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年轻人的爱情观:「男生普遍不追女生或者不谈恋爱了」

现在社会,男生普遍不追女生或者不谈恋爱,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尤其是经济越发达的大城市。

为何会出现这种恋爱趋势?如何看待这种恋爱趋势?下面小编来带你深度解读当下年轻人的恋爱观。

从普遍性而言,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总是脱不开:两性矛盾,人口焦虑,不信任泛滥,现代观念冲击传统观念。

而这里,如果细化到一些男女交往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简单的从以下几个观点来看看这个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男生懂得一个道理,就是 “女生是靠吸引来的”。

这句话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没有问题的,只是当这句话变成了一种“普世”意识,就会有很多男生转身先投入到自我建设的过程中去了。

那么就会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这一代人为例,如果这一代男生意识到这个问题,年轻的时候都去奋斗,健身,学习和自我提升去了,然而男生的黄金择偶期是相对较长的,那就意味着,当这一代男生都在自己三十岁以后把自己打造成“完美男神”了,他们还是会关注女生的生育价值,那么大部分的男神就都去找二十多出头的小丫头去了,而这一代的女人就,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了。

恋爱期的男女

其实这样的意识传播已经很久了,所以,现在男女关系的结构发生变化也就会出现这样一个断层。

因为女性的生育价值实际上在男人眼里是非常重要的。

而同样的事情,女性去进修,女性去健身,女性去奋斗,可是仍然挡不住年龄和生育能力下降的劣势。

虽然这样做的并没有错误,可是这样的社会趋势确实对近几代的女性产生影响,却是无可奈何。

然后是男性自身的追求机制。

几乎所有男生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们会进行各种你们交往前,交往时的可行性评估和风险评估。

根据男人的生理天性,他们对于自己的基因,更多的是争取自己的基因延续和保留,所以,相对女性比较容易期待长期关系,一般有些资本的男性,在追求女生的时候一般不会像女生一样把关系想的特别远。

男性心理会对这个女性的可得性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估。

在遇见自己喜欢的女生,十个里面有九个男生不一定会行动,因为他们会用天平彻底衡量一下,这个女生的价值,对她的喜好和可得性,可得性占了很大部分“他是否会行动”的比重。

不仅是对这个女性进行评估和衡量,再次还要评估自己追求的竞争对手的角色和潜在可能带来的风险;

举例来说,我们经常能看到真正的大美女,暗恋的人特别多,然而真正的追求者寥寥无几,反而中等样貌的女生往往追求者相对多,因为自己喜欢女生追求者众,而打退堂鼓的大有人在,更况且,大美女可得性太低,很多人就早早决定放弃了;

清纯靓丽的女生

还有,就是最好“不要失败”的好胜心,对于猎物,最好一击必中。

因为大部分男人骨子里很难接受失败,他们害怕失败,如果失败的话,会觉得很没面子,进行自我否定并且陷入自卑,感觉自己在两性关系的竞争中败下阵来,这是对自我的很大打击。

因此,我们常常可以见到类似的场景是,喜欢一个人的话,要酝酿好久才会表白;

人会逐渐对性价比不高的事情失去兴趣。

恋爱是一个投入多,见效慢,好不容易见效了,苦心经营,还不一定有结果。

其实,男人不想追求女生,女生也都不太想陷入关系了。

这点上,传统意义和现在观念的冲突,导致现在的男女都佛系了。

爱情很动人,很美妙。相信爱情,可是不相信发生在自己身上。

因为爱情这个事情的可变性因素太大,不是你努力,你优秀,就能得到个好结果的。

投入产出比太低的事情,没人愿意了;再加上,同龄人之间互相攀比,男女关系的矛盾以及老一辈人对物质和婚姻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投放在自己子女的婚恋教育上。

别叹息,没办法,我们都是受害者。

另外,我们其实都能感觉到,现在社会大环境其实对两性关系“不友善”,各种情感号为了市场鼓吹“两性矛盾”,整个影视作品和社会审美阈值的提高,导致审美拔高下不来了。

处处都是对比,不比都难。两性关系让人失望。

同时人其实不愿意受到束缚,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过来的,所以基本上不太愿意去妥协和修复关系了。

再加上男性本来就喜欢自由,不想被束缚,单身生活能够带来的更多的自我预约,如果不是为了交配目的和长期陪伴,“男生更愿意和男生一起玩。”

再加上,现如今好玩的事情太多了,恋爱吸引力下降:手机恋爱养成类游戏风行,甚至解决生理饥渴已经不在拘泥于固定关系了;

更重要的是,人在伤过几次以后,就没有力气了。

提不起兴趣,主观上,心累,放眼望去都是将就;

恋爱,有时候真的需要点运气。

其实还是希望以后的社会风气可以有一个积极的正面引导。

希望好的积极的两性关系的时代能来临,大家都能收获健康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