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武志红为什么说出版这本书是“功德无量”的事

(原创作品,抄袭必究!)

过完了整个暖冬,刚入春的上海却在一夜间陡然降温十几度,下起了雪。窗外寒风呼啸,水盆里结了冰。但在我看来,这些都比不上我和父亲的关系更冷

已经人到中年的我,居然还被父亲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冲进屋子,拍着桌子对我怒吼,逼我按照他的意见去做。这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我太想知道我还能怎么办?这也是我打开这本书的初衷。



什么是原生家庭?说白了就是人从小被抚养长大的家庭。但它不仅仅是我们成长的地方,也不仅仅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的集合,它更是一个体系,容纳着彼此紧密相连的人。在这个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深刻,并常常以隐蔽的方式影响着其他人。

在这个体系中,

饱含着爱和欢乐,也充斥着焦虑和内疚,各种情感交错在一起,跟随着家庭成员的态度和关系,不断地此消彼长。我们在此成长的同时,也深深地被刻上了它的烙印。

因为在小时候,家庭就是你的一切。它教会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如何与周围的环境相处。它对我们的影响将波及我们整个的一生。


而“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博士,同时也是知名的演说家和作家。这本《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就是她的作品之一。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也是全球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作品。

心理学家武志红亲自为此书做了推荐序,他感叹说:出版这样一本书,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它既深入又易懂地解决了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东西,让觉知之光重新照射到我们心里,点燃爱、自由和幸福。

这究竟是本怎样的书呢?


01 哪些父母被称为有毒的父母


要治病首先要诊断,书中第一章就开始给我们讲述哪些是有毒的父母。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有个术语叫“阴影”,他指出:不能在阳光下呈现的心理,最后就会躲入阴影中,但它并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我们不能控制的破坏性的方式出现。

《原生家庭》中指出,我们所有的感受都有它的源头,尤其是那些处于阴影中的感受。而一直以来那些似乎无法被理解,也无处安放的感受,其实主要就是来源于我们与父母的关系。

人无完人,我们当然不能要求父母从来不犯错,不会在偶尔冲动下对孩子有过激行为,这些都是可以原谅的。但注意,如果他们的负面行为模式是持续存在的,并且一直在支配控制着孩子的生活,那这些就是伤害型,既有毒父母了。

有毒父母的子女,不管经历有什么不同,他们成年后表现的症状都可以归结为:自尊心受损以及由此引发的自我毁灭行为。感到自己毫无价值,不被人喜欢



不健康的家庭也不鼓励个人表达

,子女都必须与有毒父母的思想行为保持高度一致,自尊心这种东西只允许父母有。

如果你对照自己有上面这种症状,同时通过本书里的详细问卷,可以进一步确认自己是否已经被有毒的父母感染。

作者苏珊通过大量的案例调查和总结,在《原生家庭》的第一部分,列出了7种有毒的家庭行为模式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等。


而在具体阅读中,我惊讶地发现,原来有毒父母可以通过这么多种能见和不能见的方式,用各种途径来伤害我们的身心,而且很多还披着道德伪善的外衣,让我们难以分辨而受到传染。远比普通读者想象的更严重。



02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弗洛伊德说:成年后的人格缺陷,都来自于童年的创伤。

如果说在有毒父母的类型中,有部分是很容易被公众所识别的,比如酗酒型、身体虐待、言语虐待等,那另外几种我把他们称之为“隐形”的有毒父母



尤其在中国以及一些社会观念还比较落后的地区,父母对子女依然拥有绝对的权威。他们的地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甚至凌驾于法律和自由的人权。包括我父亲一直就是这种观念。

“百善孝为先”

这句古话一直被作为国人尊崇的至高美德被传奉至今。孝敬长辈固然没错,但可怕的是我们的父母乃至我们自己,却把它当做了“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的借口。

在这样的私德大旗下,父母可以对子女为所欲为,因为他们的言行就成了真理。他们绝不接受任何不同意见,凡是子女的意见与此相抵触就是错,就是罪。他们与其说是我们的父母,不如说已经成了我们的神。

更可怕的是,我们从小就被迫接受这样的教育,我们总是下意识地竭力为父母的错误开脱,用“否认”这个最简单有力的心理防御方式,来企图忘记父母的所作所为,把罪名都归到自己身上。



但否认带来的宽慰始终是暂时的,而我们需要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

书中形象地说:“否认是情感高压锅上的盖子。”

我们的心理被压抑得太久,我们面临爆发的情感危机就越严重。我们欺骗自己不过是将不可接受的事情转变为表面可接受的。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其实一直都清楚事情的真相

比如我们经常在公司被老板骂成狗,只好唯唯诺诺认错,回家就容易向自己的妻子孩子咆哮发泄。因为人的心理需求决定了他们要找到一种平衡。当我们不得不服从父母,那么由此而来的强烈情绪就往往需要不自觉地转嫁到弱者身上。你的伴侣、孩子、朋友,都可能受到它的波及,成为你的“出气筒”。

而他们又会找谁出气呢?这样的负能量会象病毒般传染下去。



“一切没有完成的重大愿望都会成为诅咒般的力量。”

转嫁而来的情绪破坏我们身心,造成了我们性格中的暴躁或抑郁,它也在破坏我们的婚姻、事业,以及社会关系。

在孝道这样的私德逼迫下,需要“无条件服从”父母的孩子,到了社会上会忍不住放肆,连破坏公德都成了一种叛逆的快感。

所以这样的孩子不但受害,自己也成了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只有将有毒的父母拉下神坛,你才能找回真正的心理平衡。



03 “为你好”的背后,是操控型的父母


因为出演电视剧《奋斗》走红的演员朱雨辰,39岁依然单身,为什么呢?



他的母亲曾公开在节目中说:“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我都会去干扰。”,

后来大家知道不仅如此,连朱雨辰吃什么喝什么,接什么样的戏,都在母亲的严格监控之下。

就是这种密不透风,控制欲爆棚的爱,导致了朱雨辰遇事隐忍,对待爱情消极妥协,生活状态低迷,脸上总日带着一副找不到方向的挫败感,真的太难了!



这就是

《原生家庭》中典型的操控型父母。其实这样的有毒父母存在很广泛,且相对隐蔽,细思极恐。

因为他们表面口口声声“为你好”,所做的每件事似乎都是善意的关爱,丝毫没有我们传统观念中的虐待行为,其实却以爱的名义把我们紧紧捆绑住,失去了自主权。外界对父母一片赞誉,孩子却有苦难言,一旦抵抗还会招来非议和骂名,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根据苏珊的剖析,其实这种父母有着对于“空巢综合征”的病态恐惧。他们害怕不再被孩子需要,会尽力维持孩子的无力感,也因为孩子的独立而感觉被背叛和遗弃。

所以他们自觉不自觉地用无微不至关心,巧妙地让你觉得自己的想法毫无价值,并制造你无时无刻不需要他们帮助的假象。因为正是子女永远的依赖,才便于他们牢牢地掌控


象朱雨辰这类年龄和经济状况早就完全可以独立的子女,母亲的“贴身式360度无死角服务”令他窒息又无奈,相信很多人看到节目的人都深有同感。

看到这种类型我马上想到,我的父亲也是经常如此,把我当三岁孩子那样给予超多不必要的“照顾”。而这些最终都成了他辛苦付出的“证据”,可以加重我的负罪感。

就是“为你好”3个字,让子女背上负疚感,而且无论投降或者叛逆,都不利于心理上的解脱。只能在心中将无力感和怨恨越积越深,最终导致抑郁和心理扭曲。



04 摆脱有毒父母,拥抱你的内在小孩


以上只是《原生家庭》的前半部分涉及案例的一小部分,作者在此细致详尽地分析了各种有毒父母的家庭模式,丰富现实的案例看得人简直有些抓狂了。

原来我们很多人的生活都在原生家庭的阴影之下,好像被命运扼住了咽喉,始终呼吸不畅。



好在后半部分我们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因为无论是何种有毒父母,其实在苏珊所提供的方法下一步步来,我们与之的关系都是可以得到改观的。这也是本书难能可贵之处,指出病症,也能给予药方。

首先,在我们找到自我、改变生活之前,先要了解错误的观念与我们行为之间的联系。

在与父母有纷争时,我们总被告知要原谅,但

原谅其实是个陷阱。不要觉得所有的错都是你的错。

孩子与父母是同样平等的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权利。一味的原谅并不能使得状况好转,单方面的原谅只会让我们的情绪受到消极的影响,得不到正常的宣泄渠道。



谁的错误就应该谁来负责,每个人从心底都渴望被公平对待。必要的时候划清责任界限,只有让父母负起他们应付的责任,从有毒父母的控制下解放自己,我们才能获得内心真正的平静,而不是必须要原谅他们。

辨识清楚哪种对你今后的心理健康更有帮助。



其次,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是,苏菲在书中给了大家一个很实用的方法:非辩护性回应。

根据心理学研究发现,面对有毒父母,顺从和叛逆其实都是失败。要么造成个人满足感的缺失变得抑郁,要么任凭自己的情绪变得一触即发,失去自我控制,给对方提供了巨大的掌控能量。

而此时用非辩护性回应就可以阻止矛盾的激化,比如用:“这样啊”、“你有权坚持你的意见”,和“让我想想”这类的语句来回应,而不是正面冲突地回答。

因为非辩护性回应的方式中,没有包含你任何的要求,也就不会轻易遭到拒绝。既避免了无条件顺从,也间接给予了一定的暗示,父母还不好发火。

有人或许觉得这样很怂或者很狡猾,但我真的认为

它是一种语言的技巧,也可以说是一种情商的体现,关键是确实很好用!



联想到起我自己与父亲争执时,就是经常用错误的方法直接说出自己的对抗性意见。如果采用非辩护性回应,而不是正面回答,情况就不会那么快激化了。

此外,作者还在后面介绍了根据各人具体不同的情况下,如何寻找最好的方法,与有毒父母进行一步步的对峙。以及对于不同的对峙结果,我们又应该采取怎样的后续方法。具体手段应该是当面谈话,还是书面语言,还是借助其他人和工具?

例如“首演”的准备、平静或者激烈的对峙、对峙造成的家庭影响、与年迈父母的对峙等等各种场景演练和实例。

可以说至少就我个人看来,如果真的能够下决心

按照书中提供的方法付诸行动,那么在一定意义上就不存在失败者。


05 结语


看完这本《原生家庭》,我有很强烈的相见恨晚之感,理解了武志红为什么说出“功德无量”这个词。

有句话说“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那些有毒的父母就像是装睡的人,并不是你畏惧忍让,或者单方面原谅和顺从就能叫醒和改变的。偏偏还有那么多人像我之前那样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需要被点醒。

著名主持人董卿在访谈中曾说,自己小时候经常被过于严厉的父亲责备,以至于产生过厌世的情绪。这些经历至今还在影响她,甚至还影响到她的孩子。如今光鲜靓丽的她,内心也还住着一个战战兢兢的小孩。



我们必须明确,子女与父母同样拥有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权,同样可以选择自己想要的独立的生活方式。没有人拥有这样的特权,可以将你的自由和尊严践踏在脚下,包括你的父母。

通过此书,了解你的原生家庭,了解你自己,用科学与理智勇敢地付诸实践,你会发现,你与父母的关系并不是不可改变的,你有这个力量

这本书并不是对父母简单的控诉,我依然相信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很可能你没有正确的行动力,他们也就没有正确的认识和改变的机会

或许你可以与他们一起看看这本书,给彼此一个机会

做更好的自己



来吧,是时候去抱抱你心中的那个小孩了,不要再让他背负不该背负的重担。

非常希望这本书也能像帮助我和很多人一样,来帮助你找到应对有毒父母的解药,找回你的自信和自尊,重建你的自我价值!


(作者:小小小小的火,愿我的文字能与你分享平凡的感动。请关注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