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解放战争时期 发生在襄阳双沟的三次战斗


双沟镇位于襄阳市东北部约30公里处,唐白河穿镇西、滚河穿镇南而过。东与枣阳市七方镇交界,北与襄州区朱集镇、程河镇相连,西与襄阳高新区、襄州区古驿镇隔唐白河相望,南与襄州区张家集镇、经开区东津镇毗邻。

双沟镇是襄阳的东大门,是从襄阳往东(武汉方向)的必经之地 ,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抗日、解放战争时期, 这里发生过多次战斗,下面所述的是三次较大的战斗。


随枣战役之双沟战斗

【背景】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5月,中国国民革命军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枣阳地区与日军的作战,称作随枣战役。

武汉会战之后,日军为了消除鄂北、豫南方面中国军队对武汉的威胁,向湖北随(县)枣(阳)地区发动进攻。5月1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为解除国民革命军对平汉线(现京汉铁路)交通的威胁,以第三、十三、第十六师团和骑兵第二、第四旅团等,向随县、枣阳地区进攻。为牵制和阻击日军进攻,中国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所属部队编为左、右两个集团军和江防守军进行防御,并实行反击。战至23日,第五战区部队先后收复枣阳、随县。日军退回钟祥、应山,恢复战前态势,会战宣告结束。国民革命军队击毙日军1.3万人,自己也付出了较大的牺牲。日军未能达到预定的战略目标。

随枣会战期间,日军窜扰襄东地区的方集、黄龙垱、张家集和唐白河两岸的双沟、程河、朱集、埠口一带的农村、集镇。发生在襄阳县境内的国民党军队的正面作战,主要有双沟和程河两次激烈的战斗。

双沟是襄东的门户,是鄂西北、豫西南的屏障,因此是日军企图向鄂西北扩展的必争战略要地。双沟之战是随枣会战重要的组成部分。

日军在进攻双沟之前,做了缜密的部署。先派一支部队向新野进犯,是为了牵制国民党第31集团军汤恩伯部,并切断其对双沟守军的增援。接着,又派1个师团,从钟祥向襄东进攻,企图消灭驻扎在洪山头的国民党第56军,并堵塞双沟守军的退路,然后合力围歼。

防守双沟驻军是国民党第56师第366团,双沟镇上还有一个由双沟镇青年组成的支前战斗队。

5月15日,日军第13师团主力,开始发动对双沟的攻势。国民党第366团杜仁惠团长为了诱敌深入,命令各守军坚守阵地,待机出击。

日军在一阵隆隆炮声和猛烈炮火掩护之下,直扑双沟东侧祖师殿,占领了镇东据点。当日军开始攻城时,预先埋伏在城壕内和暗堡中的我366团士兵们,集中火力一起发射,用炮火将进城咽喉马鞍桥,封锁得严严实实,使日军无法通过。同时,用迫击炮猛轰日军占据的祖师殿。日军惊慌失措,慌忙撤退。

17日凌晨,日军用大炮做掩护、坦克作先锋,发动了第二次进攻。一阵炮轰之后,坦克开路,步兵紧随其后。我军民协同作战,寸步不让,依托工事英勇阻击。当日军坦克向我军阵地冲来时,工事里的土兵毅然奋起,冲向日军,与之短兵相接,使坦克成了无用之物。一场混战,一直打到傍晚。日军扔下数百具尸体狼狈逃窜。

18日夜晚日军又发起了第三次进攻。他们用1个联队的兵力在马鞍桥佯攻,其余部队分两路夹击。

5月19日凌晨4时,5辆坦克从小南门冲进了城。我军民筑成“人墙”“火网”,堵住坦克后路,猛击坦克后面跟随的日军。我军杜团长命令方营长带领1个排配合青年支前队,用事先准备好的稻草铺满路面,堵塞街道要口,日军履带式坦克受到稻草滞阻。抱着一捆手榴弹的方营长纵身一跃,跳上坦克,将手榴弹从坦克窗口投掷进去。随着一声巨响,坦克炸得碎片四溅,方营长也壮烈牺牲。日军5辆坦克都在手榴弹的轰炸中,变成了一堆堆废铁,冒出浓浓黑烟。在枪声、炮声、军民欢呼声中,日军第三次进攻又被我双沟军民击退了。

双沟军民在强大的敌人面前,毫无畏惧、英勇抗击日寇,胜利地完成了战略堵截,使国民党第13军主力得以北撤豫西,保存了实力。日军妄图歼灭第5战区主力部队,解除威胁武汉的图谋破灭。

日军在双沟战场上的损失,激怒了侵华总司令部,他们急忙从新野调来援军,由朱集向双沟逼近,占领了唐河西岸的上湾、郝营等村庄,切断了双沟守军西退的道路。

5月21日12时左右,日军第16师团接替13师团发动了对双沟的第四次进攻。此次日军先以大炮猛轰,接着由坦克开路,步兵随后,从双沟四门同时攻击,双沟守军在伤亡惨重、外无救兵的情况下被迫撤离。

抗日浮雕(网络图)


李先念率军攻打双沟

【背景】1945年8月中旬至9月中旬,蒋介石从西南、西北大后方共调动37个军73个师,不断进犯华北、华中、华东、东北各解放区。为反击国民党的进犯,争取和平民主,增强共产党在国共谈判中的地位,10月20日,新四军第五师师长李先念率领野战纵队3个旅,发起桐柏战役。在江汉、鄂东两军区的配合下,经过连续作战,相继解放了桐柏、枣阳、新野等县城。

1945年11月上旬,国民党第五战区第十军二十师占领双沟。解放军中原军区于12月6日,部署攻打双沟,歼灭国民党第五战区第十军二十师。李先念命令中原军区二纵第十三旅担任主攻,部署在双沟东北处;第十五旅为助攻部队,部署在双沟南;第三五九旅为预备队,部署在枣阳西北;一纵第二、第三旅部署在襄阳县之程家河、枣阳县之徐家寨和杨垱(控制唐白河,并向新野、唐河方向警戒);二纵第十四旅守备湖阳、新城一线(阻击北面之国民党军,以保障主攻部队安全)。李先念和中原军区二纵队司令员文建武随部队行动,将前线指挥所设在离双沟两公里处一国民党丢弃的碉堡内,以便观察和指挥主力部队作战。

12月7日黄昏,中原军区部队对双沟外围国民党军发起进攻,双沟北战斗最为激烈。国民党守军八十五、五十九两团的阵地被中原军区部队突破,周岗、赵家仓房及以南的三里庙等制高点也被攻克,双沟外围之敌大部被肃清,守军退入镇内,敌二十五师师长谭大乃依托土城工事固守待援。

同时,中原军区一纵第三旅也向祁仪进发,一纵第二旅第四团在程家河歼灭国民党一二七师两个连近300人。

12月8日,围攻双沟。中原部队士气高昂,战士们不断高呼:“打下双沟镇,歼灭二十师,活捉谭大乃!”黄昏,中原军区二纵主攻部队向双沟镇内之国民党军发起总攻。第二旅三十八、三十七团分别组成突击队,采取强攻,先后从双沟东北面、西北面突破守城的国民党军的土城工事。第三十七团二营歼敌师部特务连两个排,击毁其机炮连,缴获迫击炮8门。突击队和国民党守军距离很近,双方喊话都听得很清楚。战斗正激烈进行之际,前来援救双沟之国民党共6个师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双沟外围的中原军区部队进攻,企图从外合围。同时,国民党驻襄阳的守军也向双沟增援。战斗形势万分紧急。李先念立即下令撤出战斗,向唐河以南的祁仪转进。此次双沟战斗经过一天两夜激战,共歼敌1000余人。

进攻(网络图片)


双沟反“扫荡”伏击战

【背景】1948年初,由于桐柏、江汉解放区的迅速发展和各项斗争的普遍展开,国民党政府极为震惊,在信阳、南阳、襄阳分别成立了第五、十三、十五三个绥靖区,重新整顿与收编国民党地方武装,企图以分区防御阻挡解放区的扩展,进而“围剿”“扫荡”解放区。为了粉碎敌人“扫荡”,解放区人民武装采取了避开强敌,捕捉弱敌,以集中对分散,以分散对集中,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战略战术,不断赢得斗争的胜利。

1948年5月24日,国民党襄阳县民众自卫队第二支队长孙典五带领团丁及乡政人员共1000余人,以大队长刘高鸣、大队副宋云复为前锋,像捅了窝的马蜂一样乱嚷嚷地扑向双沟。

康泽所属的一六四旅派出一个炮兵连在后面押阵助威。九区区委早已得到孙典五一伙的行动情报,针对大布衫队不可一世和散漫无纪律的特点,在双沟镇设置三角形阵势:桐柏军区二十八旅一个炮兵排埋伏在双沟街,区中队3个班埋伏在周家岗村附近,骑兵班埋伏在高营村附近作为冲锋部队。由4个民兵班作正面佯攻。待大布衫队进入伏击圈后,3路伏兵聚而歼之。

25日清晨,战斗打响,4个民兵班佯作还击,且战且退。大布衫队果然“依计”而行,误以为民兵败退,于是狂呼乱叫,穷追不舍,全部钻进包围圈。当炮兵排、区中队、骑兵班的枪声一响、杀声四起时,敌人方知上当,乌合之众一击即溃。大布衫队立刻像无头苍蝇,到处乱窜,各自奔命。支队长孙典五站在陈湾高岗处,见队伍败下来,便带着指挥部里的爪牙,转身向炮兵连报信去了。炮兵连慌忙在冢子岗上,发射了3发炮弹就后撤了,一直跑到张家湾才收住脚。

此次战斗,激战两个小时,击毙大队长刘高鸣、埠口乡乡长张群然等10余人,生俘大队副宋云复及其以下官兵200余人,缴获步枪200余支,手枪10余支,轻机枪1挺。


(杨立武 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