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天后,中国如何抉择,关乎国家,关系你我!

23天后,中国如何抉择,关乎国家,关系你我!



昨天,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原本计划将于3月5日召开的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将于5月22日召开,这一迟到近70天的会议,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为全国人大会议最重要的作用是审议和编制一年的经济工作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尤其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世界处于难以预测的发展之中,中国将会采取何种经济政策,不仅关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战略走向,而且还关系世界经济格局会向何种方向演变。


首先,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首次在世界主要国经济体都陷入衰退,且极具不确定性情况下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不少学者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现有的政治经济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未来,中国将以何种姿态拥抱世界,备受关注。有不少经济学家预测,如果美国经济迟迟得不到恢复,欧元区及日韩等世界主要经济体持续衰退,中国的经济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能接受的情况,中西的对立情绪势必将比以往任何时候严重,目前,很多国家借疫情向中国索赔,就是这种对立情绪的缩影及宣泄。


因此,在这次会议上,中国在制定经济战略时,照顾这种对立情绪,不仅需要,而且必要,因为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只有开放与合作才能促进发展,封闭与孤立只有死路一条。


其次,中国将采取何种方式刺激国内经济也是人们急待知道的答案。中国当前的经济实际上面临极大困难,因为三驾马车中,外贸的马车不是慢了,而是停了。这势必会影响另外两驾马车的速度,投资萎缩、消费谨慎是我们不得不作答的难题。


这一段时间,中央及国务院接连召开多次会议部署经济工作,促进经济发展,比如,新基建就被寄予厚望。但是,中国经济不比以往,如今的体量更大。2008年,中国的GDP总量为30万亿人民币,2019年达到100万亿,10年增长了3倍还多。如果说2008年的经济是万吨巨轮,那么今天的经济就是航空母舰,而要驱动航空母舰,要多大的动能可想而知,因此,中国经济要走出困境,实现发展,恐怕“新基建”远远不够,因此,在“新基建”之外,中国新的经济战略是什么?都在等待着。


第三,中国将如何抓住历史机遇,成就本次会议的历史地位,万众期待。


这次疫情,中国能如此迅速控制住疫情,有四个没想到:


一是没想到中国制度的力量如此强大,中央一声令下,全国一致行动,绝无拖沓。


二是没想到中国的生产能力如此强大,中国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提供抗疫需要的所有物资,而且效率之高,超出想象,这不仅是市场的力量,更是中国拥有全产业链的巨大优势充分凸现。


三是没想到中国科技力量和医疗水平如此强大。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的科学家在极短时间内就完成了病毒的基因测序,为后期的医疗和疫苗研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中国的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断总结治疗经验,使死亡率不断降低。


四是没想到中国在面对国家危难时是如此团结。疫情发生后,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同心抗疫,无论在什么岗位,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尤其是那些最美的逆行者,同死亡赛跑,与病毒抗争,令人敬佩。


这四个没想到,让中国迅速战胜了疫情,进入发展经济的轨道上来,如今,中国又站在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节点,如何抉择,万众期待。


总之,23天后,答案将揭晓,不仅关系国家未来,更关系你我前途命运!


本文作者:周鹏林

中企思智库副研究员

《核心内参》主编


责任编辑:解劲 审校:夏雨

微信美编: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