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中國非常偉大的人物,很多人都很崇拜老子。
老子的很多思想都得到了後人的繼承,而其曾經解釋過宇宙起源,和現在的科學論點竟然很相似,老子和現在的科學家都認為,宇宙就是從粒子時代開始的,然後慢慢地演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了。
這就是經典的宇宙大爆炸理論,這個理論也廣為現在的人們信服。
宇宙大爆炸
道家典籍《道德經》相傳為春秋時期的老子所著。全書共分九九八十一章,其中前37章為道經,後44章為德經。
《道德經》
其中第二十五章“道法自然”裡這樣描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域中 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說真的,當一個稍微瞭解過宇宙大爆炸理論的人看了這一段的描述可能會有種莫名的熟悉感。
這不就是奇點嗎?這不就是宇宙大爆炸嗎?
這一章裡重要與宇宙大爆炸有關的是前兩行: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
它的意思是:有“一物”自然形成,在天地出現之前就存在,虛空寂靜,獨立不變,循環不息,天地皆由它而生。
而根據愛因斯坦宇宙大爆炸的結論中得知:我們這個宇宙的起源是有一個奇點的。
宇宙中的一切東西物質,都是因為這個奇異點爆炸掉,釋放出來的物質。
爆炸前所有的物質就在這個奇點裡。這些物質不僅會在奇點中,時間和空間也會在這個奇點中被壓縮。
也就是說,在奇異點爆炸之前,什麼都沒有,沒有時間的流逝,沒有空間,沒有物質的存在,那麼這種奇點是什麼樣的地方,顯然在這個奇點所在的地方,就沒有空間。
而老子則把它稱為“道”,在今天我們所熟知的道德經的第42章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又有:“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
如果要把上面這兩段話統一起來,道代表太極,一二三代表卦象的爻位。
按照宇宙大爆炸的時間軸,結合太極宇宙形成理論,對夸克、膠子、光子、中微子、電子、質子、中子、氫核和氦核轉換生成歷史的簡單述說。如下圖:
而除了宇宙大爆炸理論,老子更是預言了人類走到今天發生諸多災難的原因: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
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jué);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貞,將恐蹶。
大意為:
古人強調得 “一”(得道)到底有多重要呢?
天有“道”就會清明、無天災;地有道就會安寧;神有道就會靈驗;山谷有道,就會水源充沛;萬物有道的滋養,才會生生不息。君王有道,自然憑良心以正天下。這些都是因為有道,一切才能存在。
如果失去了“一”(失去了道),會有什麼後果?
天無法清明、恐會崩裂(太陽系磁場混亂);大地無道就不得安寧,將會有許多災難發生。神無道則不靈,起不了作用;山谷無道,水源將枯竭。
萬物如果“道”的滋養,萬物無法生長,將漸毀滅;君王無道則易成為暴君而遭推翻。
一句話,違道而行的結果是:天塌地陷,神消谷枯,天下大亂。
如今,人心無盡,恃強凌弱,科技用於軍備,人類日益膨脹,導致環境汙染,氣候變暖,生物多樣性消失,土地荒漠化嚴重,人類生存環境惡化,免疫力下降,純真泯滅,強權霸道,社會背道,人群離德,實為
老子是世界第一個就環境問題做出探究並提出警示、給出解決方案的哲學家。
預警不是出於老子一時的文人情懷,兩千多年的災難教訓無數次地驗證了老子預警的準確,老子環保思想的前瞻性和科學性已被當代科學界所廣泛認同。
道經說:“天地合和,萬物萌芽”;“天地不和,陰陽失度”。
強調的正是天、地、人和諧共生的理念。人和天地萬物和諧相處,各行其道,但一切道道必須在自然大道的規範下運行,逆行者必遭報復。
他在《道德經》中警告人們: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永遠是渺小的,因此他給人們敲響警鐘:
“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
在強大的大自然面前,人類只有心存敬畏:“小心的就像踩著薄冰過河;謹慎的就像害怕四鄰指責;恭謹的就像出門做客。”
這樣才能與自然和諧相處,長生久視。
人類什麼時候囂張,就什麼時候受難遭殃,什麼時候收斂慾望,就什麼時候安然無恙。
有人說老子是站在比人類思維更高的角度來看待自然和人類的關係的。因此他會對人類的狂妄自大的最終結果作出準確的預判。
日本當代自然派學者福岡正信說:
“如果我們早聽老子的話,也不致使科技的發展對人類環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
福岡正信
耗散結構理論創始人,比利時學者、諾貝爾獎獲得者普利高津
“道家在兩千多年前發現的問題,隨著歷史的發展,愈來愈清楚地展現在人類的面前”。
普利高津
德國學者克諾斯培則強調說:
“解決我們時代的三大問題(發展、裁軍和環保),都應該從老子那裡得到啟發。“
德國電視臺的一項調查表明,每4個德國人家裡就有一本《道德經》。
魯迅先生曾說,不讀《道德經》,不知中國文化,不知人生真諦;
尼采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
馬雲多次公開推薦,並說:“道德經真是讀到了我的內心深處”;
李嘉誠說:“我一生從未失敗,靠的就是源自道德經的建立自我,追求無我”......
古今中外,幾乎所有獲得巨大成功的人,每談起這部經典,已經不再是讀沒讀過的問題,而是一生讀了多少遍。
2000多年來,《道德經》就是中華文化思想中的一座高峰,無數偉人都曾在其中領悟到自己的不足,修身、養生、處世、治國,萬象森羅,盡收眼底。
那麼,道德經到底好在哪裡呢?
很多人把老子五千字的《道德經》當成一種深奧難懂的哲學,說的玄之又玄。其實不然。
《道德經》全文雖只有五千多字,卻指明瞭天地人世的運行發展規律:
讀懂了《道德經》,也就讀懂了做人的秘訣——平淡時,懂得知足;得意時,懂得知止;失意時,懂得知常。
《道德經》深藏成長之道,受益無窮——有時候退讓並不意味著放棄,而是為了更好地一躍。所謂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
閱盡世間萬本書,不如讀懂一本《道德經》。
只可惜,這麼一部好書,卻讓很多人望而生畏,因為文言晦澀難懂,多數人選擇迴避,但是今天老張這本《道德經》有全篇的註釋和翻譯,還有對於一些難理解地方的析評。
不論男女,不論在什麼年齡階段,身處什麼角色,為學,為商,為政,還是為人父母,都能從其中汲取到所需要的“處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