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昌平,道出这个“北京后花园”的诸多亮点

张泽佳 滨河印象 油画

近日,在北京美术圈引起轰动的昌平区抗疫主题美术作品线上微展还在继续。其中,近300幅反映昌平本土风貌的作品在“画说昌平”栏目展出时引来无数人关注并点赞。

段金拾 沟崖烟晓雨后来 中国画

“这是本次线上微展的意外之喜!”北京市昌平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陈玉起评价,“日常生活中,具有浓郁本土特色的艺术作品可能更容易引起共鸣。”

段铁 大岭沟烟雨图 中国画

昌平位于北京西北部,境内辖有“三个文化带”(注: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被誉为“北京后花园”。“画说昌平”给公众留下深刻印象,起缘于去年开展的“北京意象•画说昌平”活动。去年3月以来,昌平区精心挑选出居庸关长城、明十三陵、蟒山国家森林公园等20多处具有独特性、代表性的优秀景点作为写生现场,邀请卓有成就的画家和艺术院校师生,集中对昌平区域内自然、历史、名胜、人文风貌等进行全面深入的挖掘、梳理后,进行再创作。

任宝利 居庸叠翠 中国画

作为“北京意象”大型美术创作工程之一,“画说昌平”活动由昌平区委宣传部、区文联、区文化和旅游局、区美协和区摄影家协会共同组办。仅去年,活动就吸引了200多位在京艺术家齐聚昌平,共征集到作品400余幅,经专家评审团评选后,精选出113幅优秀作品(其中油画61幅、国画52幅),于去年11月7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展览共分三个板块: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城乡新貌,部分展品由在京艺术机构收藏,成为首都文化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至今仍让北京人津津乐道。

宋敏、韩清茂 昌平秋硕 中国画

生于斯长于斯,北京市美协会员池占海亦是昌平区美协会员。以山水画见长的他参展的是一幅《长城永固图》,画面中的长城居守险要地形,起伏连绵,碧波翠浪,历史上其作为防御体系一直镇守着关内安全。“昌平自然风光优美,人文历史浓厚,境内有长城、明十三陵、银山塔林等名胜古迹。这些,都是画家们笔下经常表现的题材。忆古思今,这片土地上的一山一水总有讲不完的故事,值得我们去探究。”极其热爱这片土地的池占海说。

池占海 长城永固图 中国画

还记得网红打卡地“居庸花海”和那辆“开往春天的列车”吗?自2015年起,每至盛花时期,每天都有近千名摄影爱好者和游客聚集到这里拍照赏花。油画家刘少杰的作品《居庸花海》,定格的就是这一网红画面:春天,居庸关附近的桃花、樱花都开了,一辆列车自远处奔驰呼啸而来,载着春天的希望,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少杰 居庸花海 油画

昌平区美协主席于航也是土生土长的昌平人,他平时忙于协会事务,便利用业余时间精心绘制了中国画《昌平白浮泉》。白浮泉是白浮引水工程的源头。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为引水济漕,解决大都城的漕运,上奏元世祖引白浮泉水作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白浮堰建成。其后经明、清两朝建设,源自白浮泉的泉水经西山、昆明湖,汇聚西山诸泉后,流入高粱河、积水潭、通州,使北京城有了供水命脉。《昌平白浮泉》画面所呈现的是当地百姓赶庙会的一个场景。据于航介绍,他在画里一共画了456个不同的人物。细细端看,这些人物有唱戏的,有杂耍的,有做小买卖的,还有正在街上游玩的……每个人物的神态都不一样,形态各异,颇为逼真。

于航 昌平白浮泉 中国画

民俗文化和城乡新貌,自然也是“画说昌平”所要体现的主题之一。昌平自西汉设县,已有2000多年历史,拥有献陵五虎棍、花钹大鼓、漆园龙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今,每至喜庆节日,其传承人便会载歌载舞,向世人展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弥足珍贵。《传承人》、《献陵村印象》等画作,捕捉的便是这些历史性镜头。

张国图 传承人 中国画

刘长鑫 献陵村印象 中国画

回天地区(注:回龙观和天通苑地区)是北京最大社区,也是京北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改革开放40多年来,这里的变化天翻地覆。北京市美协副主席张建豹以九宫格组画《美丽昌平我的家》记录了这些变化,每一格,就是当地人生活的一个片断。画面中,有青年上班族骑着自行车正在等红灯,有广场舞大妈风姿卓约在锻炼,有高教园区的学生急匆匆走在上学路上,也有一排排共享单车齐刷刷停放在路边……据了解,为了画好这些镜头,张建豹曾经4次到回天地区采风,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素材。

张建豹 美丽昌平我的家 中国画

“用画笔捕捉并记录时代变迁,是新时代艺术家的使命。”昌平区美协主席于航表示,“‘画说昌平’深受大众喜爱。今后,这种形式的活动将会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