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武汉的英雄赵英明:越付出和给予的人,活得更快乐


01

这几天,有一则新闻。

赵英明护士,在驰援武汉顺利归来时,全国网友帮她“监督”曾经承诺只要妻子平安回家,就承包一年家务的老公。

后来夫妻两人就在网上开通了直播,收到了网友们给到的七八百元的打赏。

但他们觉得受之有愧,于是自己又拿出了一些钱,购买了1000多元的米和油,送给县里的一些贫困老人。

而她老公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句话“付出比收获更快乐,给予更快乐,给予比接纳更安心。”

网友们纷纷为他们的善良点赞,并夸他们是一对正能量满满的夫妻。

其实,一个人能为他人付出的越多,越会感到快乐。

虽然你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感谢,也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善心,

但从某种意义上,当一个人有能力,给予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时,他收获的往往是巨大的满足和心安。


02

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有一对退休教师,他们义务为贫困山区的孩子,免费补课23年,还免费帮孩子们买资料和书籍。

原本这对夫妻,在教育界非常有名。许多有钱人家的家长,给他们开了很高的酬劳,让他们去教自己的孩子。

但他们都断然拒绝,反而是宁愿一分钱也不要,去帮助更多穷孩子读书和学习。

彭席胜和丁素梅夫妇。

当记者采访时,其中一位老师提到:“免费补课,我觉得快乐,要是收了钱,快乐就没有了,有的就只是压力和负担了。”

其实在我们敬佩这对退休教师的人品道德时,也会发现,一个人越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时,反而越会给自己带来快乐。

这样的快乐,更多时刻,是因为我们在为别人付出时,其实就收获了内心的踏实和坦然。

甚至我们在为别人付出时,看似只帮助了别人,其实有时做好人,行善事,也是一个人内在良心的需要。

在基本的温饱外,一个人的物质生活越好,并不会对他幸福感的提升,有太大的影响。

当一个人能尽到余力,有一分光发一份热,给到他人更多的帮助时,他也会在传递善心的过程中,感受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喜悦。


03

有这样一则故事。

有个教授和一个学生在田间小道上散步,突然看到地上有双鞋,估计是附近一个农夫的。

学生对教授说:“我们把鞋藏起来,躲到树丛后面,看看他找不到鞋子的感受怎么样?”

教授摇摇头:“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你可以通过帮助他给自己带来更多快乐。

你在每只鞋里放上一枚硬币,然后躲起来观察他的反应。”学生照做了,随后他们躲进了旁边的树丛。

没多久,一个农夫来到这里,把鞋往脚上套去。突然,他脱下鞋,弯下腰,从里面摸出了一枚硬币,

脸上一下充满了惊讶和欣喜。他又继续去摸另一只鞋,又发现了一枚硬币。

这时,教授和学生看见他激动地仰望着蓝天,大声地表达着自己的感激之情,话语中谈到了生病无助的妻子、没有东西吃的孩子……!

学生被这个场景深深地感动了,他的眼中充满了泪花。这时教授问:“你是不是觉得这比恶作剧更有趣呢?”

学生说:“我感觉到了以前从不曾懂得的一句话——给予比接受更快乐!”

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

当你有能力帮助别人时,无论是物质上的支持,还是精神上的鼓励,哪怕它们微不足道,你都会为此感到开心。

因为快乐,更多时刻是需要传递和分享的。有时你越把拥有的东西,握得越紧,越向外索取,反而越会滋生诸多烦恼。

其实一个人真正的富有,并不是拥有更多的财富,而是越愿意施舍,给予和接济他人,所给你带来内心的富有。

一个人真正受尊重的人,并不是拥有更多的名望,而是越愿意用自己的知识和学问去帮助他人,所给你带来内心的肯定。

一个真正感到快乐的人,也并一定是自己真正过得多好,反而是在帮助别人一起过得更好,就会让你产生十足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