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的種類有哪些

玉米起源於美洲大陸。至今南美洲還有很多地方分佈著玉米的祖先大大芻草。而且在墨西哥80000年的古代遺蹟中,發現了野生玉米的花粉化石。玉米在16世紀首先從美洲開始傳到世界各地。在明朝的時傳入中國。

玉米屬於禾本科,玉米屬僅有一個玉米種。但是玉米長期栽培也被選育成多個種類,按玉米的植物學特徵和生物學特徵,可進行下述分類。根據籽粒形態、澱粉的類型和分佈等,玉米可以分為九種類型:

硬粒型,硬粒型玉米果穗多為圓錐形,籽粒堅硬,有光澤,胚乳以角質澱粉為主。籽粒有黃、白、紅、紫等顏色,以黃色最多,白色次之。穗軸以白色為多。一般硬粒型品種具有早熟、結實性好、適應性強等特點。

馬齒型,馬齒型玉米果穗多為圓柱形,籽粒較大,胚乳以粉質澱粉為主。籽粒頂部凹陷呈馬齒狀,凹陷程度隨籽粒粉質澱粉含量而不同,粉質澱粉含量越多,凹陷越深。籽粒顏色以黃色為多,次為白色,其他顏色紫色、紅色較少。馬齒型品種增產潛力較大,是栽培品種的主要類型。

半馬齒型,半馬齒型玉米果穗為長錐形或圓柱形,與馬齒型相比較,籽粒頂端凹陷不明顯或顯白頂。角質澱粉較多,品質比馬齒型為好,繫馬齒型與硬粒型的雜交種衍生而得到的。生產上應用的品種也較多。

糯質型,糯質型亦稱蠟質型,胚乳為角質澱粉組成,籽粒不透明,無光澤如蠟狀,色澤有黃色和白色。澱粉呈粘性,遇典顯紅色反應。糯質型是玉米引入中國後形成的一種新類型。被稱為中國蠟質種,但栽培面積不大。

甜質型,甜質型玉米也叫甜玉米,由於所帶隱性基因種類不同,又分普通甜玉米和超甜玉米,籽粒胚乳大部分為角質澱粉,在乳熟期籽粒糖分含量為12-18%。成熟時由於糖分未能及時轉化為澱粉,胚乳澱粉含量少,乾燥後,籽粒皺縮。籽粒顏色有黃、白等色。一般用於嫩穗食用和加工製成其他產品。

爆粒型,爆粒型玉米穗小軸細,粒小堅硬、圓形,籽粒頂端突出。胚乳多為角質澱粉,僅中部有少量粉質澱粉。粒色多呈黃、白色,紅、紫色較少。籽粒形狀有米粒形和珍珠形兩種。籽粒遇高溫,粉質澱粉中的空氣膨脹受外圍角質澱粉的阻礙,形成氣體而爆裂,體積能膨大2倍以上。

粉質型,粉質型玉米籽粒與硬粒型玉米相似,無光澤。胚乳由粉質澱粉組成,僅外層有少量角質澱粉,組織鬆軟,容易磨粉。產量偏低,不耐貯藏,容易受蟲害。

甜粉型玉米籽粒上部為角質胚乳,含糖質澱粉較多,下部分為粉質胚乳。生產價值下下。

有稃型,有稃型玉米植株多葉,籽粒外有稃包住,有時有芒,常自交不孕。籽粒堅硬,具有各種形狀顏色。脫粒不便,無栽培價值,部分用來製作工藝品。

另外玉米按照生育期長短,可分為早熟期、中熟期和晚熟期三類。玉米按照株型分為緊湊型、半緊湊型和平展型三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