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粉世家:从开明和气的金太太对待媳妇的态度,解读三个婆媳道理

很多人说金粉世家里活得最通透明理的人,就是金太太了,放到现代来说,金太太的身份不止是豪门,当代总理的太太,光是这层身份,就透着一股尊贵和高不可攀。

但是金太太却一直以和气明理的形象示人,她没有那个时代名门世家贵妇的苛刻,也没有身在豪门对低层人民的轻视。

对待媳妇,无论是门当户对的还是出身寒门的冷清秋,她都给予了她们该有的尊重和包容,对待丫环下人,也并没有像别的豪门大户一样,充满了苛待和刻薄,而是把他们当普通人一样,给了她们不一样的平等和宽厚。

冷清秋刚嫁进金府时,金太太怕她不习惯,也担心她寒门身份会自卑和拘谨,特地拉着她说了几句体己话。

说她到过国外,看惯了国外的自由家庭,所以她们对待儿女的婚姻也没那么多条条框框,家里也没什么规矩,只要一家和气就行。

丫鬟小怜两次逃离,一次出家,一次跟柳春江私奔,金太太都没有对她太过苛责,而是让她说出自己的想法,并表示会理解和支持她,对一个丫鬟尚且如此宽厚,可见在那个封建思想还未取缔的时代里,她的明理和开明有多珍贵。

即使明理如金太太,在媳妇和儿子中,也依然改变不了站儿子,金太太面对媳妇时处理的方式,也道尽了婆媳间相处之道。

01 不要在婆婆面前说丈夫的不是

金太太是个慈祥开明的老太太,但是在育儿方面,她却是失败的,她生了四个儿子,除了老二婚姻正常外,其他三个都是渣男体质,个个随了金铨,家中有娇妻不算,还处处在外寻花问柳。

每次金铨想管教儿子时,金太太都会适时站出来替儿子解围。有一次金凤举在外一夜未归,吴佩芳一夜未眠后找婆婆诉苦,说金凤举外面有女人,经常不回家。

金太太听后没有责怪儿子,却说媳妇的不是,她说:男人纵然有错,可你也得改改性子,性子软一点,别总是男人一回来就挑刺,怼他,谁受得了呢?

她也不想想,老公打自己身边丫鬟的主意不成,又在外养了姨娘,作为老婆,她能做到不吵不闹不挑刺吗,要不是吴佩芳厉害,直接打压,让金凤举对她存有敬畏,不敢胡来,估计他早就娶了几房姨太太了。

金凤举什么德行,金太太比吴佩芳更清楚,明明自己儿子的错,她却责怪媳妇不够温柔体贴,才把男人往外推。

明理如金太太,尚且不能理智看待媳妇和儿子的问题,又何况现代婚姻中的夫妻。

在婆婆眼里,那都是她从小宠着爱着的孩子,即使他有再多缺点,也不喜听到媳妇说太多儿子的不是。

再好的婆媳关系,也要记住这个理,婆婆不是妈,她不会站在媳妇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遇到夫妻矛盾时,即使她口头不说,心里也永远会站儿子一边。

媳妇对婆婆的感情建立在丈夫的基础上,一个对妻子好的丈夫,媳妇对婆婆会多一丝耐心;婆婆对媳妇的感情,也是建立在儿子的基础上,媳妇对儿子好,儿子对媳妇好,婆婆就会对媳妇多一丝接纳。

不要在婆婆面前说丈夫的不是,这样只会破坏婆媳之间的感情,也会破坏夫妻之间的感情。毕竟婆媳关系好坏,直接影响夫妻感情。

02 再好的婆媳,也要有分寸感

冷清秋刚嫁进金府时,金太太还是很喜欢她的,怕她不习惯大户人家的生活,会和气的跟她讲金府的一些规矩。

刚结婚时金太太就言明,她不会多管夫妻之间的事,只要年轻人自己自己就行,但是有一点,就是金府的女人不能出去做事。

实际上刚开始金太太对冷清秋也确实不错,想带她慢慢适应金府的生活圈,但是冷清秋喜欢安静,不太擅长社交,所以后来金太太也放弃了,随她过自己喜欢的生活。

但是,冷清秋犯了两次金府的大忌,让金太太对她好感度大减。

第一次是过年时金燕西带她偷偷回了娘家,这在金府是不允许的,金家人口众多,虽然金太太宽厚,但总还是有些金府的规矩的,毕竟对于大家族来说,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次事件被金太太知道之后大为震怒,不过觉得她刚进门,所以便没多加追责。

第二次是她瞒着所有人去教书,连金燕西都没告诉,而且她还为此事跟以前传过绯闻的欧阳联系到了一起。

金太太知道后,对冷清秋的态度彻底转变,从前的乖巧懂事,变成了心机深沉,后来金燕西和她感情变淡,整日夜不归宿,即使冷清秋生孩子生病,他也不管不顾。

家里几个姐妹都看不下去了,金太太却依然站儿子,说是冷清秋自恃有点学问,过于高傲,做人做事城府过深,才把儿子往外推的。

因为冷清秋没有在婚姻中拿捏好分寸,才让她最后成了众矢之的,连婆婆对她的那点好感也失去了。

婆媳相处,最怕的就是没有分寸感,现代婚姻,或许家庭之中没有那么多规矩和束缚,但是该有的边界和分寸还是要的,这种分寸不止是媳妇,婆婆也要有。

比如面对育儿的不同教育,面对生活的不同习惯,不要过多的苛责和试图改变,人生活了一辈子的习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改变的。

在生活中慢慢影响,慢慢靠近,进退有度,才会让婆媳间相处的更加融洽。

03 事关利益,媳妇永远排在家族之后

冷清秋跟金燕西的矛盾到了白热化,两人闹到了离婚的地步,金燕西一句:你看看你身上有哪件东西是姓冷战的

一向高傲的冷清秋听到这句话后哪里受得了,哭着找金太太说要离婚的事,金太太不同意,她便打算回娘家住几天。

金太太发动全家族劝她,再听到全家劝半天她依然想回娘家时,立马拉下了脸,怒道:说了半天,你还是这句话。

金太太为什么不让冷清秋回娘家,就是怕被外人诟病,说金府的不是,媳妇被气的回娘家,说出去面子总归过不去,她要维护金家的门面,自然不想让冷清秋哭哭啼啼满脸委屈的回娘家。

在金府着火时,冷清秋失踪,当时冷清秋的母亲和舅舅来到金府,得知冷清秋不见了之后,伤心欲绝,说生要见人死要见尸,希望能登报寻找,或许能早点知道女儿的下落。

金太太当场就否决了,说登报只会闹得满城风雨,这让家里面子往哪搁啊,两口子闹矛盾该回来,她自然就回来了。

媳妇和孙子生死不明,她最先考虑的还是金家的颜面,到底是外人,不知如果失踪的是她儿子,她是否还能如此淡定的道一句:

要回来自然就回来了

其实这就是婚姻中最残酷的现实,碰到家族利益时,媳妇永远是外人,婆家永远是不会站在媳妇的一边的。

所以女人在婚姻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把自己看的太高,婆媳本来就不是母女,期待少一点,失望就会少一点。

很多婆媳矛盾的开始,就是因为对对方投入了太高的期待,觉得对方就应该这样对自己。所有没有血缘关系维系的情感,都是靠利益纽带维持的。

婆媳之间的利益纽带,就是中间的男人,男人给足了双方的砝码,婆媳之间的天平才会维持该有的平衡。

04

婆媳关系一直是热议不断的话题,并不是靠包容和迁就就会能婆媳和谐,婆媳相处是个大学问,每个家庭都有属于自己的相处方式。

我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也要尽量避免让婆媳之间产生隔阂,夫妻之间有什以矛盾可以关起门来沟通,不要在婆婆面前经常说丈夫的坏话,因为儿子永远是她宠到大的,你的批判就等于对她教育的否决。

婆媳相处,在迁就的同时也要有自己的立场和主见,保持各自独立的空间,不要过多的干涉对方,做到进退有度。

很多人说婆婆对媳妇要有边界感,媳妇对婆婆也要有边界感,不要随便批判老人的生活习惯,更不要尝试改变。

相互尊重对方的生活,在磨合的过程中,慢慢习惯对方的生活,慢慢融入对方的生活,再从中均衡两人的生活习性。

婆媳之间的分寸感,就是保持一碗水的距离,婆婆对媳妇有关爱体贴的尊重,媳妇对婆婆有包容的敬畏,这样才能让家庭更加和谐,让生活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