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村支书8》原贵生:“抠门”书记带领村民“跳龙门”

原贵生是山西省河津市龙门村党委书记、龙门集团董事长。连续三届当选全国党代表,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新农村建设功勋人物等荣誉。

(1)龙门村党委书记、龙门集团董事长原贵生

生于1953年的原贵生, 因为很“抠”,有人称他为“抠门书记”。然而,这位颇为“抠门”的村官从1996年8月担任龙门村党委书记至今,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不断改善民生,让村民过上了幸福生活。原贵生曾应邀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讲坛,以他的亲身经历和龙门村的发展变化,给研究生们讲述了一个现代“鲤鱼跳龙门”的真实故事。演讲持续了两个小时,最后赢得了学子们的热烈掌声。

不用银行贷款让村民入股 村集体经济滚雪球式发展壮大

龙门村位于河津市西北角,与陕西省韩城市相邻,以黄河大峡谷出口为界,亦是山西与陕西交界的“口子村”。大禹治水“禹凿龙门”、“鲤鱼跳龙门”的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该村地理位置独特,背靠贫瘠的吕梁山,前面是黄河滩。12.8平方公里的版图面积中大部分为山地,1179亩耕地为黄河滩涂,全村900户村民、3672人,人均不到半亩耕地。

原贵生的经历有些特殊,十四岁时年仅35岁的父亲因患肺结核不幸早世,为了生计母亲带着年幼的弟弟改嫁他乡,他跟奶奶、二叔、二婶长大,吃过百家饭,穿过百家衣,从小就与村民结下深厚情谊,萌发了长大后要用心报答相亲们恩的情怀。原贵生当过民办老师、生产队长,1984年担任村支部副书记。1988年山西铝厂征用龙门村800亩土地,支付了110多万元的土地补偿款,村里利用这笔钱办集体企业,建成一座年产2.5万吨“红旗”3#机焦炉焦化厂,原贵生兼任副厂长,负责生产经营。他吃住在工厂一个多月,衣服都没脱过,盯住每道生产环节,防止出现安全事故,使年产2.5万吨的焦化厂成功按期建成并投入生产运营,成为当时晋南地区第一座机焦炉,后来回家后,老伴洗他换下来的衣服时,发现上面长满了虱子。

1996年8月,龙门村在经历了一场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原贵生临危受命高票当选村党委书记。不久,他带领部分党员和村民代表到河南南街村、江苏华西村等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行政村考察学习,想寻找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之路。经过反复讨论,最后达成了“必须走工业兴村、以工养农,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原贵生对焦化行情比较了解,认识到龙门村焦化厂的产能2.5万吨过低,经村“两委”讨论后决定扩大产能,年产提高到5万吨。可当时村里没有资金积累,银行贷款又行不通,怎么办了呢?他考虑了几天,想了一个办法,动员村民入股。消息一出,村民积极支持,在一周内竟然筹集到200多万元股金,红旗焦炉改造顺利完成。投产一年后,不仅收回了成本,还有盈利,事前给村民承诺的入股分红全部兑现。

龙门村焦化厂取得了不错的收益,1997年全村产值达到一亿元,利润2000多万元。河津市的焦化厂迅速扩张,高峰时曾达到60多家,经过优胜劣汰,最终活下来的只有8家。1998年,原贵生果断决定,再次扩大焦化厂产能15万吨,焦化年产量达到20万吨,集体经济发展继续上升。

随着市场行情变化,龙门村焦化厂出现了瓶颈问题;产能过小,环保不过关,面临着停产的危险。

2000年,原贵生经过苦苦思考,经村“两委”班子讨论同意,并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审议表决通过,决定投资1亿元,采取“拆旧建新”的办法,上了一个年产20万吨的“小五八”新焦化项目,使龙门村焦化产能达到40万吨。这一年,对原贵生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坎”。40万吨“小五八”焦炉建设是件大事,不能有任何闪失,原贵生在大半年时间内吃住在工地,对各道工序严格把关,正在他忙得焦头烂额时。有一天突然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他年仅18岁的儿子被一伙歹徒绑架,生死未卜(5年后被当地公安机关侦破,歹徒当时为图财害命,已经撕票)。这犹如晴天霹雳,一下子把这个意志坚强的中年汉子给打懵了。此时正值建设项目的高峰期,原贵生白天忍着内心巨痛忙于工作,半夜里他找了块空地,将儿子的照片放在一块砖上,静静地陪着他,眼中的泪水顺着脸颊往下流。越想越伤心,竟号啕痛哭。

“那时候,大伙都感到心里很疼,非常担心原书记,怕他挺不过这道‘坎’。他当时身体极度疲惫,有几次见他坐在地上说着说着话就睡着了。他内心的创伤是一般人难以理解和承受的。”龙门村党委副书记、龙门集团总经理原新力说。

2001年3月,龙门村投资1亿多元,利用焦化矸石和煤气建成了发电厂。紧接着又在2003年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电解铝厂。连续3年建设3个项目,总投资达到3.2亿元,其中向村民非定额入股1亿元,向银行贷款5000万元,这是唯一的一次向银行贷款,没过多久就一次性还清。高投入实现高回报,2001年底,龙门村的集体收入超过了一个亿,成为河津市首个“亿元村”。

2004年5月,龙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村集体占总股份的86%,剩余14%的股份由村民入股。

2004年初,原贵生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环保条件的要求,决定再次将龙门村的焦化厂提档升级,继续采取“拆旧建新”的办法,新建了一座4.3米捣鼓焦化炉。焦化产能由年产40万吨提高到60万吨。这次焦化炉技改、提档升级,共投入资金2亿多元。资金筹集采取了两种办法,一种是村民定额入股分红。原贵生从新绛农行贷款200万元资金全部投了进去,带动了其他1780人入股,共筹集资金4700万元。另一种办法是让村民非定额入股1个多亿元。

龙门村的集体收入发生了巨大变化,2005年经济总量达到11亿元,利润2亿元。到2008年焦化产品价格达到最高峰时,龙门村当年向国家上交税款1.5亿元,人均交税4万多元。

原贵生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脚步,没有为此停止。

河津市水泥厂最高峰时达到50多家,由于种种原因,在2008年左右相继停产,包括原运城地区禹门口水泥厂本是家国有企业,1970年建厂,700多名职工,由于生产设备机立窑是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产能每年只有10至15万吨,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2009年1月,水泥厂负责人主动找上门,要求把厂交给村集团经营。

经过评估和测算,收购并重组这家水泥厂需要投资3.2亿元。这不是个小数目,原贵生组织村“两委”会反复讨论,大部分人赞成,个别干部提出不同意见,担心投入太大,得不偿失。

紧接着,原贵生又主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审议,他把收购这家水泥厂的优势和劣势及市场行情进行了认真分析,得到了绝大部分人的支持,最后投票表决时,高票通过。

经过与运城水泥厂磋商,龙门村以1350万元收购该厂。其中,支付450万元职工安置费,另900万元让该厂入股,占总股份的6%。130名具有劳动能力的职工由龙门村负责接受安置。

经过村党委动员,龙门村有1000多名村民定额入股4500万元,非定额入股2亿元。2010年3月份,龙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建成日产2500吨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由此消化了焦化矸石和电厂炉渣,实现了废物再利用。同时,为了对熟料余热进行回收利用,又配套建设了4.5兆瓦余热发电厂,所发电力全部用于园区生产。

2012年3月,龙门科技集团公司依托自己所生产的水泥熟料,建成了一条水泥生产线,年产425、525、625号标号水泥150万吨。水泥厂投入生产后有段时间,有些生产指标不正常,原贵生吃住在生产车间,每天查看生产情况。有时凌晨2至3点到生产线取样抽检,每天只睡3个多小时,陪同化验的年轻工作人员都感到受不了。“有天晚上,凌晨3点多钟,我陪原书记到水泥生产线去检查企业,他一不小心掉进一个沟里,浑身都是泥,回家怕老伴说他,只好到办公室换件衣服后再去查班。”村副主任原娟珍说。

3个半月后,各项生产指标终于正常,原贵生才回家。

到2019年底,收购、投产水泥厂的3.2亿元资金将全部收回

在原贵生的倡议下,2013年5月,龙门科技集团公司又引进资金和技术,以消化焦化副产品煤焦油为目标,建成年产3万吨湿法造粒炭黑生产线及配套的炭尾气发电项目。

2014年5月,龙门集团利用自己生产水泥的优势,建成年产100万立方米的商品混凝土搅拌站。2015年3月份,又以水泥建材为依托,进行禹泉丽园房地产开发,进入房地产行业。

原贵生的大脑里在不断思考着怎样让龙门村生产的焦化、发电、水泥循环利用,使村集体有更多收入。

2015年6月,龙门科技集团公司与大捷贸易公司合作,建成铁路专用线,解决了龙门集团原煤、精煤、焦炭、熟料、水泥及其他货物运输问题,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2016年2月,龙门集团与黑钰集团合作,以炭黑为原料,以焦炉煤气为燃料,新建了一条高端色素炭黑生产线。“该项目生产的颜料黑,广泛应用于汽车面漆等领域,发展前景非常好。”原新力介绍道。

经过多年的精心建设,如今龙门集团的生产厂区,已形成煤焦化—炭黑—黑钰颜料,焦化—煤气—燃气发电,水泥熟料、水泥—余热发电—商砼—房地产开发的循环产业园。

2018年,龙门集团投入巨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先后完成了焦化脱硫、洗煤改造、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焦化挥发性有机物VOC治理、电力湿电除尘和脱硝等环保工程项目。同时,还完成了焦化堆焦大棚、建材原料大棚、熟料大棚建设,发电和熟料、水泥生产实现了在线检测,企业技术水平和环保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也是在这一年,原贵生又作出了一个重大战略决策。根据国家出台的关于治理大气污染,焦化产业提档升级的政策规定,年产60万吨炭化室在4.3米以下的焦化厂在2020年底将逐步予以关停。原贵生十分纠结,如不采取措施,龙门集团的焦化生产将走到尽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将大幅度下滑。当他得知太原产权交易中心,将在11月24日公开拍卖中吕焦化112万吨产能指标的信息后,便派集团公司相关人员前去竞标。临行前给总经理原新力交待:“不管花多少钱,也要买回这个产能指标,否则我们的焦化厂到时就得停摆。”

“竞拍从150万元起步价开始,经过30多轮报价,最后10轮5角钱、5角钱往上加。因为原书记事先给我交了底,心中有了底气,所以最后被我们以3亿元价格竞标成功。”原新力说。

2019年起,龙门集团将投资29亿元建设一座年产172万吨,6.80米复式捣鼓焦炉,生产设备从大连、太原重型机械厂采购,核心部分设备从德国进口,建成后将成为环保、节能、自动化程度高的先进焦化厂。配套建设干法熄焦装置和余热发电、焦油加工炭黑及尾气发电系统等化产回收装置及环保设施;焦化煤气用于制造甲醇、天然气及合成氨等项目,化产精深加工,焦化生产废水零排放。建成后每年生产焦炭172万吨、甲醇20万吨、液氨5万吨。年销售收入可达56亿元,年纳税6亿元。

原贵生还在旅游和文化产业上不断发力。从1997年起,龙门村先后投资1亿元,建设了占地1000亩的禹门口黄河湿地公园、龙门大街街心公园、益寿园、鱼跃龙门文化园四个主题文化公园。2002年举办了首届大禹文化节,至今已举办了18届,并上升为河津市重要的文化盛典。2016年投资2000余万元,在黄河禹门口复建了一条明清文化街及上山栈道、观景台等文化景观,开发黄河大峡谷水上旅游线,成为秦晋交界的文化名片。 2017年还成功举办楹联大奖赛,承办中国楹联协会年会,打造了中国小康楹联文化村。龙门古镇等旅游项目已高规格规划,正在开发建设中。

原贵生全面倡导绿色发展,带领全体村民数十年来不停地种树植绿,实施了数十项绿化工程,在村外构筑了遮马峪涧河大坝3000米绿色长廊、村北玉带山两千米绿色屏障、村西南千亩湿地公园,形成了闭合的绿色生态圈。“生态保护是个长期工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要让龙门村的子孙后代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原贵生说。

经过原贵生20多年锲而不舍地艰苦努力,如今的龙门村,俨然成为一个大工厂,全村在忍痛淘汰那些污染企业的同时,不停地关小上大,已发展形成煤焦化、精细炭黑、发电、建材、铁路发运、房地产、旅游七个支柱产业。实现了由“黑色经济”向循环经济的嬗变。经济所有制成分除集体经济、股份制经济、联合经济和个体经济外,还增加了混合经济模式,从原来的“四轮驱动”变为“多轮驱动”。龙门村的固定资产达到18亿元,2018年实现产值32亿,上交税收6000余万元,利润3.2亿多元。

对自己抠对百姓不抠 民生逐步改善村民具有获得感

山西人很“抠门”,在全国颇为出名。在原贵生的身上,简直就是“抠”的代表。龙门村每年有大大小小的基建工程,每个基建工程经过招投标手续后,都还要经过他的手再“抠”一遍,大到钢筋水泥,小到沙子及砖块,如数量报多了,都要减下来,但必须保证质量。他一贯坚持的原则是:保证施工方有钱赚,但绝不是暴利。龙门村2010年盖的一栋集办公、宾馆、村史室为一体的综合大楼新龙门客栈,总面积1.3万平米,按市场造价应在一亿元以上,可原贵生东抠西抠,硬是“抠”到村集体支付资金不到5000万元就盖起来了,包括楼内的所有配套设施,工程质量堪称一流。有人给他取了一个名字:“抠门书记”。

“盖大楼时,由于每个项目、每个环节都是公开的,没有人从中吃回扣。水泥等建筑材料都是本村生产的,省了很大一笔钱,施工方精打细算,把大楼盖成了优质工程,还有一定的利润。”龙门村村主任原天运说。

原贵生抠是抠,可信誉度特别好,从不拖欠工程款,按时支付施工方的相关费用,绝不拖欠。有家施工单位没有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结账,他派财务人员多次催促对方结算费用。

“办企业,就要严格管理,对每笔开支都应精打细算。而不能大手大脚。否则,你的企业就走不长远”。原贵生说。

原贵生当书记20多年来,一直不停地搞绿化,村里相继栽了500多万棵各种常青树木,为节省开支,没有聘用园林工人,而由村民义务管理剪枝修整。原贵生自费购买了一套锯树枝的锯子、剪子等家伙什,放在汽车后备箱里,一有空就对村前村后的树木和绿化带进行修剪。

当村支部书记当初,原贵生上下班,包括到企业去检查生产,他都是骑自行车。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并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村里给他配置了一台售价不到20万元的“红旗”牌国产轿车。原贵生坐了一段时间,嫌买汽油费钱,又改为骑自行车,只有出远门才坐车。

原贵生吃饭也非常简单,一个饼子就可当一顿饭。经常与村干部研究工作时,早已过了饭点,就让村集体宾馆食堂给每个人准备一个大饼、一根葱,吃完后继续干活。招待客人也很简单,保证吃饱,绝不浪费。吃不完的饭菜一定要打包,送给村里干体力活的民工吃。

有次上班路上,原贵生看到一辆拉焦炭的货车上掉下一块焦炭,他骑着自行车追了很远,让司机停下来,将焦炭捡起来装到车上,并进行了车厢围挡加固。

在原贵生的影响下,龙门村上上下下的人都学会了“抠”,逐渐形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抠门”风气。全村的垃圾箱都是用焦化厂废弃的油桶、铁皮、三角铁做成。“原书记经常对我们说‘光景要细过’(当地方言: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只有倒闭的企业,没有倒闭的行业’,河津市当时曾经有那么多焦化厂、水泥厂倒闭了,而我们为什么能生存下来,除了我们注重节能减排和循环利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原书记善于‘抠’,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他所制定的‘安全、环保、保质、降本、促销、增效’十二字方针。”原娟珍说。

原贵生对自己很“抠门”,可对全体村民的生活改善从来不抠,一直很大方。

原贵生说:“集体富,村民就富,带动大家共同富。让全村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就是我当村党委书记的初衷和使命。”

原贵生当龙门村党委书记之前,全村10个组的700多户村民住宅分布在10个组所在地西沟、大队沟、东沟等地,零零星星,非常分散,东西长7华里,西北长3.5华里的山沟里,全是平房或窑洞,破破乱乱。不仅村民们住的条件差,还不便管理。原贵生担任村党委书记后暗下决心,一定要彻底解决全体村民的住房问题,不仅让每户村民“住者有其屋”,还要让大伙的住的条件大大改善,住得好,住得方便,冬暖夏凉。

1999年10月18日开始,龙门村的新农村建设拉开序幕,原贵生既没有强拆村民的旧房子,也没有强制村民住楼房,而是先在村里一块空地上盖了两栋3、4号楼100套单元房,由村民自由选择购买。由于房屋设计合理,房内电话、宽带、有线电视、煤气、暖气一应俱全,生活方便,到12月31日房屋竣工时,现房全部抢购一空。

接着村里又开始盖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房屋结构分为120平米、102平米、86平米三种户型,一楼价格最高,每套8.3万元,顶层5楼每套3.9万元,村集体给每户发放住房补贴1.5万元,最便宜的花上三、四万多元就能住上一套单元房。2016年至2018年,龙门村又根据村民要求,新建了7 栋户型100至130平米的欧式建筑风格住宅小区,很快抢购一空。生活区共拆迁了600多户村民的旧房屋,平整了山坡边零零星星的荒地,没占用一分农田。经过原贵生19年的艰苦努力,龙门村全体村民终于告别了住低矮土房和窑洞的历史,跟城里人一样住进了“上茅厕在自家屋里解决”的单元房。龙门村的生活区长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00米,占地450亩。

记者漫步在龙门村生活区东西走向整洁优雅、75米宽阔的龙门大道上,赏心悦目,处处青翠,鸟语花香。鳞次栉比的楼房,龙门文化广场、医院、学校、街心公园、长廊亭榭、龙灯喷泉等景点缀其间,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和谐、文明、温馨的氛围。你很难想象到这是在昔日破乱不堪的村民住宅和荒地上建起来的新农村。更让人称奇的是,建于2005年5月的龙门村东大门,高21米、跨度81.6米,上面镶嵌着“鲤鱼跳龙门”5个大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像一道飞架云天的彩虹,是进入迎宾大道必经之路,这个大门号称“世界之最”,写入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原贵生说:“建这个大门,这不是龙门村人摆阔,而是喻意我们已经跳出龙门,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

让龙门村的子女接受良好教育,一直是原贵生努力追求的目标。1999年至2001年,龙门村先后投资3300万元,建起了幼儿园、小学、初中,本村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400多人就地就近免费上学,幼儿全部免费入学。村里每年还拿出60万元资金给学校老师发奖金、给本村学生发奖学金。村里规定:考上一本的学生每人奖励5000元,考上二本的学生每人奖励3000元,高中达线的学生每人奖励1000元。18年来累计奖励896万多元。

在原贵生的倡议下,龙门村于2006年5月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一个占地1500平米,建筑面积850平米的标准化卫生院,配有X光、彩超等医疗设备,村民看病可以就地就近解决,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有医保。村民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费用是村集体统一缴纳的,个人不出一分钱。村民如因大病入县、市、省级医院治疗,医保自费部分由村集体全额报销,等于自己不出一分钱。村民吕占杰患了肝硬化病,6年时间内村集体为他报销住院时自费部分的20多万元医疗费。

1972年出生的原建英初中毕业后回龙门村就业,在焦化厂当栏焦工。1989年9月在工作中不慎受伤,造成上、下肢骨折,三度烧伤,被评定为工伤。1995年医疗期终结后,他开始自主创业。先是在水泵房旁搭了一个草棚,卖矿泉水、香烟,做点小生意。后又在村里搭了2间油毡房、改建平房,开始卖小吃、开副食品批发商店。在原贵生的大力支持下,2000年5月,原建英将村集体的2间空房租下来进行改造,并加盖了8间房屋,开办了兴隆酒家和龙泉招待所。2006年他又到河津市和万荣县分别开了两家粥屋,占地3000多平方米,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还安排了150多人就业。2016年,原建英光荣加入了党组织,还在自己经营的企业成立了党支部,被任命为支部书记。

原建英说:“我之所以创业成功,原书记的支持和勉励起了很关键的作用,他经常提醒我:‘挣钱不容易,投资需谨慎’、‘宁让一人吃千回,不让千人吃一次’。他不仅是我的师长、兄弟,还是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共产党员榜样。今后要像他一样,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龙门村,像原建英一样自己创业的就有300多人。全村2000多名具有劳动能力的村民中,除50多人外出经商务工外,还有1600多人在龙门村所属企业就业,实现了就地就近充分就业。并吸纳了来自四川、陕西、甘肃的2000多名农村劳动力到村里务工。

让村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一直是原贵生努力的方向。龙门村老人的养老实行居家养老和集中供养相结合。村集体出资为全体村民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60以上的569名老人,每月除享受国家发放的城乡居民养老金外,村里还另外给每人发放数额不等的养老补贴。60岁至69岁的老人每月发放380元;70至79岁的老人每月发放410元;80至89岁老人发放450元,90岁以上老人每月发放500元,百岁老人每年发放20000元。“仅此项开支,村里每年要支出272万元。”原天运说。

2008年,龙门村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了一栋建筑面积4200多平米的老年公寓。现有57户、59名60岁以上的老人在老年公寓内养老。在公寓内记者见到82岁的老人原娇娥,老伴去世多年,她现住在老年公寓一楼的一间房内,里面有独立的厨房、卫生间。水、电、暖、煤气都是村里负责提供,卫生都是公寓的工作人员打扫,村集体每月8日给他发450元生活费。提起现在的生活,老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原贵生对土地特别眷恋,他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只能保护,不能破坏。龙门村的发展虽然以工业为主,但全村1179亩耕地仍分给村民耕地,修水渠浇地、播种,到收割,全是村集体补助,各家各户只负责田间管理。

龙门村要不断发展壮大,老百姓要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把蛋糕做大做强。多年来,村里每上一个项目,原贵生不是向银行伸手,而是从村民利益着想,号召大家集资入股。每次消息传出后,没钱的村民到处借钱,有钱的村民想多入股。这个时候,原贵生考虑的不是“多多益善”,而是琢磨如何让更多拿不起钱的村民也能入股。在他的倡议下,经过村两委研究决定,并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决定每人限10股。那些拿不起钱的村民怎么办?2004年,村里在60万吨焦化厂上马时,集体拿出2100万元,为每位村民赠送了两股,后来被群众形象地称之为“刮金板”。如今,龙门村村民不仅是村民,还是股东,年年都能从中分红利。这些年来,全村村民共投入股金2.7亿元,分红2 亿多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6年的5000多元,提高到现如今的3万元。

记者来到龙门村老年协会会长、第二支部书记侯青叶的家采访,这是一套120平米的单元式住宅,三室两厅的房间收拾得干净利落。老伴去世好几年了,就他一人居住,到了节假日,两个儿子就带着儿媳、孙子回来看她。说起现在的变化,这位1984年任村妇联主任,后任村党委委员,2012年3月退休,经历过龙门村变革的老人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北靠荒山南靠滩,西临黄河没有川’、‘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东’。这些顺口溜是对俺们村从前的真实写照。以前可穷着喱,大伙住窑洞、平房,周围都是荒沟和石头滩。而现在的变化,与过去相比,简直一个是天上,一个是地下。”侯青叶说。

侯青叶对现在的生活特别满意。她说:村民都像城里人一样,住进了环境整洁、干净漂亮的楼房,冬天有暖气,不用生炉子,不仅温暖舒适,还很卫生。每年春节前的1月10日村里要按人口分一次红,而且逐年增高。每年的6月26日和9月26日,分别对焦化厂和水泥厂入股股金分红。算上退休金,他每年的综合收入有近5万多元。两个儿子、儿媳都在村办企业上班,各家每年都有近10万元收入,在村里的住宅区各买了一套116平方米的单元房。到节假日都回到她的住处团聚,一大家子人,其乐融融。

侯青叶退休后被原贵生任命为龙门村老年协会会长,596名60岁以上的老人全部参加了老年协会,村集体每年给老年协会划拨一笔专项经费,集体组织老人们分别到北京、上海、西安、青岛、广州、深圳等城市及泰国、新加坡等地旅游,每年还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并将村文化活动中心一楼作为老年人的活动场所,让老年人无忧无虑地在此打扑克、下象棋,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如果不是贵生带着大伙这么多年来一直坚持拼命地干,创造了那么多财富,我们怎么会享受到这么好的待遇?过上这么幸福的生活?他今年已是60多岁的老人了,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里还放着一个支架,一直瞒着大伙哩。可他不分白天黑夜地干,一想起来我的心里就特别的难受”。说着说着,侯青叶已是泪流满面。

不仅是侯青叶,整个龙门村村民都在享受原贵生担任党委书记以来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所带来的红利。村民的生活保障,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原贵生于1996年当村党委书记后的当年,每位村民就获得村集体人口分红300元,随着企业利润的不断增加,也在逐年上涨,2019年达到4100元。

据介绍,龙门村通过实施“七个所有”(住有所居、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工程,并逐年不断完善,如今,全体村民不仅都搬进了高标准生活小区居住,还享受住宅楼物业管理维修费、生活用水、养老、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等费用全免,电费、暖气费、煤气以及购买住房享受价格补贴。

在龙门村还有160名从外来务工人员中评选出的荣誉村民,他们同本村村民享受同等的福利待遇。村里规定:凡在龙门村务工连续工龄超过10年,取得一定的荣誉的人,经本人申请、村委会批准,即可转为荣誉村民。

发挥榜样力量引导人 村级党组织具有较强凝聚力

1967年出生的原新力是龙门村最年轻的党委副书记,还具体负责龙门科技集团的生产经营,他从心底里对原贵生十分佩服。他说:“一个行政村发展和建设得好坏,关键是要有一个好的带头人。身教胜于言教,有什么样人品的村支部书记就会带出什么样的队伍。思路决定出路,村支部书记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就会建设什么样的村庄。龙门村如果不是原贵生担任党委书记,带领大伙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发展,全体村民绝对不可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原贵生当书记之前,村里当时乱成一窝粥。1995年8月1日因天降暴雨,山洪暴发,西沟发生泥石流,73户村民房屋被冲毁,无家可归,还导致5位村民死亡。虽然村里及时组织了抢险救灾。但当时的村党委书记在救灾款的分配上处置不当,造成灾民集体到河津市、运城市、省政府,乃至进京上访。10名上访的村民代表在当地镇政府被抓,关进了河津市看守所。在社会上一度闹得沸沸扬扬,受灾村民与村党委之间形成了严重的对立情绪。

原贵生被任命为龙门村党委书记后的一年多时间,主要精力就是用来处理泥石流造成的后遗症。

“处处为老百姓着想,时刻牵挂着老百姓,并时刻站在老百姓根本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处理村里具体事务的立足点和基本方法。只要清楚这个朴素的道理,事情处理起来也就简单多了。”原贵生说。

原贵生当书记后,先走访受灾村民,认真了解他们的愿望和想法。心中有了底,便召开村“两委”会进行反复研究,很快理顺了思路,统一了认识,然后又组织党委扩大会议,进行讨论,原贵生给会议讨论的主题定下了12个字:一切为了灾民,一切为了群众。

之后,原贵生又马不停蹄地到当地公安部门协商、沟通,耐心做工作,很快将10名上访的村民代表从看守所放了出来。由西沟灾民选出两位代表,与村“两委”一起协商开展工作。

经过广泛征求灾民意见,与代表多方协商后,制定了一个新的救灾款具体分配方案,由受灾村民讨论通过,党委、村委同意,很快就分配下去了,受灾户都高高兴兴地在表格上签了字。

接下来,原贵生又开始考虑将受灾村民的危房进行搬迁,受到大伙的积极拥护。

这件事使原贵生感慨万千,也算受到了教育。他说:“农村基层干部,只要你处处牵挂着群众,想着群众的利益,办群众想办的事,群众怎么会不拥护你呢?反之,你不处处维护群众利益,甚至损害群众利益,怎么会得到群众拥护和支持呢?”

一场暴雨引起的大麻烦还未处理完,另一场天灾又悄悄降临。

1996年9月17日黎明时分,一场大暴雨再次袭击了龙门村,原贵生担任党委书记还不到一个月时间,这也是对他以及村党委凝聚力和威信的一次重大考验。

原贵生首先想到的是新建的遮马峪防洪大坝,那可是全村千余亩耕地的“保命”坝,也是他担任村党委书记后干的第一项重大工程,如果溃堤,一千多亩就要秋收的粮食就会淹在水里,失去收成。

原贵生不容多想,迎着倾盆大雨直奔遮马峪。

他边跑边喊,在村头陆续出现了被他喊出来的一些人。他以党委书记的身份下达命令:“快,你们赶快分头去吆喝人,带上铁锹、编织袋等工具,还有铲车,快去遮马峪!”

他快速冲到遮马峪大坝,只见已被冲开一道豁口,洪水窜进了近处的玉米地。

一道闪电从半空中划过,一声惊雷让人感到十分恐惧。眼看雨越下越大,洪水越来越凶猛,豁口处被撕得越来越大。原贵生意识到,如不及时堵住大坝豁口,大水泛滥,不仅秋庄稼毁了,小麦也无法播种,老百姓明年吃什么?岂不要饿肚子?

突然间,他感觉到有些异样。一转身,发现暴雨中、泥泞里,到处都是人,除了老人和孩子,龙门村所有的村民都来了,包括干部、党员、男人和妇女。铲车、卡车轰隆隆地开来了。

几乎所有的人都齐刷刷地看着原贵生,等待他的命令。有人提醒他:“堵啊,快堵大坝决口!”

原贵生一愣,马上醒悟过来,用手抹了一下脸上的雨水,转身跳入豁口的洪水中。

几位党员紧随其后,纷纷跟着跳了下去。转眼间,100多名村民跳下水。原贵生站在大坝决口的中央,伸开两只胳膊,与随后跳下去的人紧紧拉住手,形成一道人墙,挡住了滔滔洪水。坝上的人们,迅速用编织袋装土,砍来几棵柏杨树,在豁口的中央打桩,用树枝围挡,铲车、卡车轮子飞溅,运土填土。

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战,大坝保住了,豁口被堵住,千余亩庄稼免遭冲毁。

大雨过后,原贵生果断决定,加固大坝。最终形成高6米、根基14米、顶部宽7米、长度达4公里的石混结构大坝。此后,经过了数次洪水的考验,但大坝坚如磐石,挡住了洪水的肆虐,夏秋粮食年年大丰收。

这件事,让原贵生又一次感受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村民的觉悟和集体的力量,又一次感受到: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

事过20多年后的一天上午,记者在原贵生的办公室采访,回想起当年的情景,已是66岁老人的他坚定地说:我是村党委书记,在当时的情况下,只能那么做。哪怕是刀山火海,我也应该带头跳下去。

“原贵生书记当时面对滔滔洪水,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向决口中间一跳,虽然不能称为惊天动地的壮举,但他这一跳,跳出了共产党人面对艰难困苦甚至生命危险时的勇气、担当和榜样,跳出了他在全村党员和群众的威信。”龙门村党委副书记原淑英说。

原贵生说:一个行政村的工作,党建引领是核心,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不断改善民生是关键,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综合治理是基础。龙门村的整个发展历程与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息息相关。

龙门村现有146名党员,党委下设7个党支部,每年对各党支部进行设岗定责,设立安全指标、经济指标等进行考核。对党员个人,则通过开展组织活动、定期学习、年终评比等方式来增强凝聚力、战斗力。

龙门村不仅设有“党员林、党员渠”,将全体党员分成小组植树造林,并负责保护;维护水渠,定期保养。还将文化广场到中学校园一条长200米的路,确定为党员义务劳动的“党员路”,村干部、146名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分成30个劳动小组,一年四季坚持义务清扫。原贵生排在每月1日义务劳动,只要他不出差,不管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每月1日早晨5至6点,他准时上路清扫,从未间断。在原贵生的带领下,很多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也主动加入义务劳动行列,积极为村里的道路、广场、文化中心等公共场所进行清扫保洁。

“原书记经常给我们说,干部是干出来的,村里的干部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不要过年时就呆在家里休息,越是在这种时候,村干部的事越多,干村民过节时没人干的工作。今年正月初一上午,11号楼前的垃圾桶旁堆了一大堆垃圾,原书记看到后用手把垃圾全部装进了垃圾桶内。5月10日,因下大雨,10号楼前的水管被树叶堵住了,原书记用手掏,把杂物一点点全部清理干净。这本是我分管的工作,当时有事出去了,是我妈事后告诉我的,我感到很惭愧。”原娟珍说。

龙门村的人都知道,原贵生有个习惯,不管走到哪里,发现地上有垃圾或烟头,便随时用手捡起来,扔到垃圾箱里。村民不管大小事找他,他都力所能及地帮忙解决。得知一位村民家的水龙头坏了,他立马安排人前去维修。

“群众之事无小事,不要光喊在嘴上,更重要的落实到行动上”。原贵生说。

1999年10月,龙门村进行新农村建设,第一次盖单元式住宅楼时,村民不愿意买,原贵生却带头买了一套。到年底村民们发现新盖的房子住得很舒适,竟把100套房子抢购一空,有位村民没买到,心里很不痛快。原贵生得知后,主动把自己买的一套房子转让给他,搬回原来的老房子居住。直到2001年第三批盖新房时,他才又买了一套搬进去住至如今。记者去过原贵生的家,你很难想象到一个年收入数亿元的村党委书记,竟住在龙门村1号楼4单元一套普普通通的单元房内,建筑面积只有102平米。原贵生说:“村民不愿干的时候,当干部的就要带头去做。村民觉得有利益的,当村干部就要带头退出来,把利益让给群众,绝不能与老百姓争利益。”

原贵生说自己在担任龙门村党委书记期间,在决策上也曾有过一次失误。他当时为了让集体增收,决定让龙门集团公司做期货生意,结果亏了900万元。他心里难过了好长时间,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然后用自己在村里的入股红利进行赔偿,目前还有200多万元逐年还清。从这件事上也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不熟悉的业务,不要冒险去做,否则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这次教训,使原贵生终身难忘。从此,他的每项决定慎又慎,并注重走程序,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

原淑英说:“龙门村一直坚持执行‘四议两公开’,清楚、明白、直观,不仅杜绝了‘一言堂’现象,更减少了重大决策的失误。”

原贵生有一种说法:“村民是龙门村的主人,重大问题是村民说了算,群众满意才说明我们的工作做到家了,即使是办好事也得群众拿意见。”村里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村民代表大会,向村民代表报告村里的大小事情。村“两委”每办一件事,每出台一项制度,每项重大工程的招投标,都要经过四项议事程序:首先统一思想,拿出预案。然后,提交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大会审议并形成共识。最后由村党委、村委研究,形成决议,予以实施。并及时通过龙门村电视台予以发布,让全体村民都知道。重大决策还要填写《民主评议表》,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有什么问题随时反映出来,及时发现和纠正。

村里的财务收支情况,每年6月底和12月底前定期公布张榜公布,并在村电视台发布。哪位村民如对哪笔开支有什么疑问,可随时到村财务处查看原始票据和数据。“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多年来,龙门村开工建设的所有项目,没有一次失误过,也没有一项因不符合规定而引起群众不满。”原天运说。

龙门村村民中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人越来越多,现在44名入党积极分子。

“每逢吸收新党员,我们都告诉他要真心实意为村民服务,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不能认为自己是党员就有特权。”原贵生说:“我们不搞两张皮,党员要切实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越是困难越是要带头上。”

龙门村每月召开一次主题党课,每季度召开组织生活会,坚持“三会一设”制度。同时,还加强廉政建设,建立警示教育基地,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开展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民主型、团结型、廉洁型、奉献型“六型”党组织。此外,从1996年8月份原贵生担任村党委书记起,村党委每年都要明确目标为村民办五件实事。村党委已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多项荣誉。

“现在的龙门村党委真正具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党员和群众团结一体,党委一号召,群众就响应。我们村今后的目标是打造两个‘一百年’,即:让龙门集团成为‘百年企业’,年产值达到一百亿元。准备在3至5年内再建一个新村,让现在的老区成为旅游景区。”原贵生说。

记者点评

原贵生给人的印象:朴实、憨厚、平易近人、没有一点架子,穿着朴素,标准的农民形象。但他内心强大,胸怀宽广,光明磊落,意志坚强,清正廉洁,勤奋努力,锐意进取。

原贵生之所以很“抠门”,是因为他出生贫寒,从小吃过苦,懂得珍惜一切和感恩,熟知百姓疾苦,生活简单、低调,勤俭节约,精打细算。

原贵生上完小学和初中一年级就辍学回家,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热爱学习,逐步积累知识,不断开阔视野,努力钻研技能,提高管理水平,在短短20多年时间,就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村建设成一个年产值30多亿元、集体收入3亿多元、固定资产近20亿元,且村民生活保障化、福利化的幸福村,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龙门村村民对原贵生的一致评价,说他是个实干家,是个老实人。此人话语不多,不管在任何时候都不高谈阔论,讲的都是大实话。他平时不喜欢听空话、假话,而是喜欢听村民讲心里话,将实话。

原贵生很谦虚,虽有功但不自傲。他说农村党建的核心就是:村支部书记处处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

每到行政村换届选举时,有些地方时常传出有些居心叵测的人请吃送礼,贿赂拉票,当上村干部后“吃吃喝喝捞好处”,甚至拉帮结派,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原贵生当了12年村党委副书记,被上级确定为村党委书记候选人后,他却跑到西安躲避了20多天,最后被镇里的一位领导“骗”回村里,迫不得已才任职。之后,村里连续九次换届选举时,他都是全票当选连任。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这样一心为集体、一心为百姓的村书记,村民岂能会抛弃?村里富了,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原贵生对自己却处处“抠门”,在他的心里始终装着党、装着百姓的冷暖,始终保持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本色!

(2) 原贵生在认真学习党章

(3) 原贵生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上讲党课

(4) 原贵生与村主任原天运(右)商谈工作

(5) 原贵生同村党委班子成员,认真讨论龙门古镇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6) 农民书记原贵生

(7) 原贵生在龙门集团控制室,认真查看各单位生产运行情况。

(8) 原贵生在熟料厂检查企业安全生产

(9) 原贵生在农户承包的责任田,认真查看小麦长势情况。

(10) 原贵生在龙门口黄河滩,认真了解旅游景点经营情况。

(11) 原贵生与村办中学教职员工座谈,认真了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12) 原贵生深入到村民家,了解她们的生活,倾听她们的呼声。

(13) 原贵生到村办老年公寓,同居住在此的老年人交谈。

(14) 原贵生利用休息时间,修整村里绿化的树木。

(15) 老伴贺斗耀(左)、女儿原丽霞(右)是原贵生干事业的坚强后盾。

(16) 龙门村的生活区和工业区

(17) 龙门村在黄河滩的农田,一直得到很好的保护。

龙门村获得的国家级荣誉之一

龙门村获得的国家级荣誉之一

龙门村获得的国家级荣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