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让我有想开一间书屋冲动的平凡故事


我想开一间书屋的冲动,是在我阅读完《岛上书店》才有的。

这本书讲的是开了一间书店的A.J.费里克,如何从慢性自杀式的生活中一步一步恢复正常的故事。

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只是在慢慢讲述A.J.围绕书籍展开的爱情、亲情、友情,以及他不算完美的一生。

他的人生,随处可见!所以,这个故事情节不怎么吸引我。

但是我却被书中出现的经典书籍,爱书懂书的人们,以及A.J,和兰比亚斯为了爱而改变的勇气所折服!

无人是孤岛,一书一世界

所有人都因为书,因为付出,因为爱连接在了一起!平凡且真实!

所以,我想有一间书屋!有点像小岛书店的样子。

1 没有书店的小镇算不上是个小镇!

故事的开篇这样描述小岛书店——1999年迄今艾丽丝岛唯一一家优质文学内容提供者。

这家书店坐落在孤岛上,如一座“文化孤岛”般坐落在小岛的中央。只出售优质文学书籍,没什么本地顾客,全靠夏季旅游旺季的外地游客光顾勉强维持着。

就是这样一家书店,他的妻子妮可仍然不放弃,只因为:没有书店的小镇算不上是个小镇!

大多数人如果能给更多事情一个机会的话,他们的问题就都能解决。

A.J.人生的转折就是因为一次机会的出现——玛雅。

他用爱守护着玛雅,把书店建造成了玛雅的天堂,让孤儿的她快乐健康的成长。

书店有十五个玛雅宽,二十个玛雅长,这是玛雅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测量的。

因为爱,孤独的A.J.成了小镇的焦点,也逐渐恢复了他正常的生活!

书店渐渐成为了小镇的中心,人们每次来都会看看书,或者干脆买一本。读书会从一个逐渐发展到了十几个,书的种类也从单一的文学书拓展到了儿童绘本,畅销书、杂志等等。

书店热闹起来了,小镇也变得不一样了!

所以说,有小岛书店的艾丽丝岛是幸运的。

至少比我了解的很多三、四线城市幸运!虽然很多地方是有书店(至少有新华书店),但几乎没有人购书!

这里的书店很难读到样本书。畅销书都是用透明胶带封死的,只能看看封面、简介、腰封、名家推荐,已经完全没有了在书店与“有缘的书”偶遇的惊喜。

如果在这里挑选书籍和网上差不多,甚至还没有网购来的惬意,那么书店也不再是人们向往的“知识的殿堂”了!

虽然如此,再小的城市也还是需要书店这个地标的。

除了书店,其实好一点的村都有自己的图书室,书籍不多,但也能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

可是,有不代表能用!

正如今年7月底,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的云南宣威市海岱镇旧屋村的一处农村饮水工程。

10年未见一滴水 却记载“运行良好”!就是属于”有却不能用“的典型。

农村图书室与之何其相似!。

同样也是民生工程,同样的让人心寒!

这样的书店,这样的图书室,只能叫一个地标,却不能称之为文化的传播地!

书店是一个地方“文化燎原的火种”,是互联网时代的英雄!

所以,我想有一间书屋,不只是一个堆满了书的房间而已!

2 做一个指导别人遇到好书的人!

只有书,没有懂它的人也等于空守着宝库,而不得入。

所以需要一个懂它们的人让它们找到满意的归属。

主人公A.J.就是这个懂书的人——一个指导小岛居民们读好书的人!

所谓的导师,就是指导你遇见好书的人,而这些好书能让你心里燃起一把不息的火焰。 ——《深阅读》

读书要因人而异,更要循序渐进!

他给兰比亚斯警长推荐的书,从大众市场平装书(杰佛里.迪弗),到后来的埃尔莫.伦纳德,再到沃尔特.莫斯利、科马克.麦卡锡,直到最近的凯特.阿特金森。给小镇的妇女们精选“妻子”类的热门读物,给了玛雅挑选了很多优质的绘本读物等等。

A.J.用渊博的知识给予小岛居民们读书指引!

岛上的居民因此才没有误入“自以为是”的陷阱中,还将读书会保持了十几年。

如果书读的不够,只依赖互联网的话,就只能在海量的信息表明漂流,完全无法深入其中。

现在的书店里,已经很少遇到像A.J.这样的“导师”了。

那么我们要如何寻找可以指导我们读好书的”导师“呢?

”导师“可以是你尊敬的前辈、老师、领导。有句话说:想要快速成长,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近牛人。只要向你认为值得你学习的榜样虚心请教,相信结果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导师“也可以是各种知名报刊、杂志和行家撰写的书评,也可是各类报刊的企划。如果没有参考,至少可以参考网络书店(亚马逊、当当、京东……)上网友的评论。

不要盲目相信自己的品位,全凭自己的爱好或者广告推销决定要读什么书,

结果必然导致获取的知识杂乱,无法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不要提完善体系,就像在海的表面随波漂流,永远无法潜到更深的海底!

所以在形成成熟的信息认知体系之前,特别需要一位指导你遇到好书的人——就像A.J.一样!

书屋易建,导师难求!

所以,我想有一间书屋,从一个爱书的人,与时间为伴,变成一个懂书的人!做一个能帮助别人读好书的人!

3 只愿他们能多读一本好书!

A.J. 一生物质上算不上富裕,唯一值钱的就只有一本《帖木儿》,可他的心确是富足的,里面装着的是书籍里的万千精彩。

虽然读书的意义不言而喻!可为什么人均阅读量却那么低呢?

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我国人均阅读4.67本纸质书

由此可知,拥有读书习惯的人少的可怜!更不必说大数据的主力均来自于大城市!

仅仅是4.67本!

可就是这样的平均值,也有人无法企及!

我们忽略了一个隐秘而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约占农村儿童总体近1/3。

他们是一群即缺少父母陪伴,又没有书籍滋养,却又快速成长着的孩子们!

他们一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要远大于读书的时间,有的甚至除了课本没有读过其他书籍!

他们正是缺少一个机会——阅读的机会。

不是必须要一个偌大的图书馆,干净整洁的环境,或许他们仅仅需要的是给他们多一次阅读的机会,给他们多一点点优秀的书籍;又或许他们仅仅需要的是亲身参加一次读书演讲,与榜样一次近距离交流……。

也许你会反驳:这些硬件学校里有,老师也会留类似的作业啊!

注意:完成作业不能等同于养成读书习惯

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业是被动完成,具有要求、命令的性质,而读书需要自发的、主动行动起来的!

要想让留守的孩子们多读书,仅靠我们多捐赠书籍、多建造图书室是不能实现的!

他们还需要一个导师,也许是他的老师、也许是他的父母、也许是他的亲朋……但终究需要这么一个人,来帮助他、指导他开始阅读之旅!

他们需要一次深入接触书籍的机会!也许更需要一名指导他们读好书的人!

所以,我想有一间书屋,只为能让他们多读一本好书!

4 我想让书成为一粒种子,让书屋成为一个起始站!

人,都要先学会爱和付出,哪怕一点点!

我想让书成为一粒粒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里,成为幸福的源泉。

我想让书屋成为某个人阅读的起始站,乘着书籍的列车,踏上多彩的人生。

我希望我能在读书方面更精进一点点,能帮助某个人,哪怕一点点。

我希望我能坚持,因为爱!

我希望我可以有一间小书屋——只为了和孩子们一起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