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版」周杰伦与邓丽君同台演唱,翻唱自日本的经典老歌

播放

暂停

进入全屏

退出全屏

00:00

00:00

重播

刷新

试试


时间过得很快,又到《ZIBO在听》单元了。

我建了一个歌单,大家喜欢的话可以收藏——【http://t.cn/A6hLOzzZ 】

如果听到了喜欢的歌,请到那首歌的评论区里留个「被ZIBO安利了」,来个「知音满天下」吧!

好,进入正题,这个月我在听这几首歌——

不瞒各位说,鄙人的流行音乐启蒙来自日本组合「恰克与飞鸟」。

最近我在日本跟20岁出头的日本人聊天,说我喜欢「Chage & ASKA」,他们说「这都是我们老爸喜欢的,你好老派啊!」

不知道有没有跟我一样的同好,举个手来看看——

好,盲猜举手的都超过30了对吧?

但其实对于华语乐坛来说,恰克与飞鸟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周华健的《让我欢喜让我忧》、齐秦的《原来的我》、那英的《相见不如怀念》、费玉清《你是我永远的乡愁》……都是翻唱恰克与飞鸟(或飞鸟凉自己)的歌。

哦,那英那首不算翻唱,算是ASKA写给那英的「双原唱」。

像「恰克与飞鸟」这样的,日本年轻人嘴里「老派」的音乐,其实才代表着当时亚洲流行音乐对「旋律性」探索的最前沿。

这种对「旋律」的重视,跟中国人的审美点十分接近,才造就了那个持续到21世纪初的日本音乐称霸东亚的时代。

ASKA飞鸟凉,作为组合的创作核心,创作能力之强超乎想象。

神来之笔的旋律、丰富多彩的和声、让人大跌眼镜的私生活……

咳咳,我只是崇拜他的音乐,做人,我自有原则。

2019年底,ASKA发表新单曲《歌になりたい》(想成为歌)。

这首新歌的灵感来自漫画家楳图一雄的经典作品《漂流教室》。

ASKA在访谈里说,自己读《漂流教室》超有感触,「擅自」基于《漂流教室》的世界观写了这首《想成为歌》。

MV拍摄地冰岛的「荒凉大地」,与《漂流教室》里的「沙漠化未来」(砂漠化した未来)有着很深的联系。

虽然这首歌,我觉得在ASKA的创作生涯里只能算中下水平,但说不定能戳中你呢?

在讲周杰伦《依然范特西》专辑的《千里之外》时,我引用了2013年《魔天伦》演唱会台北站周董与虚拟邓丽君共演的《千里之外》。

而我最近又看了一遍演出视频,却不由被《红尘客栈》洗了脑。

《红尘客栈》这首歌收录在周杰伦2012年的专辑《十二新作》中。

比起专辑版,这个现场版因为有「邓丽君」的加入,不但是多了一唱一和的故事性,再联想到邓丽君本人的伊人早逝,英雄与红颜的故事更加令人唏嘘。

有朋友问这是怎么做到的,简单讲就是「3D建模」+「动作捕捉」+「模仿演唱」。

这段表演相当耗费人力物力,周董在演唱会中的着力用心可见一斑。

可惜这个版本没有收录在正式的演唱会专辑中,是一个不小的遗憾。

林忆莲的《0》是我心中近年最精彩的华语专辑之一。

林忆莲近些年的音乐确实曲高和寡。

《太阳系》怎么可能与《为你我受冷风吹》一样传遍大街小巷呢?

林忆莲既然选择了走一条更艺术性、更个人化的音乐之路,打从一开始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这张《0》里,有一首歌不太一样。

比其他作品更具流行性,主题也相对没有那么晦涩。

那就是《沙文》。

《沙文》由吴青峰作词,恭硕良、五月天、常石磊参与编曲。

阿信更是跨刀合唱。

不知道是不是制作人刻意为之,即便没有阿信的合唱,整首歌「五月天」味也很重。

扎实的流行摇滚基础加上华丽弦乐,恭硕良领衔的作曲无法抗拒地好听。

阿信的合唱如同画龙点睛,把副歌的旋律进一步填满。

可惜(阿信)歌唱的情绪很高,但MV里的表情比较高冷,有一点脱节。

比尔贾导演的MV,很好地拓展了歌曲的主题。

《沙文》与其说是在讲「女权」,我觉得更加基础的是在讲人类社会中根深蒂固的「物化女性」的心理。

当看到MV里成串的鼠标拼命去掀开女孩的裙子,那女孩痛苦的神情与挣扎,谁还能够不为所动?

你能说,你从没操作过那个鼠标吗?

惭愧,我是没法拍着胸脯说的。

最后一首,可能时间跨度有点大了,是周慧敏的代表作《最爱》。

听到这首歌比较神奇。

有天晚上Zi嫂说「放点粤语歌给我听听」,于是我就搜了一下「李克勤」。

本想放个《空中飞人》之类的,结果跳出来了周慧敏的《最爱》。

我没多想就点进去了,于是Zi嫂一发不可收拾每天单曲循环,于是成功入围《ZIBO在听》。

这首《最爱》由李克勤作词,由日本殿堂级创作歌手中岛美雪作曲。

周慧敏的美丽毋庸置疑,我要是小个二十岁,也绝对会成为她的脑残颜粉。

但要公正评价女性,不能只看外表。

周慧敏不但会唱、会弹,也会创作。

近些年画画也成绩斐然。

秀外慧中、绝世佳人,我可以【可以个p啦

而《最爱》的原创作者中岛美雪大师,更是人人尊敬的流行传奇。

王菲《容易受伤的女人》、范玮琪《最初的梦想》、刘若英《原来你也在这里》、任贤齐《伤心太平洋》,乃至邓丽君《漫步人生路》,都出自中岛美雪的手笔。

美雪奶奶教科书式的作曲、辽阔大气的情怀,对中日两国的音乐人们产生巨大的影响。

甚至有人评价中岛美雪是「养育华语乐坛三十年的女人」,以后有机会专门说说。

这首《最爱》最早是中岛美雪为柏原芳惠创作,1984年发表,是柏原芳惠的代表作。

周慧敏演绎出了与原唱迥然不同的风格。

周慧敏更像传统意义上情感纤细丰富的「小女人」。

我花了一番功夫找到的这个MV,是周慧敏在演唱会在现场伴奏,柏原芳惠演唱的。

你可以领略一下歌手个人的特质,对一首歌的呈现,影响有多大。

本月的这4首歌,你会把哪首加入歌单呢?

回复一下,让我看看你们喜欢听什么歌。

音乐无国界,好音乐也可以跨越时代。

Zi嫂因为喜欢《最爱》,已经开始学粤语和日文了。

但是单曲循环的时候,能不能麻烦你戴耳机啊,我要听吐啦!

好了,如果你想让自己的歌单更壮大的话,可以点一下「关注」,不错过任何更新。

节目内容仅代表我的个人感受,我是ZIBO资博,我们下集再见~