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国际化标准化的唯一出路:中医辨证智能化

只有从西医转到中医,才能明白这两个系统是怎么回事,我一直思考中医的国际化标准化问题解决方案,让中医在新时代重新生长,共有识之士参考:

如果严格遵循西药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目前中成药方剂是不可能得出研究的疗效结果的,这就是为什么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做了20年艰难临床试验,还没拿到美国FDA的批文的重要原因。

———————————————————————

————————————————————————

很多观点会认为是政治原因,刻意打压中药,我之前的看法也是,但学懂中医后才明白不一定是这么回事。中成药没法通过西药标准的临床试验,不是中药本身无效,而是西医的疾病诊断与中医辨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如果严格按照西药临床试验要求的话,不可能得出确定概率的疗效数据。

简单说:一个中药方剂,一个中成药让几万、几百万的病人服,本身就是违背中医辨证施治的医理!不可能取得单一成分西药一样的、确定概率的临床疗效数据。

那中医疗效确定的概率数据怎么找到呢?中医能国际化标准化的出路在哪呢?

我个人观点,就是开发中医辨证智能化系统

只有开发智能化辨证系统,才能为一种疾病病人开具不同的方剂,实现一人一方,最后统计不同的智能系统的结果,得出不同系统的有效概率,择优去劣。才能让无法理解中国文化、没法理解中医医理的外国医生直接用。这就好比大家都会用手机,不需要大家每个人都懂复杂的手机内部构成。

这事,靠个体的中医绝对不行,不管他水平多高,靠国医大师一样也不行。同不同的医生看同一个病人,都会开出不同的方子,而且如果用双盲,同一个医生看同一个病人,都会开出不同的方子。


这种主观性是不可避免的,没法实现确定概率的,只有靠客观的工具—智能运算系统,同样的症状群,运算出来同样的方子,这个是确定的,哪怕疗效低,但这个概率也是确定的!

中医是可以先于西医实现智能化的,因为没有那些化验单和检查,只有症状、脉相。

现代医学其实不需要智能化的,报告数据出来,诊断就出来了,要智能化系统干嘛?所以现在的医学智能都专注在影像学读片上了,辅助影像科医生的工作而已。

而医学智能最合适的就是中医,我们拭目以待。

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