之源。

曾几何时,农村日益变成青年人才极度匮乏的“空地”,人才成为中国农村紧缺的资源。进入新时代之后,情况正在发生变化,在党和政府不断加强对农村的政策倾斜和扶持力度之后,在农村基础设施、交通、物流等各方面条件获得越来越多改善之后,我发现返乡创业的青年人才越来越多。在乡镇农村,这些青年人基本上出现在哪里,哪里的面貌就会发生明显改观,他们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时代发展的动力,增强了农村社会经济的活力。所以,在《海边春秋》里,我着重写了几个经历各自不同、却都有志于建设新农村的青年人物,那既是时代和社会的真实,也深深寄托了我的理想。我有个粗浅的感受,只要当代的有志青年怀抱强烈的农村情怀和创业精神,“乡村振兴”的伟大工程就会更快更好地落地、开花、结果。

每个作家都是一棵时代的树,从它扎根的土地里获取营养。我也是一棵小树,深扎在福建的沃土上,终于在文学创作的枝丫上开出一朵《海边春秋》的小花。这朵花也许还欠缺着芬芳,但对我而言,它却十分荣幸地绽放于新时代,凝聚了我对于这个时代、这片土地的所有感情。

专家高度评价

这部作品回应了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重点的、紧迫的召唤和要求,同时对于我们的文学,对于我们的长篇小说,在这个时代,如何塑造新人、如何反映新时代的社会生活、如何反映新时代的改革进程和时代风貌,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阐明。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李敬泽

《海边春秋》以一个海岛渔村的搬迁纠葛为中心,展现了新时代的风云激荡,内含某种史诗性冲动。这是现实主义的守正拓新,是值得鼓励和期待的探索。

——文学评论家:陈晓明

我们盼望着具有新时代新的生活、新的审美气质的作品,我们一直在盼望着,《海边春秋》可以说是满足我们这种审美期待的第一部。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

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波澜壮阔地走过40年,留下了多少可歌可泣的中国故事,呼唤着中国文学去书写去讴歌。作家陈毅达的长篇小说《海边春秋》就是一部应伟大时代之命创作,反映伟大时代精神,生动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作品。

——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张陵

新人辈出是时代发展的课题,也是时代发展的召唤。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理应主动响应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感召,写出真正能够代表这个时代鲜明形象的中国故事、中国人物,在这方面,陈毅达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探索,《海边春秋》可谓是一部深情书写现实变革,因时而作应运而生的优秀作品。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

能够在一部明显传承了“十七年”文学传统的长篇小说中,通过一系列矛盾冲突的营造,依托一种成长小说的框架,以一种“浓墨重彩写春秋”的方式,相对成功地刻画塑造出刘书雷这样一位明显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青年干部形象,正可以被看作是陈毅达这部《海边春秋》最突出的思想艺术成就所在。

——文学评论家:王春林

《海边春秋》里大致写到了三类青年形象:一是刘书雷、张正海这样的援岚或基层干部,二是以海妹等为代表的现代知识青年,三是像虾米爸爸这样的外出务工人员。其实每一类人物形象在当下都具代表性。

——文学评论家:谢有顺

改革开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刘书雷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因此他面对兰波国际的高薪邀请也不为所动,他愿意全身心地投入这一伟大事业之中。我也要激赞陈毅达,因为他在现实中发现了刘书雷这样的年轻人,并将其塑造成感人的文学形象。我想,作为一名作家,陈毅达也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文学评论家:贺绍俊

《海边春秋》生动反映的“人民政治”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主导、主流话语,它所追求的是代表全体人民的真实利益,是绝大多数人的公平正义;它既主张对群体乃至民族的认同,又极其重视个体的具体性和差异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子林

《海边春秋》较为成功地塑造了刘书雷这样一个由书斋“博士”成长为服务改革“斗士”的文学人物形象,这一形象兼具典型性和群体性,而且给人动态的变化之美,是新时代的新人物。

——文学评论家:石华鹏

《海边春秋》以“英雄传奇”的形式结构承载了“共同富裕一个都不能少”的国家意志,将小说的思想性和可读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从这个意义上说,《海边春秋》为当代文学书写时代变革提供了一个有重要借鉴和启发意义的范本。

——文学评论家:朱永富

《海边春秋》里的每一个人物形象都颇具群像意义,同时在这个意义向度上绵延出强大的感召力,同时昭示出新时代干部应有的工作方法和作风、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文学评论家:赵依

越是困难挫折的状况,越显坚持的可贵。我们欣慰地看到,即使在经典写作受到新媒体文化强烈冲击、传统“人的文学”遭遇现代智能科技和生物技术发展巨大挑战时,仍有不少作家坚持以笔记实、以情动人的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以执着的深情守望土地,以丰盛的心灵咏唱时代的旋律,以坚忍的力量鼓舞追梦者的奋进。陈毅达的《海边春秋》正是这样一部认真而诚恳的现实主义小说。

——福建省委组织部援岚代表:陆永建

读者好评如潮

这部小说围绕岚岛开发中的搬迁问题展开,鲜活地展示了农村和农村工作的真情实况。我的感觉,张正海这个帮扶“第一书记”刻画得比刘书雷更饱满、更立体。以张正海这个人物为节点,作者揭开了各色人等的所思所想、内心世界。开发、援建、帮扶意义重大,利国利民,但涉及具体的村、具体的人、各自的利益,就出现了矛盾。关系确实错综复杂,开发商和政府的关系、政府和村民的关系、村干部和村民的关系、条件各不相同的村民之间的关系、长远与眼前的关系、整体和具体的关系、物质文化和精神追求的关系,都出来了。如何协调各种关系,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本书值得每一个帮扶工作者一读。

——天津出版传媒集团驻武清区崔黄口镇东赵庄帮扶工作组:杨进刚

《海边春秋》一书中的观点对我们目前正在开展的精准帮扶工作很有启发。乡村振兴依靠人才,书中提到的青年返村创业应引起多方的关注。书中提到“这个村子是有魂的”,我以为这个“魂”就是文化,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积淀,文化振兴是重中之重。

——天津财经大学驻蓟州区下仓镇乔安子村、沽东村帮扶工作组:李强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作品。一次抉择,人生航道发生改变。年轻人,学有所成的年轻人,新时代有才华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是留在大城市,谋求个人的发展、事业的成功,还是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基层最火热的生活中去锻造、熔炼,《海边春秋》给出了答案。积极投身伟大工程的实践中,奉献社会,学问才有用处。需要更多的刘书雷做出勇敢抉择,投身时代,投身祖国新的改革洪流,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参与者、见证者,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天津市北辰区果园新村街道办事处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悦

《海边春秋》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面向工作在脱贫攻坚一线的驻村帮扶干部的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全书描述了在全国上下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围绕海边渔村——蓝港村在发展过程中整体搬迁与长远发展间的矛盾与破解展开叙事,展现了国家改革发展进程中创新创业的艰辛。刻画了帮扶干部在基层工作中的苦与乐,特别是在个人利益、企业利益和人民利益的交织中处理好农村事务显示出的担当履职、不忘初心、破解难题、砥砺奋进的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位读者,对我们驻村帮扶干部做好帮扶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建议所有关注、从事脱贫攻坚工作的同志都认真研读此书,相信定会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汲取知识,获得共鸣。

——大港油田驻滨海新区太平镇远景二村工作组组长:孙卫刚

《海边春秋》通过对文学博士刘书雷在挂职期间的一系列故事的叙述,深刻展现了当代帮扶干部在现实生活中边学习边实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昂扬精神状态,以及当代驻村干部创业的艰辛和在困局中的奋斗姿态,为我们帮扶工作者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我们作为第一书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学习刘书雷的坚强奋斗精神,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教诲,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为指导,真正塌下心来,以农村为阵地,虚心向群众学习,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线书写人生新篇章。

——天津市合作交流办驻滨海新区小王庄镇西树深村、小辛庄村工作组组长:沈奇

刘书雷代表着当前一部分有激情和才干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作为帮扶工作组的一员,我要以刘书雷为学习榜样,发扬五四精神,融入贫困户家庭,真情帮扶,深入调研,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关注民生,勇于破解发展难题,让每一个贫困户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驻苗庄镇苗枣村、南朱村工作组组长:李海泳

《海边春秋》的意义在于,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问政于民,集聚人民的智慧,因地制宜制定政策,不能置人民的意愿与利益于不顾,所施政策要符合当地人民的心声,把人民的诉求真正放在心上。

——天津市政协驻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小杜庄村工作组组长:曹存常

《海边春秋》是书写现实的典范,在艺术表现中贴近真实,回归到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作者以朴实、亲切、真实的创作手法,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从而告诉读者,乡村建设的现实问题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日积月累践行的。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陈淑芸

《海边春秋》以其真实性与艺术性的恰当融合,以及对时代意识的敏锐捕捉,来见证中国社会变革的历史。也正是作品中的真实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使得作品在生动反映社会历史变革的同时,也吸引、打动着读者。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万国欣

“人要想着去改变现实,这样才可能有选择、有理想、有追求。”这是我读陈毅达写的《海边春秋》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现实生活中,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跟着感觉走,任由现实改变自己,渐渐迷失了自我,看完《海边春秋》之后我仿佛找到了方向。书中,主人公刘书雷是从北京名校毕业回闽工作不久的文学博士,虽然他不是共产党员,在工作中和我们普通人一样,但是他也有兼济天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论是被下派挂职,还是面对全村人抵制拆迁,他都勇挑重担。就像书中写的“责任感就是时代感,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永远都不知道他处在什么时代,所以,他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铁路是国民经济大动脉,安全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们作为新时代铁路人,必须深知自己肩负的安全责任,牢记“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履行好自己应尽的职责。

——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厦门工务段:付佳

此外,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翰墨风骨郑板桥》和《“我心中的澳门”——全球华人看澳门》分别入选“2019年度中国好书8月榜单”和“2019年度中国好书12月榜单”。

《翰墨风骨郑板桥》

荣宏君 著

《翰墨风骨郑板桥》讲述了郑板桥的翰墨人生和他的“有趣灵魂”。内容包括郑板桥的少年往事,苦读见闻;为取得功名而艰难求索的过程,十年扬州卖画的艰辛生涯;“难得糊涂”的宦海人生;与扬州八怪的交往趣闻;书画艺术之“怪”,等等。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孤高、清贫而又绝世风流的郑板桥。

《“我心中的澳门”——全球华人看澳门》

蒋子龙等 著

《“我心中的澳门”——全球华人看澳门》全景式地展现了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成功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未来良好前景,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澳门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民生改善、安定祥和、活力四射、充满魅力的新形象,反映了澳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后,澳门同胞的民生福祉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对祖国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日益增强,“爱国爱澳”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等内容。

收听《海边春秋》

有声书

更多好书

欢迎关注

百花文艺

微信搜索:baihuawe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