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惜红衣》: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

吴兴号水晶宫,荷花盛丽。陈简斋云:“今年何以报君恩,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亦可见矣。丁未之夏,予游千岩,数往来红香中。自度此曲,以无射宫歌之。

这是姜夔《惜红衣》的词序。淳熙丁未年夏,姜夔寓居吴兴,吴兴水乡,北临太湖,“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屋宇倒影在水中,因此称作水晶宫。然吴兴的茂盛荷花,对姜夔的影响更深。姜夔多次去千岩萧德藻家中,往来于红香之中,这正对应“一路荷花相送到青墩”。

簟枕邀凉,琴书换日,睡馀无力。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高柳晚蝉,说西风消息。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在竹枕席上乘凉,抚琴读书消磨时光,睡醒了觉得疲惫无力气。用泉水细细清洗水果,用刀将瓜果切开。我不能隔着墙头问邻居有酒吗,也没有人来访问我,我不是城南诗客。家中孤寂冷落,只有落叶的柳树,哀鸣的秋蝉,它们都在告诉我,秋天已经到了。

一条水路通过虹桥,鱼儿嬉戏在莲叶之间,半数荷花已经凋谢,水面上飘浮着它们红色的花瓣。我系舟登上江岸,遥望故乡,在那苍茫的北方。可惜这江岸沙洲,不能和旧时的美人一同游览,究竟何时才能和伊人共赏这美好的秋光。

“簟枕”指枕席,词人在竹席上乘凉,这里用了一个“邀”字,可以说尽取暑天取凉之心切。“琴书换日”,姜夔精通音律,读过也著过关于琴论的书籍,他用读书来消磨时光,这里用了一个“换”字,可以看出昼日难捱。“睡馀无力”,夏天总是让人犯困,睡醒后依然让人犯困感到无力。

“细洒冰泉,并刀破甘碧。”“并刀”是指并州所产的刀,以利、快闻名;“甘碧”则是指香甜新鲜的瓜果。词人睡醒后,细细清洗水果,并用刀切开。夏天闷热,清凉的水果可以解暑。词人“琴书换日”之后,“并刀破甘碧”,感受到夏日解暑之趣的同时,我们也能体会到一种排遣寂寞的意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墙头问酒,谁问讯、城南诗客?”这里用了杜甫的诗《夏日李公见访》“贫居类村坞,僻近城南楼。旁舍颇淳朴,所须亦易求。隔屋唤西家,借问有酒不?墙头过浊醪,展席俯长流。清风左右至,客意已凉秋。”杜甫这样的诗人,当客人来访时,邻家有酒可以借,一呼唤就从墙头递过来了,自己即使有这种想法也办不到,既借不来酒也没人到访。“城南诗客”指的是孤独的诗人。

既然无人问讯,自然是“岑寂”,只有“高柳晚蝉”在“说西风消息”。这也是化用杜甫的诗句“清风左右至,客意已惊秋。巢多众鸟斗,叶密鸣蝉稠。苦道此物聒,孰谓吾庐幽。”高柳晚蝉,在诉说着秋天将至的消息。上片写景,写出词人的孤寂无聊,以及苍茫凄悲的忧伤。

“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这里还是写景,“虹梁”指拱桥,水乡拱桥之美;“水陌”:湖堤,水乡湖塘之美。虹桥之下,鱼儿嬉戏在莲叶之间,这两句景象非常美丽,然而接下来一句“红衣半狼藉”,荷花已经零落一半,写出了凄凉的景象。

图片来源于网络

“维舟试望故国,眇天北。”“维”即是系的意思,词人在舟上,低头看着水面的飘浮的花瓣,情思涌起,于是系舟登岸,遥望天北故国,可眼里只有一片苍茫。姜夔这里在“怀人”,怀的是谁呢?大家猜测是他合肥的那一位恋人,这是他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可惜渚边沙外,不共美人游历。”可惜了,吴兴水乡,这美丽的景色,词人竟不能和故国的美人一起游览。感叹过后是期待,“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三十六陂”指水乡湖塘之多,也是莲花生长的环境。姜夔期待能和伊人一起游览这吴兴美景,只是“问甚时”,便知道遥遥无期,只剩天各一方的悲哀。

这首词是姜夔的自度曲,《惜红衣》取贺铸“红衣脱尽芳心苦”词意。这首词历来受到许多文人的赞誉,如《唐五代两宋词选释》就说它是“此调则言情多于写景,下阙尤佳。其俊爽绵远处,正如词中之并刀破碧,方斯意境。”


专栏

清平乐-宋词中的宋人

作者:王封臣

39币

0人已购

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