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火---贾马尔·马什本 - 纯然的得分机器

热火---贾马尔·马什本 - 纯然的得分机器。看了这么多年的篮球,如果有哪一个组合是让笔者觉得最惋惜,最期待当年他们能够打出成绩来,大概就是1995年左右,达拉斯小牛的3J了。而那3个身上满满天份的年轻人中,贾马尔·马什本又是带给笔者记忆最深刻的那一位,如果他的生涯前期没有这么刚好碰到之后我们要聊的这些事,他会不会有一个不同的,甚至是更璀璨的生涯呢?

看了这么多年的篮球,如果有哪一个组合是让笔者觉得最惋惜,最期待当年他们能够打出成绩来,大概就是1995年左右,达拉斯小牛的3J了。而那3个身上满满天份的年轻人中,贾马尔·马什本又是带给笔者记忆最深刻的那一位,如果他的生涯前期没有这么刚好碰到之后我们要聊的这些事,他会不会有一个不同的,甚至是更璀璨的生涯呢?




出生自纽约的马什本在1990年进入篮球名校肯塔基(University of Kentucky)就读。在名帅Rick Pitino的指导下,他有一个非常成功的大学生涯。马什本在1992和1993两年平均得分都突破20大关,并且在1992年带领球队重返已经睽违4年的NCAA锦标赛,更在1993年打入最后四强(Final Four),而名门肯塔基男篮上一次打入最后四强更是10年前的事了。马什本在1993年球季结束后同时拿下所属联盟东南联会(South Eastern Conference)的年度最佳球员并入选全美第一队。凭借着大学显赫的成绩,他也在该年球季结束后顺势投入NBA选秀。

马什本的球衣被母校肯塔基退休)

现在往回看,1993年的选秀深度其实不高,但是前几顺位的人选可都不是等闲之辈。当年的状元是密歇根五虎挂头牌的Chris Webber,而探花更是后来红极一时的Anfernee Hardaway。而凭借着惊人的得分能力,马什本则在第4顺位被达拉斯小牛选走。而马什本也没有让球队失望,第一年平均就可以攻下超过19分,以及4.5个篮板和3.4次助攻的成绩,让他能顺利入选年度新秀第一队。


当时的小牛虽然长年战绩不佳,但是进入九零年代初期后,凭着1992年第一轮第4顺位选来Jim Jackson,1993年选来贾马尔·马什本,在来年在选来Jason Kidd,一组年轻有才华的核心阵容俨然成形,而因为3个人的名字第一个字母都是J,当是媒体便给他们一个响亮的绰号"3J"。而在他们第一个合作的1994~95球季就赢了36场比赛。这个数字现在看起来也许不怎么样,但是要知道在此之前的两年,小牛总共只赢了24场比赛,读者应该可以了解3J在当时的德州掀起了一股怎样的风潮。而马什本在这之中表现自然不遑多让。不但平均得分达到24分(出赛82场),更在刚开季作客芝加哥,面对当时天下第二人Scottie Pippen的防守下豪取50分,技惊全美,也让大学时期就伴随他的绰号"Monster Mash"这个时候响彻整个联盟。

不过好景不长。小牛这个时候爆出桃色风波。当时谣言说Kidd和Jackson因为歌手Toni Braxton而争风吃醋,整个休息室气氛极差。于是时任球队总经理的Don Nelson心一横,将3人全部交易出去。马什本就在这种状况下于1997年二月来到迈阿密。



不过在事后凭良心说,不管有没有这件桃色纠纷,笔者都很怀疑3J这个组合能持续多久。因为从打法上来说,众所皆知Kidd擅长打全场开放式进攻,而马什本和Jackson都是半场阵地战的好手。三人其实都需要球权来发挥,短时间来看小牛的比赛或许精彩,但是迟早他们在队形和战术上会碰到瓶颈,Braxton这件事只是让问题提早爆发,而几年以后,我们也的确在新泽西看到Richardson Jefferson和Kenyan Martin这种类型的球员才是Kidd适合的搭档。马什本在多年后于达拉斯的地方电台受访时也说,当时仅仅是一场比赛后Braxton答应和其中1人去吃饭,而推掉另一个人的邀约而已,根本没甚么大不了。真正的问题是当年3个人都太年轻,太心高气傲,加上休息室没有够份量的老将压阵,最终让事情爆发,而让Nelson选择快刀斩乱麻拆散这个合作不到3年的组合。

故事再回到马什本这里。当时的热火在Pat Riley南进迈阿密之后,已经先后找来Alonzo Mourning和Tim Hardaway组成基本的队形。Riley原本是寄望可以让同样出身自肯塔基的校友马什本担任控球前锋的角色,从而最大化释放Hardaway在后场的得分火力。Riley的策略在例行赛是没有问题的,马什本在迈阿密的3个半球季里,热火在1998~99球季拿下东区第一,另外3个球季也都有东区第二的佳绩,但是遗憾的是例行赛的好成绩却不能换成季后赛的胜利。

说来也很巧,马什本在热火打过的4次季后赛,每次都会碰到纽约尼克,正好是Riley先前执教的球队。两支队伍球风相近,都强调激烈的对抗与坚壁清野的防守,但是偏偏除了1997年的第一次碰面,因为双方冲突导致尼克大量主力球员在系列赛第6、7场被禁赛而让热火出线以外,剩下3次热火都以高顺位种子被尼克淘汰,尤其是1999年还被尼克创造老八传奇最让人唏嘘。而马什本在这些系列赛中表现不佳,也理所当然被提出来检讨。像是1998年两队第二次碰面,这一个五战三胜的系列赛打满5场,但是Monster Mash有4场得分只有个位数,5战加起来甚至助攻只有9次;而2000年最后一次交手,最后关键第6、7场合计只得15分,不但让球队在3-2领先的态势下被逆转,自己在摇摆人位置上也完全被Allan Houston和Latrell Sprewell比下去。这种关键的软手表现,最终也导致了Riley在2000年夏天发动的那笔与黄蜂的9人大交易,主要由马什本搭配Brown去交换Eddie Jones和Anthony Mason。

作为多年的热火球迷,笔者理所当然的是Pat Riley的信徒。但是在时隔多年后再回过头来看,实在觉得有必要帮马什本平反。当年Riley对马什本的使用方式一直有误,或者说Riley一直没有找到他这个肯塔基学弟的使用说明书。

马什本是纯然的得分机器,持球进攻的好手,攻势应该是从他的身上发起,他就是所谓的scorer;但是在热火,他只是在Mourning和Hardaway之后的第三选择,很多时候是作为Hardaway切入之后的分球对象,或是当作弱边的等球射手。这种完全不适合他打法的战术很大程度让他在场上无所适从,让他即使接到球以后也没有在节奏内,最后根本没有出手的欲望,也让他被许多球评批评像是个隐形人一样。


但是在另一方面,当年的热火打不赢尼克也不纯然是热火战术或马什本的问题。如果不是伤病影响,尼克在阵容天赋上其实是超过热火的,双枪以及Larry Johnson带来热火所不具备的机动性,而其时廉颇老矣的Patrick Ewing凭着身高手长优势,很大程度上还是能够限制Mourning的发挥,所以例行赛发挥出色的热火只要一遇到尼克就陷入泥沼不是没有原因的。

来到生涯的最后一支球队,马什本的个人能力才终于完全被解放。当时的黄蜂算是五门齐的球队,新一代小钢炮后卫Baron Davis正在走上巨星之路,而中前场则塞满Elden Campbell、Jamaal Magloire和P.J. Brown这一类大个子,也因此黄蜂需要马什本作为攻势发动机来组织全队。而他也没有让人失望,不管是前2年夏洛特时期或是后2年新奥尔良时期,他的单季平均得分都超个20分,其中有2个球季平均助攻数超过5次,都是生涯新高。在黄蜂的前三个球季都带队打进季后赛,尤其以2001年带队打爆球季开始前把他交易的老东家迈阿密热火最为快意。而优异的成绩也让他在2003年终于被选入生涯第一次明星赛以及年度第三队的殊荣,而这居然是大学时期就名满全美的Monster Mash在年度新人队伍之后,整整十年才再次获得奖项,很难不感叹造化弄人。

不过可能是因为6呎8吋,240磅的体型实在太壮硕。马什本11年的NBA生涯只有6个球季能出赛超过65场,整个生涯都饱受伤势困扰,他在整个2004~05球季都待在伤兵名单上,而在2005年二月被交易到费城七六人后也未能替新东家出赛,最终就在2006年球季结束后宣告退休。只不过,挥别不能太算满意的职业生涯,马什本意外的开启了人生第二春。



口才流利的马什本退休后除了被ESPN聘请担任球赛讲评以外,按照马什本自己的说法,他在小时候于纽约搭乘地铁去学校上课时他就发现地铁上的人们常常人手一个subway潜艇堡,而这让很早就因为饱受伤病困扰而思考退休后该做甚么的他觉得买几间Subway的连锁店面当个老板也不错,只是没想到这样一买就上瘾了,截至目前为止,马什本手上已经有超过80间的店面,除了Subway之外,还有Outback Steakhouse牛排馆和Papa John's披萨店,另外在肯塔基州还有数间汽车经销商店面,而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资金也越显雄厚。在2012年老东家新奥尔良黄蜂准备变卖时,他甚至组成团队尝试买下球队,只可惜失败,但是他自承这是个很好的学习经验,而他也期望有朝一日能够达成这个梦想。


"这是个很好的经验,其实我对结果并不会太过失望。所有这些需要的文件都是我一手操办的。这都让我清楚经营一支球队到底需要注意甚么。"--贾马尔·马什本

马什本退休后的发展现在已经变成联盟最让人感兴趣的故事之一,尤其是许多球员在退休后都面临入不敷出的困境。在度过也许并未能让人满意的职业球员生涯后,作为小球迷,是非常恭喜他能有另外一个成功的人生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