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回忆!浦东周家渡的起始、蜕变、再出发!

很久以前,

相传在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下游,

有一个渡口,由周姓掌管……

下面,

和小布一起走近周家渡

阅读TA的光影故事。


老渡口的故事


货船、摆渡船、各种起重机……

平凡而忙碌的码头拉开了

浦东改革开放的序幕。



原先繁华的周家渡老镇,

曾是20世纪初轻便铁路和兴化铁厂的

产业工人聚居地。



这庞大的钢筋建造群就是江南造船厂。

作为一家百年老厂,

它历史悠久,享誉全球,

是周家渡一道宏伟的风景线。



上世纪80年代开凿的川杨河,

打通了黄浦江水系和长江水系,

也是上海建材航运的重要水道。

夕阳下,

金色河面上长长的拖船队

也曾是一道特色景观。



每天早晨着急等待轮渡靠岸的,

是浦东浦西两岸的居民。

曾经的手抄型公交调度、

机车群中流动的人工卖报,

离我们似乎已经很远。



出了渡口,

就踏上了浦东这片改革的热土。



棚户区生活纪实

从渡口出来的上南路,

是人们的主要出行道路,

主道窄窄的,两侧是棚户区。



前世博时代,

周家渡承载“生产岸线”的功能,

钢厂的家属、划舢板的老渔民、

回沪的老知青、渡口居民生活在这里,

棚户林立。



棚户区里家家都是“七十二家房客”,

甚至要把生活拓展到弄堂里,

揩面刷牙汰衣裳都是家门口的日常。



那是个知足而亲近的年代,

28寸“老坦克”在弄堂里穿梭,

叮当的车铃声唤醒了大人骑车上班、

孩子坐后座去学校的记忆。



阳光下的闲聊攀谈和孩童的奔跑嬉戏,

是棚户居民的休闲常态。

而远处大楼上的广告牌,

正记录着改变这块土地命运的倒计时。



蜕变的序幕

为迎接世博会,2005年开始,

伴随几代人记忆的老厂、棚户区

或停产、或拆迁,

2006年百年渡口正式停航。



虽有不舍,

但更多的是对未来无限的憧憬和梦想。

大红色的动迁横幅,

布满周家渡的大街小巷。



为支持世博新城的建设,

这里掀起了有史以来

单个建设项目的最大规模动迁。

在爆破声中,在捶打声中,

在挖掘机的轰鸣声中,

一幢又一幢熟悉的建筑被夷为平地。



上钢三厂拆除,

象征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拆迁后的周家渡,

变成了一片空旷的平地,

如同一张蕴含无限可能的空白画纸,

待人将它细细绘就。



世博新城建设中

那是一段红火的日子——

推土机翻开沉闷的土地,

世博新城渐渐现出雏形。



2004年,8号线地铁站开始建设。

2009年,7号线地铁站通车相会。



上南路川杨河桥拓宽了,

东明路桥建成了。

百年老渡,

转型为浦东交通枢纽。



周家渡一天天翻新……

狭窄、杂乱、坑洼的街道不见了,

主干道浦东南路进行了拓宽改造,

宽阔、整齐、平坦、四通八达。



密布天空的电杆电线改入地下,

周家渡的上空变得开阔明朗。



工人和志愿者们种花、种草、种树,

为钢筋水泥的街区

添上鸟语花香、绿意盎然。



工人们在40米高空

进行阳光谷膜结构施工,

新的现代城市天际线即将诞生。



从一位民工的宿舍小窗望去,

正是一片辉煌的世博新城。



2010年,

周家渡改造一新,

再度喜迎八方来客。



翻开崭新篇章

现在的周家渡已翻开崭新一页。

后世博时代,

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成为

年轻人们的最爱,

顶级明星演唱会、热门电竞赛事

在这里落地。



中华艺术宫里不仅能看展,

还开了文创店。



世博源成为又一商业地标、

辐射更大区域的综合商业中心,

满足居民的逛、吃、买需求。



眺望白莲泾,

晴空万里、风轻云净。



镜头拉近,

茂密的悬铃木,

是周家渡地区一道靓丽风景线。



缤纷社区

为居民送来“美”的生活。



优质的教育资源,

让孩子们安享读书时光。



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全靠阿姨们一显身手。



对这个浦东老渡口的今昔,

你有哪些回忆和故事?

欢迎在留言区和小布分享~


编辑:姜天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